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思想实验7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题记
读书||思想实验7第七个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在自然界当中,“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怎么回事?“薛定谔的猫”的前提是为了反对玻尔所说的哥本哈根解释。所以,要想了解清楚“薛定谔的猫”,我们首先得搞明白什么叫哥本哈根解释。“尼尔斯·玻尔将‘测不准原理’融合到了一种更为宽泛的认识论中,这就是后来在量子力学领域中,人所共知的哥本哈根解释。”“物质是由粒子和波组成的,其中一种性质表现得越明显,另一种性质就越模糊。”
你看这杯中水吧,它粒子的性质表现得越明显,它波的性质就表现得越不清晰。这个水是既有波又有粒子,所以它粒子的形象表现得不明显的时候,波的形象表现得就更容易。 “那么,当我们描述一个以波状运动的粒子时,就会引发悖论,因为其能够同时以波和粒子两种形式存在,所以被视为一种叠加,有些像通体遍布水纹的波浪。”波浪上的叠加,那么这里边“描述粒子的这件事是反直觉的。
比如,当我们讨论某个粒子的放射性衰变的时候,那它要么衰变,要么不衰变——通常我们认为,它必然是非此即彼的。”按照咱们从牛顿力学训练出来的概念,衰变或者不衰变,生存还是毁灭,你必须选一个,这事你必须选一个。 “然而,对这一放射性衰变过程进行数学描述的时候”,也就是当我们用波函数来描述这个东西的时候,“却包含了两种结果的叠加,所以我们能够确定的只是二者出现的概率各有多高。
根据哥本哈根的描述,想要确定其结果,唯一的方式就是观察——这一行为本身将使波函数坍缩,给出关于其本质的确定答案。这意味着,像‘客观现实’这样的概念根本不存在——只有被观察到的时候,现实才是确定的。” 那这个不是“薛定谔的猫”,这个是“薛定谔的猫”之前,玻尔所提出来的哥本哈根解释,认为如果你不去观测这个波函数所描述的粒子形态的话,你没法确定这个粒子有没有衰变,是衰变了还是没衰变。观察在这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哥本哈根解释在学术界引发了大量争论后,爱因斯坦天天跟玻尔辩论。他俩有一段时间,你说一个,我说一个,就像欧阳锋和洪七公过招一样,打不动了。但是你说一招,我想一天,我明天再跟你辩论,就这样在争论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