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多元思维模型来分析跟女朋友开房的最低成本

2018-01-07  本文已影响91人  一品带刀

缘起

第一次听到多元思维模型的概念是在采铜的一档《穷查理宝典》的音频节目上,听后备受启发,便有了这篇文章。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常要做各种决定,在每一次做决定之前我们都是经过思考的,当我们启动非感性思考模式的时候,我们做出的决定是不是正确的?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缺乏一个可靠的思维模型来支持我们判断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考产物。

基于此,打算做两件事情来加深多元思维模型的学习和理解:

概念梳理

复利

概率论

对公理3的补充说明:假如我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为30%,清华属于重点大学,那么我考上清华大学的可能性不会大于30%。这一点看起来很显然,但在实际应用时由于自身偏见的存在,往往会出现错误。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你究竟要不要花200元买三点钟的车票呢?
如果你买三点钟的票,很有可能只花200元就搭上了约会的火车,这中情况当然是最理想。

但需要考虑的是有60%的可能性赶不上这趟车,如果你三点钟前没到火车站,不但200元打了水漂,你还得要再买一张400元的四点钟的票,才能见到日思梦想的那个TA。那究竟买还是不买呢,这是个问题。

用决策树来分析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我们先画出树型:

图片.jpg

画一个小方框,代表事件,从方框中引出两个分支,一条线是买,一条线是不买,买了后会有两种结果,我们用圆圈来代表。再从圆圈引出两条分支,一种是赶不上车,总共要花600(200+400)元才能坐上火车,把花费金额标在分支的末端;还有一种是你赶上了火车,只花200元达成目的。

我们把两种结果发生的概率也标注在分支线上,第一种赶不上的概率是40%,依据概率公理,赶上的几率就是1-40%=60%。

已经画好了决策树,将可能结果及发生的概率都标在了图中。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


决策树-2.jpg

很明显,如果你不买三点钟的票,直接购买四点钟的票就需要花400元才坐上火车。如果你买了,有60%的概率是花200元搭上火车;还有40%的几率是花600块才能搭上火车。

把这两种情况加在一起,即200×60%+600×40%=360,也就是说,买了三点钟票的最后花费是360元,要比直接买四点钟的400元花费少,因此,最后的结果是你应该买这趟200元的票。

多元模型下的案例剖析

先抛一个问题,在当前互联网资本寒冬来临的之际,作为互联网一线从业者,从个人角度应该投资什么领域才可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这个问题,你不妨可以先试试,改天再来聊。。。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