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

意象的语言

2020-08-12  本文已影响0人  绿草如丝

周六的约会如期而至,这周分享的学员是与我同城而居的村下独行。

村下从调侃自己的“川普”轻松展开话题。虽然同城而居,对村下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一张黑白照片,还有她写的几篇文章上。短发下的大眼睛灵动明亮,她的性格应该是精明干练、有点点大而化之。可她的笔触却敏锐、细腻。写作者都具有人格分裂的特性吗?

村下分享的主题是《浅谈意象语言》,她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意象语言:1.意象的语言是怎么来的?2.意象的语言有什么特点?3.意象的语言怎么表现?4.怎样拥有意象语言?

意象的语言是怎么来的?村下说:“绝大部分人一旦开始思维,语言就开始在大脑运行了,也就是说思维和语言是同步的。”记得老师曾经举例说明:当我们看到桌子时,可以试试让脑子里不浮现桌子两个字的感受。我尝试过,真如老师所说会把自己憋死。当然,这并不是意象的语言。我们经常会在听别人说话或看着某个地方脑子会出现一片空白的状态,这是一种“自失”的状态。我们无法言说这种无我的状态,脑子里一片混沌,认为思维也停止了。村下说:“这种状态是纯精神活动,所以我们的思维并没有停止,只是这种思维没有语言在运行。那我们管这种没有语言的思维叫体验。体验没有语言,它超出了语言,是对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自己的人生有了某种领会,是对我们自身境遇有了某种体察。”

而我们的文章最终就是要写出这种体察。如果我们用理性思维是无法写出这样一种状态。因此在语言与意象中形成一条缝隙,这就是意象的语言。

村下说:意象的语言的特点是有诗性。我没有这样的体会,这几天一改老师要求的快速阅读,放慢速度试着去体会她所说的诗性。在读罗伯特.瓦尔泽的《漫步人间》时,我体会到她说的诗性。“多雨的湖畔,一幅忧伤的图景,是这样美妙。雨水小心谨慎地落入温暖暗淡的湖水中。”没有华丽的词藻,作者轻易地就能把读者引入他的意象之中。意象的语言独有的诗性,让人不由自主的沉浸其中。因为意象的语言是真、是美、是绝对。

关于意象的语言是怎样表现,村下说:“语言的本质被海德格尔规定为“道说”。道说意味着显示、让显现的意思。”由于学识浅薄,对于哲学语言我一直是一知半解,我只能说说我的理解。获得意象的方法只能是沉浸、沉浸、再沉浸。在沉浸中去领会、聆听,世间万物皆有灵性,等候意象的语言的降临。我们只需要如实表述,不用去解读。就像哲学的终极三问,没有标准答案。意象的语言只需要我们“表”出来,至于“现”出什么,就交给阅读者去感受吧!

怎样拥有意象的语言?村下谈了很多。在学校,老师逐字逐句的解读,破坏了文章的整体美。就像鱼汤,不应该去品尝里面的姜、葱、花椒一样。“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个字一个字去注解,所有的美感在这样的解读中流失了;让我们背诵诗歌、散文、课文段落,让我们仿写作家的文章,可终究还是别人的。没有自己思想的文章,何来美和真?简单机械的重复,与复印机的功能有何差别?

只有属于自己的意象语言,才有独创性,才能避免套路。村下说:“在写文章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说教,不要评判,不要抒情,不要剧透,不要预设。它只是表现。”传统写作前面三种运用得最多,现在的孩子还有几个人愿意是说教能教好的?评判也就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臆断,而意象语言是“无我”的。剧透就像一道数学题告诉了别人答案,读者也就失去了思考能力和判断力。她说:“前面三种好理解,预设是什么?”我认为预设就是跳戏,跳出了意象,陷入回忆的叙述。意象中,我们是不会知道下一个场景走向哪里。

在阅读欧美一些知名作家的文章时,会发现他们不注重修辞,每一句都是大白话。我们习惯用华丽的词藻去堆砌,可就是这样的词语却消减了情感,读来空洞无物。寻虎老师要求我们在修改文章的时候去掉所有的形容词,直到无法再减。我想起读书做的缩句练习。

写文章时保持零度情感。寻虎老师常说:“压住。”意象虽然含情含意,但意象的语言不含情意。我喜欢卡佛的文章,每一句话都冷冰冰,但每一句话又都像打气筒往气球里打气。一下又一下,最后狠狠地来一下,“碰”的一声就炸了。

长短句的合理排列,这样文章就有了节奏感。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能从这些长短句中感受到作者的呼吸,时而舒缓,时而高亢。优秀的作家都是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牵引读者走进他营造的意象当中。

语言精确。村下说:“说可说的,表现不可说的。”写作者不能是上帝视角,一切都交代得清楚明白。我们在读《呼啸山庄》时可以发现,作家设计了双重的、多层次的叙事系统,就是要遮蔽作家的全能视角。写作要傻傻的,像小学生一样。语言的精确,需要的还是沉浸,召唤语言,等待语言的降临。

社群的伙伴都羡慕我们成都的四个学员,就在这个秋季,我们约好一起读书、一起疯。好期待,云淡风轻的日子快快来临!金桂飘香之际,一粒粒金色的花朵落在我们头上、落进茶杯。与你们同行,让我的灵魂也染上一点香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