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①:真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假好人

2023-07-01  本文已影响0人  伏琴读书

今天开始共读爱尔兰作家伏尼契的小说《牛虻》

(作者:[爱尔兰]埃.莉.伏尼契 译者:古绪满 译林出版社)

1897年《牛虻》在英国出版后,一直默默无闻。

1953年在我国翻译出版后,却轰动一时。

与《简·爱》和《红与黑》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三大外国经典文学名著。

“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

这是“雅典牛虻”苏格拉底受审时的辩论。

爱尔兰作家伏尼契借用这个比喻,创作了长篇小说《牛虻》。

01 宁愿自己死,也不愿让你误入歧途

一个六月的傍晚,亚瑟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查阅布道文稿。

神学院院长蒙泰尼里神父慈爱地看了他一眼:

容貌精致,身材瘦小,举止轻柔,活像一位娴静的窈窕淑女。

看着有气无力的亚瑟,蒙泰尼里自责应该让他在华伦医生家休息一个月,再离开里窝那。

亚瑟说,母亲一去世,家里就待不下去了,异母长兄的妻子裘丽亚会把他逼疯的。

华伦医生一家待人和气,但是只是同情他,只有从小一起长大的琼玛能够理解他。

蒙泰尼里问他是否愿意八月中旬一起去阿尔卑斯山。

亚瑟高兴得直拍手,只是担心异母兄长会反对。

蒙泰尼里说周二晚上本来想让他见见主教,可惜他没来。

亚瑟支支吾吾地说,有个会议,不能泄密,讲到对人民的责任,帮助意大利等。

去年秋天,他在准备入学考试期间结识了不少大学生。

后来回家陪伴病重的母亲,就没有放在心上。

母亲去世后,他跪在十字架前,等了一夜,得到了上帝的答复:

他要为意大利献身,将奥地利驱逐出境,使意大利只有耶稣基督,没有帝王。

即使他不是意大利人。

蒙泰尼里担心不已,希望他处处谨慎,深思熟虑。

“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人,唯有你。你就像我的亲生孩子一样。我情愿自己死,也不能让你误入歧途而毁了你的生命。”

02 做你的孩子,一定很幸福

勃尔顿家的轮船公司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鳏居的老父亲娶了年轻貌美的家庭教师,即亚瑟的母亲,与两个继子的年龄相差无几。

随着父亲去世,异母长兄詹姆斯结婚,母亲又去世,家庭关系岌岌可危。

亚瑟收到詹姆斯语气冷淡的回信,还有一张足够花销的支票,便和神父踏上了阿尔卑斯山之旅。

沿途看到田野、瀑布、山峰、悬崖,风景绮丽多变,亚瑟心旷神怡,神父神采奕奕。

他们到一个牧人小屋留宿,亚瑟玩狗、牧羊,一向严肃的神父也带着三岁小女孩玩耍。

亚瑟感叹,教士不能结婚,太遗憾了。

“我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的事业越是高尚,其生活越纯洁,也就越适宜做父亲。”

神父“嘘”了一声,随之沉默,表情忧郁。

在一家旅馆的凉台上,两名英国画家在聊天,以为他们听不懂英语。

其中一人把神父看成了亚瑟的父亲,另一个纠正说天主教教士不能结婚,他又说算侄儿吧。

亚瑟对神父说:“但愿我真是你侄儿。”

神父脸色惨白,虚弱压抑。

他想利用这个假期和亚瑟好好聊聊,一直拖到最后一晚才勉强开口。

他希望亚瑟把正在参与的事情说得更具体点,亚瑟说他是受约束的,不能说。

“但是我一定要走自己的路,追随我所见的光明。”

03 慈眉善目,未必心地善良

亚瑟学习很刻苦,但忙里偷闲,每周去看蒙泰尼里一两次。

元月的一天,蒙泰尼里说礼拜二应召去罗马。

当晚,亚瑟去参加青年意大利革命党的小型集会,一眼就看到了17岁的琼玛。

意外重逢,又志同道合,两人惊喜交加。

但亚瑟认为意大利需要的不是恨,而是爱。

第二天黄昏,他来到神学院,见到了新来的院长卡尔狄神父。

他慈眉善目,说决不禁止学生运动。

蒙泰尼里和亚瑟单独谈话,表示他去不去罗马,由亚瑟决定。

他担心亚瑟会遭遇危险,放心不下,一定要等他回来。

蒙泰尼里走了几天后,亚瑟碰见卡尔狄神父。

他主动要求做亚瑟的忏悔神父,并问他和蒙泰尼里相识多久了。

亚瑟说,大约七年了,12岁时他从中国回来。

复活节前,蒙泰尼里已被正式任命为主教,华伦医生也邀请亚瑟去过复活节。

琼玛写了张便条,希望他早点去,说另一个同志波拉已经住在那里,他们天天在一起看书。

明知道他们是工作合作关系,亚瑟还是心生嫉妒。

第二天早上,他向卡尔狄神父忏悔自己嫉妒的罪恶。

在神父的一再追问下,他说出了波拉和青年意大利革命党。

04

出身富贵的亚瑟,和蒙泰尼里神父亲如父子。

他加入了青年意大利革命党,邂逅了青梅竹马的琼玛。

琼玛与波拉合作密切,亚瑟心生嫉妒。

他向新来的卡尔狄神父忏悔,无意中泄露了革命秘密。

卡尔狄神父慈眉善目,言辞温和,让亚瑟卸下了防备之心。

与人交往,最可怕的不是真坏人,而是假好人。

真坏人坏在明处,一般人都会防备,而假好人似乎处处为你着想,却常常不安好心。

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亚瑟的泄密将会带来什么后果?

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