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心记(79)-所谓的侵犯,就是权利的恶性剥夺

2017-12-05  本文已影响73人  窝窝的特殊时光

在看《嘉年华》之前,看到各种影评将它称为中国版《素媛》,所以是备好纸巾去的电影院。

随心记(79)-所谓的侵犯,就是权利的恶性剥夺

但是看完后,我竟没有落一滴泪,只有一种冲动——成为更好的人。

我觉得这部影片中呈现暴力的开始,不是那个会长强行进入小女孩的房间,而是小文同学的嘲笑和拍照,是小文老师惩罚去擦黑板,是小文妈妈那一个响亮的耳光。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规定,每一名儿童都拥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这四项基本权利。对儿童的侵害,从剥夺他们本该拥有的权利开始。

我已经忘了小文的朋友叫什么名字,或许是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或许是这个角色太正常,太普通,让人觉得太现实,就像我们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一样真实。

两个小女孩遭遇相同,但事后状态截然相反,让人感到可怕!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差别?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整个事情的态度影响孩子的行为。小文妈妈以此为耻,那一个耳光,那在医生面前的歇斯底里,那闭门不出成天抽烟的颓废状态,那撕碎花裙子的疯狂举动,那认为小文不要脸的强烈耻感,一次次地撕开小文的伤口,多次伤害的结果就是——逃离。

相反,小文朋友一家对此事相当淡漠,以至于后来跟会长和解,提出让会长出资供两个女孩去私立学校上学。在他们看来,这是多么划算的一笔买卖啊!对双方都好,何乐而不为呢!相比之下,倒是小文爸爸不通人情了。

如此来看,从小女孩受到第一次侵害开始,便持续地受着伤害。她们的权利在不停地被剥夺,家庭角色中爸爸的缺失让小文的受保护权被剥夺,在父爱缺少,母爱不及的环境里,安全感如何能够培养起来?小文朋友的父母与会长的协商是否保护了她的参与权?派出所所长的受贿和对事实的竭力掩饰是否保护了孩子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权利的不断剥夺,就是伤害的不断加深。这个规则,不仅在电影中适用,真实的世界依然如此。

我们逐渐长大,在承担更多责任的同时也有了更多权利。这世界对我们也会存在权利剥夺,各类歧视,各类暴力不停暴击着我们,在各类鸡汤的平衡下,我们颤颤巍巍地前行着。

看到影片最后,小文和爸爸一起清理荆棘,爸爸说:“有刺,会扎手。”然后接过了小文手里带刺的荆棘。这一刻确实感动了我。

影片以小米的逃离结尾,这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头。整个影片中出现了三名小女孩,背后是三个家庭形态,我们似乎永远没办法完全离开家庭,即使像小米一样流浪。

那就让我们呼吁所有的家庭成为孩子最温暖的港湾,让所有孩子都能成长为更好的人。

随心记(79)-所谓的侵犯,就是权利的恶性剥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