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其实挺好
又是一年毕业季。
还记得16年的那个夏天,在我的记忆中格外的热。学校在高考前的持续半个月的四轮模考中都没有开空调,是因为要适应没有空调的高考考场。
那四次模拟考试我考的很好,7、6、5、4的年级排名,一路高歌猛进,势头大好,总分稳定在630-650之间,父母和老师都觉得我高考最起码是中山大学保底。
最后,我差了中山大学分数线将近20分,那一年,中大是600分的分数线。
还记得公布分数的那一天,中午12:00,我正在从西安回深圳的飞机上。自高考结束后,我妈就带着我去了南京、重庆、西安玩耍,顺便肩负着“考察名校”的任务,想要提前让我感受一下名校的氛围。
在南京的时候,南京的985、211我和我妈都造访过了,唯独有一家学校,因为我和我妈出错了地铁口,望着对面的校门,我跟我妈说,反正我也不会来这种学校,也不差这一所吧,就愉快地去了学校对面的博物院逛了一圈。
可是最后,我来到这这所学校,缘分就是这么的奇妙。
思绪又飘回到了高中。高二的时候,我没能禁住青春期的躁动,和后桌的男生来了一场早恋。结果,这场持续了三四个月的早恋最后被老师发现了,男生的家里天天做着思想工作,最终抵不住老师和父母的双重压力,便提出了分手。
临近高二升高三之际,刚被分手的我,上着自习,眼泪就不知怎么的啪啪地往桌上掉,前排的男生转过头来,慌张地说:“你别哭呀,我最怕女孩子哭了。”
不过,高二期末考试我还蛮争气的,考了个年级第3,作为高二一年圆满的收官。
然而,高三在最开始就给我来了当头一棒。16年,正逢全国高考改革之际,复习复习着,老师说:
“同学们,教育部刚发的消息,今年不考广东卷了,要考全国卷了。”
可能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只是换了张试卷的问题。但对我这种伪理科生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打击。平时能够名列前茅,全靠语文和英语拉分,数学和理综不掉链子。这下好了,全国卷一来,数学和理综成了我的致命弱点,一击即中。
于是,在换考全国卷的第一次摸底考试中,我的物理考了25分,化学考了48分。
我的高三上学期就是坐着学校经常组织旅游去的长隆欢乐世界的垂直过山车,一路疯狂下降。
高三上学期最重要的全市统考,我用75分的数学成绩、161分的理综成绩以及460多分的总分,成功刷新了我的历史最低点。
我始终记得老师在每一次公布成绩时,我泪眼朦胧地看着投影上的排名表,数着自己又降低了几个名词,以及十分关心我的班主任对我暗戳戳地投来的遗憾的目光。
高三的下学期,其实我已经不太记得究竟是怎么度过的了。玩了三年的高中闺蜜,因为不满足异地高考的要求,被迫回到浙江参加高考,班上的女孩子看我有些落寞,纷纷让我加入她们的小团体。
然后,每天大概就是早上5:30睡眼惺忪地爬起来,6点到教室开始自习早读,却总是会犯困,读着读着就没声了,然后就睡着了。晚上10:40下自习,11:30宿舍熄灯,全宿舍每人一盏小台灯直达凌晨12:30或1:00,又困但又焦虑地睡不着。
于是上课总是打着瞌睡,记着歪歪扭扭的笔记,被老师无数次点名提醒,叫到教室后面站着听课。
结果有一次化学课,我自觉的和几个同学一起站在教室后面听课,写着练习的时候,感觉脚突然一软,旁边的同学看我要倒下去了赶紧把我扶起来,才知道,我只是有犯困不小心睡过去了。
老爸看着我这么犯困,从最开始的训斥“别人怎么不困就你困”,到后面专门带我去药店,买了一斤的西洋参磨成粉让我带到学校天天泡着喝,就因为那个医生跟他说了一句,西洋参能提神。
我在努力靠着刷题来弥补数学和理综跟别人的差距,既然脑子不够聪明,从来都做不出来选择题第12题、解析几何和导数的话,那就保证自己会做的题都做对吧。
到后面,数学老师偶尔还会夸夸我:“你们看人家小颖,为什么能考120多分?就是因为人家能把会做的题做对,就算不会做难题那又怎么样?你们数学好的,就是粗心,就算能把压轴题做对,总是粗心大意错了简单题,真是得不偿失。”
我觉得这是数学老师对我的褒奖。
每周三的理综周考里,我也在进步,从161到180,再上200,到后面的220、240、甚至是260(理综大神求轻喷!我们宿舍的女孩子,就是那种高考理综考试睡了半个小时还能考260多分的还觉得考低了的那种)每一次核对那21个选择题的时候,我的心脏都在砰砰直跳,每错一个扣6分,都想抽自己一下。
高三下学期,就是我与瞌睡和成绩不断斗争,每天都有些提心吊胆的过程。
高考过后,大家各奔东西。
刚上大学时,朋友圈里热热闹闹,每个人都换了新的手机号码,都要在朋友圈吆喝一嗓子:“这是我的新手机号xxx,大家备注一下哈”
大家晒着自己初入大学的各种日常,点赞区和评论区热闹非凡。
大一上学期,我们班的女生还都一起开了群视频,9个人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大学的新鲜事,那是我们第一次开了那么多人的视频,不过也是最后一次。
回望一下,大学的三年都已经过去了。
好多都改变了。
高中的时候,谈恋爱大概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下课一起打杯热水,每天传个小纸条,放学的路上能并肩走走便是最开心也最害羞的事情了。
高三的时候,学校两周放一次假,所以很多父母都会在连周中间的周末,提着热气腾腾的饭盒,来给自己的小孩补一顿营养。那个时候,最幸福的大概就是大家一起分享父母带来的“大餐”吧。
在学校里,没有手机和电脑,一本《青年文摘》可以被全班传阅。我在语文课上,最爱的事情,就是抄写自己的读书笔记。
现在想想,会觉得那个时候的我们,都还懵懂,也很少年。
有这些记忆,偶尔回想一下,挺好。
我的高中时代,拿着一摞一摞答题卡当草稿纸的时代,挺好。
回不去的时光,却可以带着上扬的嘴角回想,也挺好。
如果你有那么一点点喜欢我的文章,欢迎来我的公众号玩一玩:VickyLovesFish
(虽然我是刚开通的公众号也没啥人,然后会不定期更新一些自己产品路上的思考&记录平时有感而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