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女人穿什么
打开淘宝时看到了“30岁女人穿什么”这几个字,点开一看原来是店铺推荐。逛了一圈,觉得现在女人买衣服的地方实在太多了,网上有淘宝、拼多多、聚优美、微信群等等,实体有商场、专卖、私人服装店、设计师店等等等。可为什么有这么多店供我们选择,而我们却买不到那件对的衣服呢,就像淘宝上的那句话“衣柜里总缺几点心水的衣服”。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总在想穿什么,可没有去了解为什么穿。
我们为什么要穿衣服?表面看这不是个问题,即使什么都没有靠行乞为生的人也一定会穿件衣服遮羞保暖。可如果衣服只是为了遮羞保暖为什么要大费周折分款式讲面料呢。《古怪的身体》这本书的作者鹫田清一告诉我们,衣服除了能遮羞保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传达社会规范,衣服以看得见的形式表明个人的社会身份,比如性别,年龄,职业,生活习惯等等。
作者举出制服的例子来讲述这个观点。在中国特殊的文革时期,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穿着蓝色制服,制服赋予了个人社会身份却抹杀了个人的特点,并且把人套进了各种规章制度中,不声不响地命令人们应该怎样穿否则就不好看,不得体,不三不四等等。可即便在这种高度统一的穿着时期,仍然出现了打破规则的衣服,比如喇叭裤。
喇叭裤在当时被认为是奇装异服,可却是年轻人眼中的时尚,即使被社会指摘也要穿上身。在作者看来反抗规则就是时尚的开始,时尚不是区分经济阶层的产物,也不是来自于吸引异性的冲动,时尚产生的原因不在身体之外,而是在身体之内,不是源自遥远的生物进化,而是出于此时此刻对自我的追寻,不想要成为社会的某种人,而是想要成为自己。
我们可以借助时尚来找寻自我,可时尚却无法完全承担寻找自我的责任。制服虽然会抹杀个性,但是因为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可以给自己留下一些私人空间。而打破规则的时尚穿着,虽然可以突显个性,但是为了与众不同的品味就得不停的折腾,这又会陷入“自己”这个制服中。更讽刺的是当大家都信奉同一类时尚时,时尚就被消解了。比如满大街的人都穿喇叭裤时,喇叭裤就成了新的制服。
作者问到,“让身体陷入‘自己’意识这个过程真的是必要的吗?我们本身又不属于谁,为什么非要追求个性化不可呢?”正如维姆•文德斯在《都市时装速记》中说的:你不管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工作,说着什么样的话,吃什么,穿什么,看见什么,过什么样的生活,你就是你。也就是说,无论是穿上制服隐藏自己,还是破坏制服彰显自己,你始终是你,不需要特别找寻。
借助衣服我们可以获得小小的满足,但是这种满足感很容易被外界打破,所以我们才会不断的去寻找下一件衣服,当自我不完全需要衣服来表达时,穿什么就不是问题了。
微信:zoe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