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2017-06-13 五月十九 星期二 暴雨
【早睡早起】
昨晚22:35,今早4:59起床。
【学习】1.学习《赖国全三大文集》5页。
2.内部文字课程;3.育心丽谦YY语音频道亲子成长家园语音早课;
4.复习《易经》乾卦;
【亲子读经】
读经人:果妈,果姐,果宝。
读经宝贝年龄:果宝7周岁11个月。
亲子读经内容:《易经.上经》乾卦第一(上);《中庸》(四);《黄帝内经》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二);《庄子 下》应帝王第七(一);《成语接龙 下》三。
【养生、锻炼】艾灸;跪坐45分钟,抡胳膊300下。
【食疗】黑米粥。
【日记】
上周日进行好孩子们的六一汇演活动后,在孩子们的要求下,下午几位家人一起相约陪着孩子们去看了最近风靡银屏的电影《摔跤吧,爸爸》。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几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看着很是感动,我们家果果看完说流了九次眼泪。感性的孩子!
简单聊下自己的观后感。
第一、态度决定结果
看完电影后,听到之前看过这部影片的大女儿介绍,说主演阿米尔·汗是还比较年轻很帅气的印度知名演员,为了演好这部片子,考虑到角色需要,开始大幅增肥,但为了避免自己增肥后没有毅力减肥,所以决定先演老年的部分,后面再演年轻时的部分,这样就能迫使自己快速成功减肥了。后来网上了解了一下,确实是这样。阿米尔·汗(Aamir Khan),1965年3月14日出生于印度孟买,印度宝莱坞演员、导演、制片人。获得了印度公民奖、奥斯卡金像奖、国家电影奖、宝莱坞电影奖,等非常多的奖项,是印度“国宝级”人物,宝莱坞的“全能”演员。
原型
原型
剧中形象
反差是不是很大?
不管是阿米尔·汗个人的成功还是他所主演的所有影片的火爆及影响力,我想都一定离不开他对自己所从事的那份事业的认真执着的奉献精神,感动和敬佩着!这个应该也是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学习!如果我们人人都能有这种对工作或者事业全力以赴的认真、执着及奉献精神,相信每个人都会收获自己的成功。
第二、目标坚定做自己
居中马哈维亚·辛格·珀pò尕gǎ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国争光,为印度挣得世界级金牌,所以当他自己因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弃摔跤运动员生涯时,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到了儿子身上。当生下来四个都是女儿时,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后面简称辛格)彻底失望了,没想到却意外发现了女儿身上具有摔跤运动员的潜质,真是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于是,辛格不顾女儿们及妻子的不理解甚至怨恨,不顾乡邻的冷嘲热讽,不顾世俗的偏见,坚定不移的对两个女儿进行了“狠心”的训练,最终实现了理想,为国争光挣得了印度史上第一块世界级摔跤金牌,圆了自己梦的同时,也成就了女儿们光彩夺目的辉煌人生。
这让我想到了当初带着果果读经时,遇到的各种反对。不过,和辛格遇到的困难及阻力相比,我们的还是轻多了。虽然咱不指望孩子因为读经典了将来会有多大成就,但至少我们一起努力了,坚持了,就会无憾,也总会有自己的收获。
第三、信念的力量
父亲辛格发现女儿们的潜质后,就如伯乐发现了千里马,深信女儿有摔跤冠军的潜力,不管是女儿们才刚刚“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当初带着女儿去市场买鸡肉,因为没有钱,就和卖鸡肉的摊主讨价还价,说自己的女儿是未来的世界冠军,到时大家都知道世界冠军都吃你家的鸡肉,那你的生意肯定火爆。摊主也是很有投资远见的,真把鸡肉很便宜的卖给了他们,最后也真因为辛格的大女儿吉塔挣得了世界冠军而生意很火起来),还是在女儿拿了国家级金牌后进入国家级体育学校参赛失利后,父亲都一直坚信自己的女儿有夺得世界级摔跤冠军的能力。因为这份信念,所以排除万难去坚持和努力,比如:忍受女儿们因为不理解而对爸爸的各种故意刁难,甚至恶作剧;本就没钱,还特意买了点心去求国家体育局的领导能拨点经费为女儿买一块摔跤垫,说女儿一定能为国争光,但却失望而归;为了女儿能去参加和男孩子们的摔跤赛而忍不住和赛事经办人员出手;为了女儿这个天才不被埋没而远离家乡去租住在女儿学校附近的陋室尽力想办法指导女儿;为了女儿不被开除,不惜流泪向校方证明女儿有为国争光夺得金牌的潜力再三祈求校方领导不开除女儿,等等。从辛格的身上,体会出了什么是父爱如山亦如海!体会到了格局决定结果!正是因为父亲这份坚定的信念和深沉的爱,女儿们才收获了自己不一样的精彩人生。
也正是因为辛格有这样心怀国家的大格局,所以不仅成就了自己的女儿,圆了自己的梦,也成就了国家的金牌梦。
漳州曦曦妈:格局很重要。
我:是的。
博睿妈妈:教练只求安稳,只要有奖牌就好。他真的不知道金牌对于一个国家的意义有多大。
我:是的。
漳州曦曦妈:是啊,因为他没有梦想,他只想保住他的教练位置就可以了。
我:想到咱们陪着孩子系统学习国学经典,如果只想着把自己的孩子培养好就好,而不是想着要把经典智慧以及育心这么好的教材、方法和平台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家庭一起参入进来学习、受益,让更多的孩子能因为系统学习了经典而德才兼备,那么自己的格局是不是也得提升了呢?
懿轩妈妈:说明梦想很重要,也让我明白我们自己好的同时,要要想着其他人,这样才能更好。这就是格局。就像读经典一样,自己读自己好,但是推广出去,就是大家一起好。这就是格局,格局如何打开,就是多想点他人,而不是只想着自己。
我:是的。一个孩子或者说一小部分孩子优秀,改变不了大环境,只有当更多的孩子都优秀起来了,都具有着良好的道德品行,大环境才有可能越来越好,自己的孩子也才有可能更安全。
第四、“现在吃的苦,是为了自己以后的人生能自己做主。你们的父亲让你们这样刻苦锻炼,至少是爱你们的,我的父母亲从小就不管我,早早就把我嫁了,我的一生就只能这样守在一个我不爱的家里做家务、带孩子,自己的人生自己永远做不了主。”
这段话是吉塔的好朋友,那位小小年纪就被嫁给一个老头的新娘子说的,很经典也很实在的一段话。辛格的两个女儿吉塔和巴比塔也因为这段话改变了对爸爸的态度,开始用心自觉投入到每天辛苦万分的练习中,也因此而成就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所以,真正的爱,不是不管,不是放任,不是只顾着眼前的舒坦、快乐,不是只管着孩子吃饱穿暖,而是该严格时必须严格,该狠心时必须狠心,该努力时必须全力以赴去努力,目标坚定,这样以后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就如我们带着孩子读国学经典,很多人会说:孩子这么小就读那些,有用吗?我不想让孩子压力太大,孩子天生就是应该玩乐的,所以我选择放养,等等。《三字经》里面说:”少不学,老何为?”《易经》里面也说了:“君子以经论;童蒙养正,圣功也。”还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都是告诉我们,孩子从小时需要学习的,特别是经典智慧的,要从小就养正。
懿轩妈妈:现在学习,是为了以后用。至少有这些思维,以后才能调用。不然脑子空空,就尴尬了,想不出来。
我:是的。先储蓄了,以后才有拿出来用的。
博睿妈妈:上周就有一位家长,听我们说那么小就开始读经,吓跑了。无缘经典。
我:是的,这样的家长是多数。
懿轩妈妈:是的,孩子正了,就是德正了,德者本也,才者末也。
我:是的。小时候重在养好孩子的德,正心,正气。这些,坚持诵读经典,加上父母的身教言传,孩子耳濡目染,自会潜移默化。
懿轩妈妈:经典是大道,道是尊贵的,不是谁都能消费的。也要有一定的福报才消受得起。
我:是的,有缘有福报的人才能学习到。
博睿妈妈:读多了,读熟了,真的会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读出来。前几天我们去游泳,博睿就对着九龙江絮絮叨叨了几句。
懿轩妈妈:孩子是生而神灵的,我们大人都已经没那么神灵了,学习一段时间都会进步,何况孩子,更是不得了。
我:所以,对于自己当初的选择,我们都应该庆幸。当很多孩子在看电视玩游戏时,我们和孩子在“玩”经典,这在很多人看来,貌似我们对孩子太严格了,孩子没有玩到,但正因为有经典相伴,我们和孩子一起在享受着孩子快乐又充实的童年。其他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是玩,我们学习经典也是在玩。因为我们是亲子共学,其中的乐趣我们自己自有体会。也正因为我们有走进育心学习经典,所以才有了读经家庭每个周日的快乐聚会,这个比单纯玩乐更有意义,不仅孩子们喜欢,我们大人同样乐在其中,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了自信,长养了志气。
第五、交友需谨慎
吉塔刚上国家体校时,因为交了一个比较爱打盼,很会享受玩乐的好朋友,于是跟着一起沉沦了,留长发,注重打扮,吃喝玩乐,而疏于刻苦练功,又自负自满,认为自己比爸爸厉害,教练教的比爸爸教的好,以至于成绩日渐下滑,在大小赛事中不断失利,还错误的认为自己就只有那么点能力和水平,不是挣金牌的料,信马由缰,听天由命的状态。
博睿妈妈:不进则退!
我:是的。一是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比较大,二是说明身边人对自己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好在后来妹妹也进去了同一所学校,开导了姐姐,吉塔才迷途知返,在爸爸的肯定和鼓励下,重新振作,重新开始,终于赛出了自己的实力,夺得了世界级冠军。
懿轩妈妈林:所以我们一定要多和高能量的朋友在一起,这样自己才会跟着进步,不好的朋友只会让我们越来越不好。
我:是的。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我:咱们学经班的孩子们,将来的感情可能不会比兄弟姐妹差,因为都是系统学习经典的,会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都是正能量比较多的孩子,大多能明白是非对错。现在就已经能看得出来,学经班孩子们之间的感情是远远超过同学感情的,这种感情会一直持续陪伴一辈子。
第五、明师与名师的区别,父母与老师、教练的区别
辛格的大女儿进入国家体校后,开始接受体校教练的指导,和自己爸爸教的完全不同,于是听从教练的:忘记自己以前所学,重新开始,全盘按照教练所教的来,理论多于实践,重在花样好看、招式规范,而辛格所教 ,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都是从实践经验、实战情况出发。经过多场比赛的结果验证,实践派强于理论派。吉塔听从教练指导的每场比赛都以落败告终。
懿轩妈妈:就像我们的赖老师,都是给我们最实用的方法,告诉我们实践,学经,明经,行经,行经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一直在反复其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所以我们要先读呀,没读怎么知道自己不会懂。老是去看解释,最后也不会记住几个的。但是读了之后,明白了,永远是自己的。
我:是的。育心经典的一切,包括教材的编辑核对、理论、方法、平台,都是源于赖老师作为一个父亲对于自己女儿满满的爱实践、累积出来的。
博睿妈妈:我觉得最精彩就是结尾那个爸爸被困,吉塔靠自己的努力和判断夺取冠军的那一段了。父母只能指明道路,自己的路要靠自己去走。
懿轩妈妈:没实践都是理论,看着很好,听着很妙,但是就是发觉自己怎么用不上。
我:是的。其实,影片中的辛格和赖老师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都是心怀大爱,都是为了孩子而坚定不移去努力,最终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自己,更福泽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影片中最后的那场世界级决赛,吉塔是听从了爸爸的指导,才真正发挥出了自己的特质,夺得了金牌。而之前按照教练的安排,目标只是一个等级不高的铜牌。爸爸对女儿的目标,从始至终就是世界金牌,为国争光。这个就是明师(实践派)与名师(有国家认可的教练头衔)的区别。也是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更是说明了,只有自己的父母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因为只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而教练(或老师)只是某一个阶段的。因为父亲这份对孩子的了解,信任,加上丰富的实战经验,从而让人才发挥出了自己的潜能与特质,达到了终极目标。
第六、经典智慧对于决胜的作用
还是在最后面的那场世界级比赛中,前面的几个对手,都和吉塔实力相当或稍弱,所以,爸爸指导吉塔要发挥出自己善于攻击的特性(教练一直让吉塔防守),而最后面的一位对手,实力非常强,吉塔曾经几次败在她的手下(当然是在所谓专业教练的指导下),教练一再让吉塔主动攻击,爸爸却是让吉塔防守,让对方占不到便宜后心情急躁时找准破绽,虚实相交,反击。这里爸爸用到的正是《孙子兵法》中的智慧:“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结果,也正是因为爸爸这样的智慧指导而赢得了强大的对手。显然,那位所谓的国家级教练是不懂这些智慧的,所以给出的指导是背道而驰的,对手弱的让她守,强的却让她功。如果听从那位教练的指导,结果只能是败得很惨。而且,爸爸对于每个对手,都提前做了认真的了解和分析,做到了知己知彼。这个也是实践出来的明师与只有空头理论却空有名位的名师的区别。
第七、从小的家庭教育对于一个人的影响
影片当中有多处可以看到吉塔身上有着和爸爸一样不服输、勇于挑战的个性,比如在吉塔第一次去参赛时,而且是和男选手对决时,当裁判员带有嘲讽意味的让她选择要败在谁的手下时,吉塔选择了最强壮的一位男选手,并竭尽全力去比赛,结果赢了对方;当体校教练带有挖苦意味的说吉塔如果不听他的指导,铜牌都拿不到时,激起了吉塔的斗志和不服输的个性,这样的点是比较多的,说明了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及精神力量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当最后吉塔在因为不明就里的突然看不到爸爸在观众席上而心神不定导致的处于分数落后眼看就要成败局的情况下,吉塔想到了小时候爸爸训练她游泳时的情景,想起了爸爸当时说的那句话:“爸爸不可能永远在你身边,你得学会靠自己。”于是,振作起精神,冷静应对,用爸爸教她的那招绝地取胜的5分招术(也就是刚才说到的《孙子兵法》里面的智慧》)真正做到了绝地取胜。
这个就是刚才博睿妈妈说到的那个点。影片中还有非常多的点值得思考、学习,孩子回来了,今天就聊到这里了。感恩大家的互动、碰撞,这样激出来的火花更会印象深刻。
懿轩妈妈:感恩果妈的精彩分享!学习了。
漳州雨馨妈妈M8:果果妈分析得好精彩、系统化、清晰明了。
我看这部电影,得到最大的一个感悟就是:不要害怕给孩子压力,在爱的基础上,发掘孩子本身的潜力,用坚定的信念,以身作则地带孩子走向其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