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随笔散文原创文字集

纺车嗡嗡响

2017-05-31  本文已影响105人  cf37133b6b4d
纺车嗡嗡响

合唱团最近在排练梨花又开放这首曲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首老歌。我虽不会唱,但之前听到女儿学唱过,所以旋律也不算陌生。

这首歌里有梨花、有故乡、有妈妈、还有妈妈的纺车。每次唱到那句"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都让我思绪满怀,耳边传来了那首古老的纺车童谣。一条龙,滚过城,城动弹,龙叫唤......

小时候,农村商品匮乏,致富途径单一。吃穿住行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全家人的穿衣,被褥等棉布需求,都是妈妈每年自己纺线织布来满足。

在农村,白天大多数男女都要在田里忙农活,只有晚上、农闲、雨天时候忙碌家务活。女人们纺线织布纳鞋底,男人们编筐,修补家什,小孩子四处好奇,凑个热闹,学着大人们干活,偶尔还帮个倒忙,被大人一通数落。家长里短的乡村文化就是这么常年累月进步传承的。

妈妈总是说: 本事学到自己手里,谁也抢不走。我信这句话,我喜欢跟着父母学干活。每年暑假都会陪妈妈拾棉花。棉花苗容易生虫,这边刚为看见满树棉桃而心中欣喜,一圈转回再来看,棉桃或许就哗哗落地,或被棉铃虫吃了个精光,好生可惜。所以棉花的生长过程中要一直喷洒农药,直到雪白的棉花开满树架,即使月黑风高,棉花的雪白也依旧清晰可见。

拾回去的棉花要暴晒、去除棉籽、竹鞭抽打,棉花会很松软蓬松。一片片的棉花铺开在光溜溜的凳子上,用一根筷子做轴,将棉花卷起来,筷子抽走,就搓出来一根细细长长的空心捻子。一会儿功夫就能搓一大堆,棉绒绒的,恨不得用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去蹭蹭,舒服极了……

妈妈这时取下挂在墙上的纺车,一通擦洗清爽,再给这里那里滴几滴机油,有时候用菜油,不等我问为什么,她就念叨着,用这几滴油润滑下,纺车摇起来省力。纺车有个最重要的部件一一弦,也是童谣里的那条"龙"。纺轮和铁锭之间的联动全靠这根弦。妈妈特金贵她的那根弦,据她说,弦的材质、长短、甚至接缝都很讲究,会影响纺线质量的。妈妈经常用蜂蜡打磨着那根弦,确保它不会生毛刺。真是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妈妈纺的线又细又长又均匀,她用一块砖或一只脚固定住纺车的底杆,右手用拐拐带动,摇着纺轮,纺轮转起来,通过弦的摩擦,带动纺车另一端的铁锭转起来。伴随铁锭的旋转,左手将棉花捻子一端固定在铁锭上,然后拽着棉花捻子,匀速直线向与纺车成90度方向伸出,直到臂长所及。这左右手一系列动作下来,大概一米长的棉线就纺好了。右手这时要回摇30度左右,恰好能将铁锭纵向的缠线松开,并快速提左手到最高位置,将棉线90度缠绕在铁锭上。一遍遍地重复着......

我经常蹲在妈妈的纺车旁,研究着她纺线的每一个动作。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难点,好奇心刺激着我一次次摩拳擦掌,就盼着妈妈临时去上个厕所什么的,趁她离开,那样我就可以大显身手了。

俗话说,难者不会 会者不难。坐在纺车前,我总是手忙脚乱,要么右手的旋转运动时紧时松,要么左手的直线移动时快时慢,总之根本奏不出妈妈的美妙旋律,整个就是一乱弹琴的磕磕绊绊,也自然纺不出线线。等妈妈再返回来,现场必定被我弄得一片狼藉。

现在想起,要想完成这一套华丽丽的纺线动作,不光要左右手、脚、耳、眼、多器官联动配合,还得多动脑,得有灵性。

我特别喜欢听纺车的嗡嗡声,那是"龙"的叫唤声,有节奏,有旋律,即使深更半夜,听起来也不吵不躁,简直就是一首美妙的纺线协奏曲。不记得有多少个夜晚是这种协奏曲伴我入梦乡,又或者催我快快醒。

一条龙,滚过城,城动弹,龙叫唤......忘不了故乡,妈妈坐在树下,纺车嗡嗡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