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还珠
翻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乔宇注释里的一则奇闻怪谈。稍微改写了一下。
时值盛夏,待业在家的高叶君正满额汗水、埋首苦读,细扣公考行测题,几近皓首穷经。但因资质愚钝,老高无论如何都无法在时限内达到中等水平以上。而他又酷爱写申论,奇策频献,指点江山,大有平四边安天下之意。
老高写着写着就容易忘乎所以,神游太虚,游着游着又黯然神伤,想到自己已经是蛰居在家第四年。一晃三年,白驹过隙,省考国考悉数皆败。想当初,望如今,月照高楼一曲歌,可惜无人与共。
饭后,老高闭目小憩,一晃神睡到了深夜,想来是连日的疲倦积累所致。老高稍作调整,再次拿起长枪,骑上心爱的小毛驴,冲向风车……哦不,拿起笔,开始做今日份额的题目。一如往常,每到数量关系,老高就抓耳挠腮,薅顶上那些岌岌可危的头发。
夜色漆黑,愁云密布。
忽而门外走入一红衣少女,古风薄衣,明眸皓齿,肌肤胜雪。老高忙问女子来历,女子莞尔,避而不答,随手拿起来老高正在写的卷子,凝神细看。同时,老高也在凝神细看,不过两人看得并非同一事物。
这卷子?女子问。
真白。老高脱口答道。
什么?我是问这卷子真有这么难?
难于上青天啊。老高说。
我看未必,女子说,随后将答案逐个报出。
老高翻到答案页,一核对,居然完全正确,惊愕之后,连问女子诀窍。
女子口中吐出一颗红珠,让老高含住,老高脸一红,随即照做,片刻后,顿觉神清气爽,福至心灵,耳通目明。数学运算,申论写作,长篇累牍,都得心应手,做起题来如入无人之境。夜深,一天的题目做完,女子用嘴叼回红珠便离开。老高一夜未眠。
此后,女子每夜都来伴读,老高卷子越做越顺手。
老高的父亲于谦是半个修道人,所谓半个修道人,也不过是工作之余,学着打坐,修习修习大周天、小周天之类无伤大雅的养生术。他见自家儿子近来精神状态明显好转,晚饭吃着吃着还会痴笑,颇觉好奇,便问老高近来的事。
老高实诚人,何况家人询问,便一五一十全盘托出,于谦见多识广,明白这一切是女子红珠所赐,便让老高下次记得吞下红珠。不知老高当时是否有觉察,是愚孝,抑或佯装不知。当晚,红衣女子讲红珠给老高后,老高一口吞入腹中,吞咽之声,如雷贯耳,红衣女子大慌失色,登时面如土色,泪眼婆娑,踉跄逃离。老高后悔万分,也起身追逐,但不见其踪。
恍惚间,一阵悲伤在老高胸口开裂,而周围迷雾弥漫,似无人街道,又似无际旷野、深山峻岭、孤独大漠,无边悲忌滚滚而来。似是走了一万年,老高终于得见一名僧人,在其指点下,走出这片迷雾。
此后,老高每夜盼望女子归来,夜夜不见踪影,整整一月,老高与家人不说一句,每日发奋做题,终于省考以绝对高分名列第一,金榜题名。参与工作后,老高才思敏捷,踏实肯干,又得领导赏识,与领导亲眷成为一家,往后,老高平步青云,步步高升,位极人臣,政绩斐然,虽中年时,做过几件对不起妻子的事情,仕途中也走过几遭险路,但终是化险为夷,子孙满堂。
退休后,老高回到家乡,利用其影响力,将自己的老家改为一个收藏馆,馆中修建一颗硕大红珠。修建完时,工匠端详片刻,问老高是否刻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老高一顿臭骂。
而后数年,老高独自一人居住于此,拒绝所有陪护,收藏馆的大门左右用楷书写着王维的诗句: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是酷暑夏夜,雷声大作,老高心情忧闷,外出禹禹独行,恍然间又行至浓雾无人处,老高四顾茫然,哑然失声,熟悉的悲痛如同列车穿越心脏。老高捂胸低头,看见一具干瘪的狐狸尸体,忽感一阵恶心,继而把红珠吐出,珠子落到狐狸口中,狐狸忽而跃起,眼中噙泪,又幻化为那名红衣少女,古风薄衣,明眸皓齿,肌肤胜雪。沧海桑田,世事变幻,而少女还依旧是那副模样。
你还是这幅模样,老高缓缓说道,伸出手想摸一摸少女的脸颊。
少女看了一眼老高,这一眼万年,仿佛阅尽了老高的一生,红着眼伸出手摸了一下老高这张饱经风霜的面孔,随后化作狐狸,向浓雾深处奔去。
这时又传来当年那位僧人敲打木鱼的声音、念经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