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天剽悍读书营】day22-金字塔原理
【180106《金字塔原理》第三遍 p81-92】 熊可
演绎推理3个步骤:
1.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
2.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如果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的主语或谓语,则说明这两个表述相关。
3.说明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
【180105 《金字塔原理》第三遍 p11-80】 熊可
一、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的步骤:
1.画出主题方框
将金字塔形象化。
2.设想主要疑问
确定文章的读者,从文章的可能受众推出读者可能会产生的疑问。
3.写出对该疑问的回答
如果还不清楚答案,清注明你有能力回答该疑问。
4.说明“背景”
把要讨论的主题与“背景”相结合,作出关于该主题的第一个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
5.指出“冲突”
需要考虑“背景”中发生了哪些能使读者产生疑问的“冲突”
6.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对背景中的冲突的介绍,应当直接导致读者提出主要疑问。
二、自下而上地思考
1.列出所有要点
2.找出逻辑关系(因果关系)
3.得出结论
三、注意
1.一定先搭结构,先尝试自上而下法。
这反而是初学者最大的困难,常态是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却不知道从何下笔。诚然,自上而下的方法,更能够让我们构筑整体且逻辑更为清晰的金字塔结构。
2.序言先写背景,将背景作为序言的起点。
从背景开始构思,能更容易准确地找到疑问和回答。
3.先多花时间思考序言,不要省略。
先想好序言,避免开始论证时还在想背景或冲突。
4.将历史背景放在序言中。
只有在描述一些通过分析发现的因果关系时,才可以在正文部分列举读者已知的信息。简单的历史事件不是逻辑思考的结构,因而也不能算作思想。
5.序言仅涉及读者不会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的内容。
注意不要在序言中涉及任何读者不知道的信息,因为这样的信息可能导致读者提出非你所愿的“疑问”
6.在关键句层次上,更宜选择归纳推理法而非演绎论证法
归纳法更容易被人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将演绎法发展的思想用归纳法的形式表达出来。
【180104 《金字塔原理》第三遍 P1-10】 熊可
实际应用金字塔原理需要相当的毅力。但是,如果你有意地强迫自己“先想后写”,你的写作能力肯定能够得到惊人的改善。
1.缩短完成终稿时间;
2.提高文章条理性;
3.缩短文章的长度。
【180103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 P251-297 完成】 熊可
演示的逻辑
金字塔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两种呈现的方式:一是书面,二是幻灯片(ppt)。
书面呈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标题,或者是编号下划线法等,展示出每一个逻辑层次的结构。
最典型的就是日常文件的写作了,以19大报告为例。12个黑体字的大标题按照五年成就、取得成就的原因、未来五年的任务三个大部分的结构展开,在每个大标题的下方或通过段落首句加粗、或括弧内中文数字的方式以标题和字体区分准确地将每个层级逐渐展开。
幻灯片的方式则强调了重点突出,有这么一个原则,90%的图表幻灯片加10%的文字幻灯片。图表用于表述各种情况的变化,而文字只讲重点。这个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是应用得十分广泛的。
不如看看猫叔的ppt,言简意赅,首先看到的是核心内容-吃饭力,向下用较小的字体说明了核心力的重点-“请客更是请教”,向上则这一次讲座的统一标题-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百里挑一?三个层次很好的概括了这样一段主题的重点内容和核心要义。
演示的逻辑的重要性在于作者的观点不单单要让作者知道,而且让听作者说话、看作者文章的人能看懂看明白,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要点,这才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
【180102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p161-250】熊可
P198 好的解决方案不是抽象得来的,首先要求你对所在领域—制造、营销、信息系统等有全面的了解。大量深入的关于目标领域的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p203 只有那些对所在领域有很深造诣的人才能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渊博的知识有助于获得真知灼见,发现只有超出逻辑推理的范畴方能发现的备选方案。对那些没有敏锐洞察力的,则可以使用逻辑树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
p231 一般情况下,当你采用行首缩进法划分思想(观点、建议、论点)时,需要记住一条重要规则:要用相同的句型表达观点。
一是要充分了解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事件的具体情况和背景。二是如果无法充分了解,则需要做好逻辑分析的准备。
【180101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 p99—p160】熊可
思考的逻辑
一、应用逻辑顺序
金字塔原理的规则是,列入每一组分类的思想必须有某种逻辑顺序。按照时间顺序,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有原因和结果;按照结构顺序,则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从整体到部分,也可以从部分总结出整体;按照事情的重要性程度,则可以将事情进行分类。
为什么必须要有逻辑顺序,并检查自己的的逻辑顺序是否合理准确?文章的表述,如果没有逻辑顺序,则会让读者无法在杂乱无章的素材中,寻找到作者自己想要阐述的核心观点。
一篇描述性的文章,有以下几段句子:
1.今天,春光明媚、阳光灿烂,我带着妈妈到湿地公园踏青。
2.原以为湿地公园的人很多,没想到,人不多。
3.湿地公园已经扩展了一半的面积,水体比之前更干净了,没有水草腐烂的味道,花的品种也更多了,趁着春光正灿烂地开放着。
4.妈妈还遇到了几位和她年纪相仿的老人家,一起在凉亭聊天,没多久就相聊甚欢了。几个老人家说,你的闺女真孝顺,还特地带你来踏青,他们都是自己来的。
5.湿地公园有不少和妈妈一样年纪的老人,仔细看看,还真没几个身边有年轻人的,倒是老人家自己成群结队地走着。
6.妈妈说,这个湿地公园真不错,以后要多来。
从上面6个句子,你能读出什么,认为这只是一篇单纯描写经历的文章吗?其实不然,作者希望通过对比,表达需要多陪老人家出门游玩的心态。但是夹杂在各种描述中,主题反而不突出了。
因此,在写作的时候,需要注意提出明确的观点,并用适当的逻辑顺序表述出来。尝试对上面6句话作出修改:
今天,天气甚好,春光明媚,我带着妈妈到湿地公园踏青。湿地公园的环境比之前好了很多,水更蓝、花更多更艳了。而到公园游玩的人却不多,并且以老年人居多,这些老年人都是的相互结伴,一同游玩,像我这样陪着妈妈的,似乎没有几个。
我和妈妈在凉亭休息的时候,和几位老人家闲聊得知,他们的儿女都忙,平时都是自己结伴出来,对我妈妈特别羡慕,有这么一个孝顺的闺女陪着出来游玩。听到这些,我的心里满是愧疚,老人家需要的是陪伴,我们应该多陪陪老人家四处走走。
做了修改后的表述,主旨是否更为突出和明确了呢?围绕着主旨,选择或时间、或机构、或重要性的结构来构思和搭建文章框架,能够让自己在写作时思路清晰,避免罗列素材、越写越偏。
二、概括各组思想
金字塔原理要求:位于金字塔每一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上一层次的句子,可以称为总结句,书中提出,总结句必须“有思想”。总结句不是为来总结而总结,而是为了概括提炼下一层次思想的核心和主旨。
设想我们表达了一个市场调查结果:
1.这个产品属于细分市场的一种,有一定的受众,但不明确。
2.这个细分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一旦占领,可以获得较高收益。
3.这个产品的前期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一旦开发成功,收益率是目前公司产品的好几倍。
4.这个市场目前的竞争尚不激烈。
5.产品的技术研发存在风险。
总结:存在获利空间,但也存在风险。
看到这样的总结,你觉得这个市场调查有没有意义呢,这个产品是做还是不做?这个市场是去开拓还是不予考虑?总结没有给出答案,只是单纯地总结,并未提出分析意见和结果,这样的调查报告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将总结修改为:可以看到,产品存在着较高的获利空间、而且市场是新兴市场,谁掌握市场的先机,谁就有这个市场的话语权。开发资金方面,当前的公司产品尚能盈利,但以出现瓶颈的征兆,需要尽早拿出替代盈利的产品,因此,建议考虑公司流动资金承受能力,若可以承受,建议尽早开始新产品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工作。
这样,才是明确地反应调查研究的成果和调查的意义,才是一份有价值的调查报告。
“思考的逻辑”一篇,强调了作者在写作之初,明确逻辑结构和思考框架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而想要明确自己的逻辑框架其实是较为困难的,因此,也有一个有效的办法:作者自己设身处境地考虑一遍,亲自去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明确目标,再按照逻辑表达进行分组,避免遗漏。
【20171230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 p57-98】熊可
表达的逻辑
写文章一般回答以下四种疑问之一
四种疑问1.序言
写文章的序言,即文章的开篇,需要引出回答疑问的答案,这样的句子称之为“关键句要点”,既需要回答由文章主题思想引出的读者的疑问,又要由此呈现文章的逻辑结构。
为什么需要关键句要点,因为它可以“让读者在开始阅读的最初30秒内就能了解你的全部思路”。相应地,也决定了读者是否需要继续读下去这篇文章,关键句对全文而言提到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
2.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一种线性推理过程,也是我们思考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当然也更愿意使用演绎推理。
但是从读者的角度而言,归纳推理使用的是讲具有共同点的实施、思想或者观点归类分组,更容易理解和明白推理结论。
因此,更推荐使用归纳推理的方式写作。
今天读到的内容更多的是偏实操性的,而如何将其介绍出来,又避免干巴巴,正在纠结困扰ing。
【171229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p52-56】熊可
序言的写法
文章的序言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也就是说,序言必须先介绍读者熟悉的某些“背景”,说明发生的“冲突”,并由此引发读者的“疑问”,然后针对该“疑问”给出“答案”。
作者为什么强调必须用讲故事的形式,因为我们需要将读者带入特定的语境和吸引读者关注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而讲故事是较为有效的办法,可以营造语境。运用SCQA(背景、冲突、疑问、回答)的机构,来介绍背景,引出冲突,发出疑问,回答疑问。
【171228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p25-51】熊可
如何构建金字塔推荐的两个方法: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这两种方法在前一章关于金字塔的内部结构的时候有解读。作者更推荐的是自上而下的方法,通常要更容易些。
自上而下的方法理解起来,就是对于金字塔的顶端,你所要表达的观点是明确而清晰的。当你明确你所想要表达的观点的时候,一层层向下展开,确实更容易写出一篇清晰而又明确的文章。但是这里面的前提条件也很明确,就是对于你自己所要阐释的内容是清晰的,你对于自己所要解读的观点是明确的。
而另一种相对应的方法则是自下而上,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自下而上的方法似乎用的更多一些,因为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无法明确自己到底想要表达一个什么样的观点,空有一堆素材,不知道如何应用,而大致有一个方向,不知道该如何明确方向?
写研究生论文的时候就有这样的过程,因为有着较为丰富的素材,不知道该如何下笔写论文也不知道需要去支撑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所以先对素材进行分类和归纳整理来汇总,整理要探讨的问题的方向,然后在经过与导师和同学的讨论来明确所要研究研究和分析的一个主要问题,这个主要问题就是论文的题目了。
【171227 《金字塔原理》第二遍p18-24】熊可
自上而下的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的思考,总结概括。
金字塔原理粗粗看起来,似乎只适合写报告议论文等相对固定的问题,但是看到这两句话之后,我觉得这适合写任何一篇文章,为什么呢?我们写任何一个东西,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的一个观点,一个价值取向,而且要说清楚这样的一个价值取向,对于读者而言,他首先要看到你的观点,而对于作者而言,首先需要想清楚我如何去表达这样的观点,就像我们平时在写作中,要先搭好框架,然后才能像这里所说的,自下而上地去组织一篇文章框架。
也就像书中所说的,写出条理清晰文章的关键就是在你开始写作之前,先将你的思想放入金字塔结构中,并根据以上规则进行检验。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就很好的诠释了这样的一个逻辑结构,首先该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重新探索自我,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依赖,自我提升和完善。先介绍七个习惯的简要定义和架构图,然后对七个习惯的具体内容做一一剖析,像“积极行动”的习惯,则介绍我们为什么要积极主动的背景-社会之镜,界定了什么是积极主动,对比了被动和主动、强调要变被动为主动,解释了通过积极主动来改变自己的关注圈和影响圈等等内容。这样完全围绕着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进行一一的介绍,最后又汇总成为一个主要的观点,通过养成这七个习惯来改变自己。
【171226 《金字塔原理》第2遍 P12-17】熊可
一、归类分组,将思想组织成金字塔
大脑会将其认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组织在一起。“共性”指的是具有某种相似的共同点或所处的位置相近。
写材料、文章的时候,看到一段又一段的话,确实会不自觉的去寻找主题、共性,习惯于找出一句话把主要内容进行汇总总结。而转换成为作者身份后,却会不自觉地想要多说些、写具体些,能细则细。反而忘了读者身份的时候,自己希望看什么样的文章?
用金字塔原理写机关材料,有了新的认识。机关材料最常用的套路就是列明1234点,然后篇章结构都有小标题。这样一来,看材料的人如果没有时间,可以直接通过各个层级的标题,明白这份材料主要是什么样的逻辑结构,讲什么问题,而如果是一篇讲话稿,则让听众从一开始就能抓到接下来要讲述的重点。
这也就是这其中所说的,寻找共性吧。
二、奇妙的数字7
米勒认为,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 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
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 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 1个项目。这就意味着,当大脑发现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 4个或 5个时,就会开始将其归类到不同的逻辑范畴中,以便于记忆。
一个是奇妙的数字七,一个是神奇的三。三个神奇就不需要再重复了,比如说我们说话讲话,总习惯性地提三点建议、谈三个观点等等。而数字七,则可能就是一般规律下人们记忆的常用极限。
这样的规律就不单单是用在与文章写作之中,还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正如书中所说,世上超过七种就需要进行分类的逻辑处理,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处理的事情,一旦超过七件也需要进行分类进行处理了。
三、找出逻辑关系,抽象概括
如果你清楚地“了解”这些思想或概念组,那么,将这些思想或概念组与别人交流,要使对方同样“了解”这些思想或概念组。
研究发现,最有效的表达方法是:先提出总的概念,再列出具体项目,即要自上而下地表达思想。
读到这里,基本能够明白这一本书想说什么了:告诉你如何写文章,写得让别人能够知道你想说什么,而且是清晰的知道你想说什么,并且能够直接地抓住你想表达的重点。
而最后提出的最有效的表达方式,自上而下的表达思想,其实与我们平时的写作也是有很大关系的,要想写好一篇文章,首先不是去搜集资料,而是先想好文章的框架。想好了文章的框架,再去寻找相应的素材,有针对性地去寻找框架所需要的素材,才能够事半功倍,才能够让你的文章更为有血有肉且联系紧密。
【171225 《金字塔原理》第2遍 p1-11】熊可
作者提出,文章条理不清还有一个比写作风格更常见、但也更容易改进的原因,既文章的结构(struture)——也就是句子的组织顺序(不管句子本身写得是好是坏)。如果读者认为你的文章条理不清,很可能是因为你表达思想的顺序与读者的理解力发生了矛盾。
通读一遍再回来看这句话,对昨天看到的关于文章编排的重要性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写作风格人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是让人明白你所要表达的观点、事实,遵循的逻辑规律则是基本一致的,这就为更好地改进写作提供了机会。
【171224《金字塔原理》第1遍 100%】熊可
(2)清楚你要演示的内容
a.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b.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标题性语言
c.文字尽量简短
d.使用简单的词汇和数字
e.字号应足够大
f.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g.用逐级展开呈现,提高趣味性
2.设计图表PPT幻灯片
制作图表幻灯片的诀窍是:确定你想用图表回答的问题,把答案作为图表的标题,然后选择最适合表现论点的图表样式。
3.故事梗概
a.序言尽量写得详细,把每个你想说的词汇按照你希望的顺序写下来
b.用写故事梗概的形式
c.初步决定你准备采用的呈现方式
d.准备好每张幻灯片的讲稿,确保整个演示像讲故事一样流畅
e.完成幻灯片的设计和绘图
f.排练,排练,再排练
十二、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1.画脑图(在大脑中画图像)
2.把图像复制成文字
附录1 在无结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方法
外展推理
1.分析性外展推理
结果—规则—情况
2.科学性外展推理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附录2 序言结构范例
1.序言的常见形式
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我们存在问题吗
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2.序言的复杂形式
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
面对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
3.介绍流程的改进
附录3 本书要点汇总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一章中,有这么一段形象的描述
“写作时,你好像一位司令官,指挥着千军万马,排队通过一个每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狭隘关口;而你的读者则在另一边迎接,将部队进行重新编队和重新组织。无论主题多么大或者多么复杂,你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最终你会发现,这就是我们在顺序和编排上对读者应尽的义务,以及为什么修辞学者们除了强调措辞得体和别出心裁外,还把顺序和编排当作对那些给予自己厚爱的人的应尽职责。”
——威廉·明托
001 写作确实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文字、段落、章节的编排与战斗战略的运筹帷幄如出一辙,要想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文章获得愉悦感,需精心安排布局。
002 不管我们如何布局,在读者眼中始终是一字一句一段落,正如“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位哈姆雷特”,一来尽力做好自己的描述撰写,二来也需要换做读者的角度去看自己的文章,字里行间能否清晰准确传递想要表达的内容。
【171223《金字塔原理》第1遍79%】熊可
(2)下划线法
a.必须严格使用疑问/回答结构
b.必须注意论点的措辞,说明论点的信息越少越好
c.必须坚决把论点限制在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框架内
(3)数字编号法
任何一种编号体系都应该呈现文章中思想的实际层次。
(4)行首缩进法
无论备忘录长短,通过表现格式区分不同组别的思想观点,将有助于理解这些思想观点。
(5)项目符号法
2.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1)讲故事
标杆对比、行为管理、全面质量管理
(2)承上启下
(3)总结各部分内容
(4)得出完整结论
(5)说明下一步行动
十一、在PPT演示文稿中呈现金字塔
1.设计文字PPT幻灯片
(1)清楚你要说的内容
(2)清楚你要演示的内容
【171222《金字塔原理》第1遍70%】熊可
九、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1.设计诊断框架
(1)呈现有形的结构
(2)寻找因果关系
a.财务结构
b.任务结构
c.活动(行动、措施)结构
(3)将产生问题的可能原因分类
2.使用诊断框架
(1)客户面临的问题
(2)分析的方法
3.建立逻辑树
(1)寻找解决方案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2)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4.是非问题分析
(1)是非问题分析之历史发展
(2)是非问题分析的错误概念
第4篇 演示的逻辑
十、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1.突出显示文章的框架结构
(1)多级标题法
a.每一层级的标题不可能只有一个
b.相同的思想(观点、论点、建议等)应使c.用相同的句型
d.标题用词应提炼思想的精髓
e.标题与正文应分开考虑
f.每组标题应提前集中介绍
g.不要滥用标题
【171221《金字塔原理》第1遍60%】熊可
八、界定问题
1.界定问题的框架
(1)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2)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2.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1)切入点/序幕
(2)困扰/困惑
原因:外部原因、内部原因、近期认识到的其他原因
(3)R1(现状、非期望结果)
(4)R2(目标、期望结果)
3.发掘读者的疑问
4.开始写序言
(1)我们应该做什么
(2)我们是否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
(3)我们应该如何做我们想做的事
(4)解决方案行不通,我们应该做什么
(5)我们应该选择哪种方案
(6)我们应该采用哪些战略
(7)我们存在问题吗
【171220《金字塔原理》第1遍54%】熊可
七、概括各组思想
1.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2.总结句要说明行动产生的结果/目标
(1)总结句要使用明确的词汇/语句
(2)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3)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3.找出各结论之间的共性
(1)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2)完成提炼总结概括的完整思考过程
【171219 《金字塔原理》第1遍42%】熊可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第二是对第一点主语或谓语的论述。
归纳推理,同组中的思想具有类似的主语或谓语。
第2篇 思考的逻辑
冷静思考——首先,找出将这些思想联系起来的逻辑框架,并确定其逻辑顺序;然后概括总结出各组思想的隐含意义——即所谓的归纳跃进。
六、应用逻辑顺序
1.确定前后因果关系;
2.将整体分割为部分,或将部分组成整体;
3.将类似事务按重要性归为一组。
【171218 《金字塔原理》第1遍32%】熊可
今日突发状况不断,时间利用不佳,进度严重滞后………
五、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在金字塔横向结构中,同一组中的思想之间存在着逻辑顺序,具体的顺序取决于该组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位于演绎推理过程上一层次的思想是对演绎过程的概括,重点是在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即由“因此”引出的结论。归纳推理是将具有共同点的事实、事实、思想或观点归类分组,并概括其共同性(或论点)。
【171217 《金字塔原理》第1遍28%】熊可
三、如何构建金字塔
(一)自上而下法
1.提出主体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二)自下而上思考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四、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要用讲故事形式,是为了让读者抛开复杂的思想,专注于你的话题。激发读者兴趣,吸引注意力:新奇、悬念、与读者本人相关。
“冲突”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并引发读者提出疑问的因素。
序言4要素:
1.介绍背景(S,situation)
2.指出冲突(C,complication)
3.引发疑问(Q,question)
4.给出答案(A,answer)
【171216《金字塔原理》第1遍11%】 熊可
粗识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一书,其实还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副标题——思考、表达和解决
问题的逻辑,这才是这本的关键内容和核心思想。而从书名就能够体会到初步
的金字塔原理基本纵向结构,副标题是为书名的理论服务。
第一遍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框架,因此今天主要先了解这本书想说啥。
第1篇 表达的逻辑
读来第一章“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和第二张“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一、why?
金字塔结构作为一种思维方式、逻辑方式,在其指导下,能够训练自己的思考方式和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有逻辑性的表达、写作、交流沟通等目的。
二、what?
金字塔原理的基本结构是什么呢?
一是纵向联系。从视觉上使纵向的疑问/回答式对话关系清晰化,演绎关系。
二是横向联系。归纳性思想,用一个名词表示组中所有思想。
三是序言。通过追溯问题的起源和发展来确定问题。
自上而下地表达,结论先行;自下而上地思考,总结概括。
从以往写材料的经历看,这两个结构确实常用也实用。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与金字塔原理强调的逻辑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