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玲:你是愿望的主人还是学习的机器

2020-09-27  本文已影响0人  熊玲心理咨询

——观电影《三个白痴》有感(2)

(续前:印度影片《三傻大闹宝莱坞》又名《三个白痴》是一部有深刻内涵兼生动有趣的好片。在此,借它并以赏阅“经典段落”的形式谈点感想)

经典段落ƒ:迂腐的教授对兰切关于“机械”简而言之的形象解释,愤怒至极,痛骂兰切是白痴以解心头之怒,但对查尔图关于“机械”烂熟的书面解释,却笑开了怀。。。

感 想:真正的聪慧与创新,在白痴书呆子眼里亦是白痴。

经典段落④:主任“ICE病毒”, 一手提着鸟巢和澡鹊,一手拿着鸟蛋,羽羽如生地对学生训话:澡鹊从来不自己筑巢,它把蛋下在别人的巢里,当被孵化时,它会把其它蛋推出巢(扔下鸟蛋,蛋落地粉碎),竞争便结束。它们的生命以谋生开端,这就是大自然,竞争或死亡。你们就像这些澡鸟,而这些(工程师申请表)就是为你们进入ICE而打碎的蛋,每年40万份申请表,只有200人入选。我的儿子申请了三年,每次都落选。记住,生存就是赛跑,全速前进或遭践踏。。。。

感 想:茫茫人生路,你在哪里?

主任的话,听上去既动听又吓人,既有理又残忍。听课的学生,有些顿感紧张或惊愕,有的略显激动或亢奋,有的一脸茫然和无助。只有兰切显得淡定、不削一顾,并敢于质疑主任“太空笔”等高论。

电影或许塑造了一个代表残酷的权威,以令代表超越力量的兰切去颠覆。可我觉得,主任的训话,更真切的代表了一种现实,无论我们多么抵触残酷的竞争,也都逃不过残酷竞争的宿命!

(此处省略若干)

经典段落⑤:兰切挑战迂腐的学术权威:工程学你是专家,我不是在说如何教学。我想说明,当我提问时,你们兴奋吗,好奇吗(在座的教授和学生,发飙似地翻阅书籍以求答案)?没有,你们全都陷入了疯狂的竞争,即便你们得了第一,这种方式又有什么用呢?你们大脑装了很多书本知识,但没有装进应对压力的知识,大学是学知识的,不是工厂。。。

感 想:你是愿望的主人还是学习的机器?

(此处省略若干)

严格讲,应对压力的知识,是贯穿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且在人的早期,有良好的应对压力人格的抚养人,给予孩子良好的人格教授。影片《三个白痴》还有一个片名叫《寻找兰切》,更符合塑造兰切的深意:通过兰切对迂腐教授的抨击,道出“应对压力的知识”是快乐学习。这听起来还是很抽象。但从发展心理学讲,人的心智水平的关键期在儿童时期,又关键在儿童期是否经验过情感快乐。而情感包括感受和观念两部分,孩子的好感受与对知识的兴趣是紧密相关。。。那么,教育的核心应该是让孩子在情感快乐中学习。

人于漫长的求学历程,有两种学习状态:一种是快乐学习,这来自愉悦的天赋式教育,即重视孩子的创新思维、人际互动、情感表达、应对压力或意外的承受力、处理麻烦或冲突的解决能力;关注的是(情感)你学得累不累?另一种是压力学习,这来自刻板的应试教育,即重视成绩分数智力的机械化学习;关注的是(成绩)你学得好不好?

如果说人的心智健康的形成始于婴幼儿,终于青春期,那么,整个学校时期的教育就尤为重要。兰切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理想代表,他必然产生于一个“重教育轻教条,重心智轻成绩”的文化环境。成熟的主体,或说心智健全的孩子,是来于教养者和教育者对你“学得累不累”,而非“你学得好不好”的涵义。

片名《寻找兰切》,这一名称符号本身说明兰切不存在。或者说,影片的隐喻在于,天赋式教育是一种理想、快乐学习是一个幻想。至少在印度和中国是如此。

我们可以拓展影片之含义,理想地认为:尽管我们无奈处于应试教育的不快乐,但也完全可追寻一种兰切似地的学习状态。人的生活是怎样一种状态,说到底是自己的心智决定,也即人的命运是受你的心智主宰。作为大学生,只要你愿意——决裂学习的机器,做自己愿望的主人,为自己想过的生活舍得付出,你就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如兰切一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