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端午节
由于去年农历闰月的缘故,今年的端午节来得有点迟。马上就到夏至了,天气已经变得很热了,如火烤般的焦灼,令人烦躁不安。端午节才姗姗而至,让人望眼欲穿。
小时候,年少无知,不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只知道,端午节可以吃韭菜包子,挂香包、头戴柳杨帽。
也许八〇后、九〇后、〇〇后、一〇后会笑,你out了,端午节是吃粽子、米糕啊,你咋吃韭菜包子?我只能哂然一笑。
七〇后的我们,小时候,家里还很穷,别说粽子、米糕,就是白面,一月也难得吃几回。那时,土地都由集体统一经营,家家户户只有可怜的一亩多的自留田,为了弥补口粮的不足,都种了小麦。只有生产队,才有几亩菜园。那时,又没有温室、大棚,也没有地膜,化肥也很少用。春天气候回暖,韭菜才能破土而出,但长势很慢。直到五月端午,韭菜才能大面积丰收,生产队才能给家家户户分几斤韭菜。我们农民家庭有“宁穷一年不穷一节”的讲究,妈妈便忍痛割爱,牺牲几斤白面,给我们包几个韭菜包子,算是过节吧。包子一出屉,兄弟姐妹便一拥而上,左手一个,右手一个,狼吞虎咽,那情景,丝毫不亚于《西游记》里猪八戒吃人参果,那真叫一个香啊!现在,小孩子大都不愿意吃韭菜包子,说是难闻。所以,物质匮乏时代的韭菜包子,让我记忆犹新,终身难忘。
那时候,穷有穷的乐趣。奶奶、妈妈、姐姐,一到端午节前夕,就比着做香包。香包也叫香囊,我们这儿做得不复杂,上下两层,但绝对好看。做香囊用新的花花布,上面用五彩线,绣出各种图案。有老虎、猫、狮子、花草树木等,里面也没特殊的香料,装点香豆面子即可。
小时候,妈妈坐在炕上做香包时,是我们姊妹几个最为幸福的时光。妈妈一脸慈祥,嘴里哼着小曲,时不时用针在鬓间一划,爱意丛生。妈妈的女红在村里数一数二,绣的图案栩栩如生,香包的形状也别具一格。妈妈做好香包后,用红头绳给我们挂在脖子里,我们便满世界疯跑,到处炫耀,那快活的神情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我们这儿,端午有插柳驱邪的习俗。一大早,父亲便领着我们,到村口柳树上,折一大抱柳枝,选取一两枝插在门口,其余便教我们做柳杨帽。据老辈人讲,端午节戴杨柳帽,一年头不会疼。柳杨帽,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把一枝柳杨,首尾相连,坐成一个圆圈,戴在头上。但我父亲做的柳杨帽,较为精致,大体像电影里面解放军战士隐蔽在草丛中所戴的那种。父亲给我们做好后,我们便欢呼雀跃,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不知道屈原,没有粽子、米糕和龙舟,我们依然过得很开心。有时我就想,若时光定格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该多好啊!没有忧愁,没有烦恼,一家人其乐融融,父慈母爱,兄孝弟贤,多么温馨的画面啊!
多年以后,这画面竟然成了奢侈。随着母亲的离世,我和姐妹成了风雨中的稻草,此后的一段日子,我们全然没了过节的兴趣。
初中毕业,我外出求学,知道了端午节的来历,也懂得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英雄屈原,并反复诵读了郭沫若的巨著《屈原》,对屈原身上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品格有了深入了解,并翻阅了屈原的作品,如《离骚》等。我对端午节有了全新的认识。只可惜,那时端午节还未列入法定节日,只能在学校独自过,也就少了过节的氛围和热闹。
工作后,我回到了自己所在的乡镇。姐妹先后成家,父亲成了空巢老人,孤单影只,形影相吊,煞是可怜。我们接老父亲到自家居住,老父亲总是以不习惯为由拒绝。为了弥补我们的愧疚,尽我们的孝心,节假日,我们姊妹总是轮流照顾父亲,陪他老人家说话,为他做饭、洗衣服。逢年过节,我们都聚集在父亲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儿子、媳妇,女儿、女婿,孙子、外孙,一家人一起吃饭,老父亲脸上时长洋溢着久违的笑容,让我们倍感亲切。一到端午,我们姊妹几个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都争相带点老父亲爱吃的。如鸡肉、卤肉、凉粉、蒸粉、米糕等。若遇上班时间,我一定利用午休时间和父亲及姐妹团聚,共享天伦。
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还没尽完孝心,父亲就撒手人寰,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没有父亲的日子里,节日的氛围冷清了许多。父母在,兄弟姊妹是亲人;父母去世,兄弟姊妹就成了亲戚。逢年过节,虽然也互相走动,但都会忙于各家的事,没有时间长久谝谎。每逢端午,正是农村最忙的季节,我的姐妹起早贪黑,有的外出打工,几个月不见踪影,有的早晨两三点起床就在制种地里传花粉,晚上十一二点才上床休息。想相聚也是难事,为生计所迫,不易呀!
前几年,听说韩国要将我国端午节申遗,网上舆论哗然。后来,国家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将一些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端午节就是其中的一个。但作为教师,我们有时往往情非得已,端午节过不上。第一个法定的端午节,我就在工作岗位上过了。
记得那年我在三中,岳父岳母邀我全家到他们家过端午,妻姊妹仨、我们三挑子及三个外孙,都是被邀的对象。我也做好了准备,要去岳母家过一个热闹的端午,谁知临到端午,学校通知说上面有人来学校观摩,让我们通知学生,一面打扫好卫生,一面补课。我只好放弃过端午的打算,服从学校的安排来到学校工作。
父亲从小就教导我,自古忠孝难以两全。做了公家人,端了公家碗,就要受公家的管。我也是这么想的,一切要以大局为重,不要因为个人而影响了学校的事,遗憾留给自己和亲人吧。须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水平的提高,端午节的物质越来越丰富,韭菜包子被剔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米糕、粽子(粽子是年年翻新,价钱越来越贵)、凉粉、蒸粉、西瓜、水果、各类肉食,过节内容,也丰富多彩,聚会、野外烧烤、附近旅游,孩子们依然挂香包,但不是妻子自己做,而是花钱买的。不知怎么,我再也找不到那种童年的感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已知天命的我,少了些许童真,多了几许烦恼。岁月的蹉跎,生活的煎熬,感觉心里沉甸甸的。一切都源于生活的压力和沉重,人再也找不回童年的感觉了。
慢慢地,有些事情看开了,也就无所谓了。人不能戚戚于一事,更不能戚戚于一时。已是中年的我,慢慢寻到了中年的乐趣,看到孩子一天天懂事,一天天成长,心中甭提有多高兴。我现在所做的就是,尽一个做父亲的责任,让我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之于我,孩子的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二〇一八年的端午又如约而至,我期待自己和亲人抛却一切烦恼和压力,营造一种过节的气氛,为老人和孩子享受点天伦之乐!只是这种想法依然是奢侈,因为中考就在这一天。大部分的初中教师以及教育局工作人员都只能牺牲休息时间,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无怨无悔,心中有端午足矣!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