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圈
我的枕头底下压着至少四本书,都是看了一半就丢下的,成了给我辟邪助眠的用物;手机笔记里收藏着不下十个有开头没结尾的残稿,之所以说“个”,是因为它们还未成“篇”就已夭折。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快收工的十字绣,练了几天的字帖,才写了几篇的孩子记事本,断断续续的日记……由此可见,我真是个没有恒心的人。
年轻的时候,还有所谓的喜好,现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自己也不知道了。有些早已远离我的生活,有些还残存着点痕迹,但却再也喜欢不起来了。
想想自己如此空洞,心里一惊:自己本就如此,还是何时变成这样?为了补救,我狠着心一口气读完了《人世间》的中部后半本,进入下部,但我想:或许明天一上班,一忙起来又会把它搁置在枕头底下吧。
难道缺乏坚持,仅仅是忙的缘故吗?
借口,完全是给自己躺平的借口。想想自己做的事,大多都是百忙之中完成的。发烧的时候做过课题,公交车上写过小诗,越忙越要找活干,越躺越不想干什么。
记得有个乡卫生院的女同志说过:“咱们闲坐一早上,饭都不想做,地里那些割麦子的人回去还得赶着做饭。”确实,人越舒服,四肢就越懒了。人一旦进入舒适圈,就恶性循环,越来越缺少动力了。
舒适圈到底有多可怕,大概就是在这里面,一切的可能都变成不可能了。本来你的能力可以到达10,但是在舒适圈子里久了,你觉得自己只能做到2。
不过,躺平确实舒服。尤其是累一天后,心想着:忙一天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也算是犒劳犒劳自己。以前太阳落山时我总心慌,觉得一天啥都没干又过去了;以前周末不敢睡懒觉,想着有好多事需要做;以前觉得“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以前坚持着我所喜欢的,喜欢着我所坚持的。现在呢,一闲下来就躺平,累;干点活就休息,乏;追剧刷屏淘衣服,烦。
不让自己舒服点,干嘛那么拼呢?半辈子都过去了,再努力还不是这样?有什么用啊!抱着这种心态,过一日算一日,混一天算一天。
疫情的影响,让好多人都无法投入到工作中去,忙惯了的人,就心慌焦虑,觉得一天是荒废;而闲散惯了的人,说“早上吃个馍馍菜,下午看场篮球赛,多惬意啊”,人对自己的定位不同,生活态度截然不同。
我绝没有说哪种生活态度是不好的,有些人,生来就喜欢奔跑,喜欢拼搏;而有些人,就想着随遇而安,乐享其成。
但不论是忙还是闲,最好的状态是要静。朱光潜先生说:“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进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可见,闲未必能领略到静,过于舒适的生活,会麻痹人的神经,就没有了感知世界的能力。越闲越舒适的人,往往会麻木、郁闷,甚至焦躁。他可能达不到心灵的愉悦,因为生活没有成就感。人是不能太闲了,闲太久努力一下就以为在拼命。甚至拼了命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因为你的能力早就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
太忙了,确实得停下脚步,让自己的灵魂跟上来,感受生活的美好。但不能成为放松自己的借口,人活着就得折腾,就得遭罪,舒服是留给死人看的!
离开自己的舒适圈,挑战一下自己,其实你没你想得那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