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落寞的群体:传统短篇小说
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在21世纪的传统短篇小说确实是一个弱势甚至于逐渐落寞的群体。
传统短篇小说相较于它的‘表兄弟’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是没可比性的,三者都有各自的服务对象和不同的思想寄托,硬要进行排名反而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但如果换一个对象,将传统短篇小说和现代短篇小说以及其它‘亲兄弟’进行比较,我们就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在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以及审美风尚的转变,传统短篇小说已经渐渐的走到了落寞悬崖的边缘。
1
这种现象无疑会对热爱传统短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造成沉重的打击,但除去一些跟风的人后,剩余的人都清楚,传统短篇小说是不会轻易落寞消逝的。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提起短篇小说这一个整体。
今天很多的小说样式都是在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短篇小说也不例外,甚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短篇小说是最得以充分发展的。从‘五四’一直到21世纪,经历了一个世纪的磨练,其中可以确切的说,短篇小说已经成为了一个完整成熟的文体了。然而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变革,有部分人会认为短篇小说已经可以抛弃传统小说这一块,或尽可能的去淡化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性,提出了所谓的优胜劣汰顺应潮流的看法。但在我个人看来,传统短篇小说存在许久必定有它的理由,而这种理由便在于它的纯粹性以及其所包含的艺术意蕴。纵观21世纪以来较为优秀的短篇小说,都能从中看出传统的影子,不管是莫言的《白狗秋千架》或是路遥的《青松与小红花》,其文学性都是很多现代短篇小说所无法比拟的。借此传统短篇小说的价值和优势便体现出来了。
换个角度去想,传统短篇小说为何至今仍未灭绝?我原本仅仅以为是其个人魅力的原因,但一位作者让我知道了另一种原因:文学期刊。
文学期刊作为一种很神奇的存在,不得不说,它可以看作是传统短篇小说的生命之地。回望新世纪,传统短篇小说因为顺应不了时代的潮流和市场的娱乐化商业化已经只能卷缩在文学期刊中,而文学期刊在很多新媒体的入侵下,也越来越不如往日。但不管怎样,只要文学期刊还存在,或是热爱传统短篇小说的人还存在,那么传统短篇小说的复兴就有希望,我在此由衷的期盼。
2
胡适曾对短篇小说作过这样的定义:“用最经济的文学手段,描写事实中最精彩的一段或一方面,而能使人充分满意的文章。”我觉得这也同样适用于我今天所说的传统短篇小说,也从此可以看出,短篇小说不管是传统还是现在的,其创作难度都是十分高的。即要保证具有一定的故事性,也要达到最经济的手段和最精彩的内容,这对于很多作者们来说是十分艰难的,在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下,往往创作的作品便会不伦不类。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作者便失去了创作传统短篇小说的欲望,转而去写中篇和长篇小说去了。
不提长篇小说(我这里说的不是现代的网络长篇小说),它的难度系数太高,不是一般作者愿意去尝试和坚持下去的,就仅仅拿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来对比,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中篇小说便稳稳压住了短篇小说,更不要提传统短篇小说。
比起中篇小说的如日中天,短篇小说包括传统小说其日渐式微的形势便越来越清晰。分析其原因,无外乎之前所提到的时代发展和创作难度有关。人们阅读方式和注重点的改变,注定了读者越来越在意具有故事性的小说,而忽视了文字本身带来的文化意蕴,这也是中篇小说和网络小说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得不说,中篇小说的故事确实十分精彩吸引人,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作者会因为其精彩的故事情节而忘记了文化意蕴。这些作者往往写起中篇小说得心应手,而一旦写短篇小说特别是传统短篇小说就会捉襟见肘了,外表再漂亮没了灵魂也只是一具空壳。
3
有人会好奇甚至嘲笑我将传统短篇小说从短篇小说中分离出来,显得多此一举和不可理喻。我承认现实中甚至没有传统短篇小说的说法,不过我此处所说的传统短篇小说是指传统小说或是短篇小说中的传统文学成分。
传统小说以及传统文学成分是如今保留的文化形态的一笔无价的财富。尽管这笔财富不能给予作者现实中的利益,但对于未来文学的发展以及人们精神世界的帮助是无穷大的,是无形的。这些纯正的文学相当的脆弱,尤其在以金钱至上的物质价值观的当下,生存或者是最大的一种难题。于是便有了越来越多的改变,要么将现代经济因素强行放入其中,要么减少甚至于删除传统的文化因素,这无疑是一种俗化,堕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优胜汰劣,什么是适者生存,可能对于人类来说这是适用的,但对于文化来说,这可能就无法实现。文化并不是一昧的淘汰,虽然可能一种文化形态的死去,就会诞生另一种,比如现在的网络文学和新媒体文学,但有些文学是不会死去的,永久不会过时的,其中就包括传统文学,特别是我所概括的传统短篇小说中的。
4
深入内心且饱含真情。
新时代的到来促使文学变得越来越浮躁,市场,娱乐,利益等方面的诱惑和欲望使普通的作者无法抵御,进而改写能带来利益的文字,这无可厚非,也无可奈何。
但回望过去,为何传统短篇小说并没有在利益形成的长河中被泯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它的深入人心且饱含真情。一篇优秀的传统短篇小说都是关乎人最本质的内心世界的。人们在阅读这种传统短篇小说的过程中,不仅在读作者的内心世界,也在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便是深入人心。而一篇优秀的传统短篇小说自然也少不了一定的情感,往往这些情感都会令人感动或悲伤,这种情绪化的主动转变,也印证了传统短篇小说为何生生不息。
莫言的《石磨》是一部很优秀的短篇(如果你还在追究于‘传统’二字,认为它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学形态,那便不必往下看了),它既有独有的意蕴也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让人愿意去多读几遍,而这也是一篇好文章成功的标志。石磨作为现代已经快被淘汰或仅仅存在与农村中的工具,它是十分普通的,是土改作为胜利果实分给我们家的,也是生活中家里磨粮食的必备品,它会随着钢磨等新型工具的到来而被‘掀掉’,也会因为家中矛盾而遭弃用。但这又不是普通的石磨,因为这个石磨连接了我们家和四大娘家的关系,也是我和珠子感情的见证物和催化剂。从小学第一次受处罚推磨,再到初中结束后和珠子接管了磨盘,乃至最后和珠子成为一家重新开启石磨,石磨在我的人生中不仅仅是作为一个物质,作者看重的乃是石磨在人物心里的位置,这也是作者想让我们去思考去感受的。当你读完文章后,你会深入到作者文中的世界,也会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感受人物的情感,久久不能忘怀。
这是很多现代短篇所不能达到的。
5
以小见大,揭示人心
传统短篇小说作者们并不是什么老顽固,与世隔绝的人,相反的,传统短篇小说的作者们是很具有现实情怀的,他们也会关注现实的问题,也会表达对于社会问题的观点。不过对于一个优秀的短篇作者来说,他笔下的文字已经包含了所有的想法,这也是小说作者和新闻记者的区别,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而是用故事来表述。
‘以小见大’往往会达到需要的效果。
我在简书中也看过很多这样的文章,我不可能一一列举,不过凉子菇娘的《我爱的姑娘活在1993》和《阿蛮》给我较大的感触。以《阿蛮》为例,这是一个很个人化的故事,小说以第三人称的阿蛮的角度,写了一个中国陕北女子的一生。主人公阿蛮生于命运多舛的年代,好不容易活到了嫁人的年岁,原以为能够嫁给心爱的张家男子愣子哥,却遭受家人的欺骗而换亲,成为了关中赖子的妻子。作者写到这里并没有做什么宏观的叙事,有的可能只是单纯对换亲的解释,然而只是用换亲的这一现象便将大西北当时的贫穷和风俗折射出来。这种以小见大就不同于直接告诉你,它会给读者更为强烈的刺激。小说的最后,阿蛮因为赖子的死成为了寡妇,她带着烈火和酿酒的手艺又回到了陕北。结尾看似悲剧,却仿佛又是那个年代最好的结局,同时仍可以看出作者以阿蛮一生的结束来表达对那个年代的叹息,看似只是单纯的写一个人,但其生活轨迹仍处于宏大的叙事面内。女权不足和传统思想等原因形成了那个年代的悲剧。作者用阿蛮表现出了这个悲剧,这便是这篇文章主题的‘大’。
至于揭示人心,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短篇作者都精于对此的创作。这是良好的,对于日渐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短篇作者的此类文章造成的人们对内心世界的思考和对自我认识会更为深入。这类的文章太多太多了,我就不举例了,但相对于很多现代短篇小说浅白的揭示,传统短篇小说则更为的深刻与强烈。
6
语言艺术下的人文情怀
王祥夫说过:“短篇小说之不易写,一如一个人在桌面大小的冰面上滑花样。”这句话告诉我们 短篇小说不仅要在限定的字数里完成,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技巧,而不是单纯的速度,花样更是加分项。这也不得不说,短篇小说只要是优秀的,不管是传统还是现代,都是一种精致的语言艺术。然而真正的作家都清楚,一篇文章如果缺乏丰沛的人文情怀,即使词句再优美都终是一副华丽的空壳。无论是揭恶扬善,或是展示现实,那都是作者血管里翻滚的血液,是一种滚烫的人文情怀。
路遥的短篇《卖猪》尽管不是单纯的传统小说,但也是一篇很值得谈论的。文中六婶子虽然很舍不得,却仍是顺从了老伴的意见,打算把她如孩子一般悉心照顾的小黑子(小猪的小名)给卖了。在去城的半路上她却遇到了一头公家大黑猪,在经历了路人购买和强夺以及丢猪人员的寻找后,她把公家的猪无偿归还给了公家。待他去到了城里,她最心爱的小黑子却要被‘红卫兵’给低价收购了,虽然六婶子苦苦哀求,却被警告卖猪是资本主义,最终不得不交出了猪。小说的结尾六婶子看着被公家抢去的猪伤心,回家的路上还发现卖猪的七毛钱也丢了,终于忍不住的哭了。
小说到这里便彻底结束了,恰到好处的结束,作者已经在短短的一个故事片段中说出了自己所想表达的一切,对话,动作,细节,语言艺术自然不少,而作者的人文情怀也充分的体现。(这里可能触及政治话题,具体体现可以自己去阅读感受)
7
写了这么多,不仅仅是对传统短篇小说,包括所有类型的短篇小说,我都是欣赏的。也许传统短篇小说真的不适合当今的时代,但我还想说很多,想来想去还是借用了一位名为举杯者的作者的说法:在当代文化环境下成长的人,很难浸润出能够写传统短篇小说的文化基因,虽然有,但是很少,很少,但是再过一百年或几百年之后,回看现在,沉淀下来的也会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毕竟经过时代检验的才可以称作经典,每个时代都是这样。总之呢,写传统短篇小说的人会越来越少……我们这个时代,每向前走一步,都是一首过去的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