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岛日志
Day 1
第一晚走在大学城的小街,路边树林里竟然飞出一只萤火虫,悠悠然向我飞过来。
哈,这个开局不错嘛~
据说第二天凌晨,有英仙座流星雨,不过,这小小的萤火虫已给予我充分的满足。
一点点生命的光彩,足够好了。
Day 2
傍晚,在长洲岛跑步,沿着堤岸跑到水闸,往外看时,不远处大概是黄埔港。灯火渐渐照亮水域。
就想起九岁那年的夏天,混在一群少先队员当中,上军舰参观。舰上的海军叔叔真是又帅又Nice. 我们列队走在甲板上,一路晃荡过去。
似乎印象中还曾坐船在江上溯流而上,有时候水面上浮起一只顶小顶小的小螃蟹,都要开心地惊叫起来。
多美的,小小的夏天。
Day 3
夜里走在长堤上,吹着猎猎江风。
从江边拐个弯儿,沿着溪流走回村里,路过两个标识着古村十景之类的牌子,一景是渔歌唱晚,一景是石桥夕照,其实皆不存。
倒是有两段路,都是风参与的景致,一段是密排的芭蕉,另一段是夹道的竹子。芭蕉叶子在风中互相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竹子尚年幼,与风的共鸣不够,但也有点潇潇。
植物的生命,自是有情,不为人间所知。
Day 4
雨中,路过著名的“三行情书林”。每一棵树上钉(!)一个牌子,写有三行诗,不一定是情诗,更多的是抒情,例如亲子关系啦,师生关系啦,对母校的感恩啦,之类。
所以情诗,就是不该钉上去。私人的情感,放的场合不对,就成了搞笑。
Day 5
因为天气炎热,就把跑步改为暴走,穿街过巷。
顺便看清了古村的来历: 南宋末年,凌姓家族响应陆秀夫起兵护帝,三次收复广州,后来以遗民村落而存(反正天高皇帝远)。小村缺地,惟有打渔,山上也可种果。但是竟有书院好几间,读书风气盛。当然,今已不存。
明清期间此村出了七名进士,更有多名举人贡生。清末,还出个同盟会会员,后来任民国广东省警察总长,解放后任番禺政协委员,此角除了善骑射(枪法),还是诗人和书法家。
小巷子弯弯曲曲,忽见一间“宽量道场”(冲绳某流派的空手道),又忽见一处“岑能咏春拳基地”,又忽见一间“女红学堂”,煞是有趣。
普通人家的门对,也常有亮点,例如一石刻对子:
且喜残叶犹有在
好随修竹报平安
(唐寅)
另一家木刻对子: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惟传说中的“深井烧鹅”却始终没找着。
Day 6
照例去学校图书馆,没想到暑假期间周末是闭馆的! 只好去食堂坐坐。
正好二楼空无一人。正好从玻璃墙望出去,河道里有几个小组在练皮划艇,有单人的,有双人的,来回穿梭。
好看。这是大学该有的样子。
Day 7
慢慢的,就在岛上一周了。
今天从外面回来,特意坐公交到总站然后走去黄埔码头。
军校旧址参观的人群不多也不少。附近商铺全封了,只有小贩摆摊儿卖点小纪念品和零食。
景点好多档卖冰淇淋的,不,准确说是卖绿豆冰棍儿的,都一水儿穿着红卫兵时代的草绿色军服,一时令人有穿越时代出错的感觉。
穿着这身衣服卖冰棍儿的年轻人,他们一点儿感觉都没有吗?
或者有,又怎样,打个假期工而已呀,不要想太多吧。
当生活中的实体系统与精神内在有差别的时候,敏感的人会觉得被伤害,但同样的,内在力量足以抵御一切。复原力必须有。反脆弱性必须有。
才刚开始探索的领域,有许多惊喜在路上,我得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关注近在眼前的生活系统,可触可感的,可以弄得很有趣的,还是原汁原味的好。
学习新课程,与写作一样,慢慢来,比较快。
从前慢,现在也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