小时候玩的游戏
2023.1.9
9/周一
今天的主题是游戏,写小时候玩过的游戏。
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可多了。
很小的时候,大概学龄前吧,特别喜欢玩跳房子的游戏。
就在地上画两排格子,一排大概四五格吧,最上面的两个格子中间加斜线。然后捡一块“碑”,就是碗破了后的那种碗底,放在格子里踢,一步踢一个格子,另一只脚不能落地,“碑”也不能超出格子,从头踢到尾就算赢了,如果中途踢出了格子或者另一只脚落地了就算输。
跳房子好玩,就是特别费鞋,经常踢的大拇指那都磨破了,一个个的都是“卖生姜”的。
上小学后,不知道为啥跳房子玩得少了,可能是需要场地吧,房子在游戏里也是高成本的,哈哈。
我记得小学一二年级,主要是玩跳绳。
跳绳分大跳和小跳。大跳就是两个人甩绳,一个人或多个人跳;小跳是自己甩绳自己跳,就是现在的玩法。
大概到了三年级左右吧,跳绳又玩得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跳皮筋,跳皮筋比跳绳更好玩。
跳皮筋至少得三个人一起玩,因为需要两个人站在两头箍着皮筋,第三个人在皮筋上跳,三个人依次轮换。
跳皮筋是有花样的,“口令”不同跳法不同。就像现在的广场舞一样,歌曲不同跳法不同。
跳皮筋的花样很多,有时候是踩皮筋,有时候是用脚勾住一侧的皮筋往另一侧跳,叫“挽花”,还有好多好多,得按照规则跳,错了就换人。
如果没跳错呢,则难度升级——开始皮筋箍在脚踝的地方,然后是小腿,然后是膝盖,再是大腿,腰等。
我特别喜欢玩跳皮筋,用现在的话说,是“666”,有时候可以一直跳,直到同伴把皮筋升到腰部,或者腰部以上。
跳房子在地上画一个就行,跳绳也简单,谁家没绳子呢,但皮筋不同,得买,我记得当时的价格是8毛钱一根,不是一个小数字,自然我妈舍不得给我买,虽然我很想很想要。
但皮筋不是我想有想有就能有的,我跟我妈要了几次都是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
怎么办?得想办法——有天放学后,我跟我妈悻悻地说,现在同学都不跟我玩了,因为我没有皮筋,总是玩她们的。
自尊心加好胜心都很强的我妈哪听得我这话,立即豪气万丈地从裤子荷包里掏了8毛钱出来,我怕我妈反应过来了,或者反悔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出去买了一根皮筋。
于是,我如愿有了心心念念的梦寐以求的皮筋。
从此,俺也是有宝贝的人了,就像《西游记》里的各路神仙都有自己的法宝一样。
小时候玩过的游戏还有一种叫“捡子”,将一些破碗的碗底摔成几瓣,选5瓣大小差不多的,磨光滑一点,依据一定的规则捡起又扔下。
捡一,捡二,捡三又四捡,捡五……哎呀,“口令”不记得了。
“捡子”是女生们玩得多,跳皮筋也是女生玩得多,男生女生都玩得多的,必须是踢毽子。
一下课,就跟开闸泄洪似的,所有人都冲到操场,然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踢开了。
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如果从远处或者从高处看,操场上可不就是这一只只小小小小鸟嘛。
踢毽子玩的时间比较长,我记得初三之前都一直在玩,好像到了初三才突然一下长大了似的。
踢毽子的一套动作有五个,最后一会动作最难,是“跳”,这五个动作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还都会玩,不说我,我们奶奶也还都会呢。
现在家里有几个我自制的小时候的那种毽子,不是外面卖的那种鸡毛毽哦,哪天再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