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说话:交往理性的作用与条件

2023-09-03  本文已影响0人  惠风畅叙

如果要用更通俗的方式来解说交往行动,让我们来想想日常生活中的交谈情景。比如,在大街上有路人发生争执,最后变成了吵架,这时候常常会有人出来劝说,大家不要吵,都要讲道理,好好说话。

的确,我们和人谈话,有时候谈得好,但有时候谈得不好,甚至谈崩了。这时候为什么会有人要求“讲道理,好好说话”?因为我们有可能做到好好说话,而且我们常常希望能好好说话。

好好说话这件事本身有很深的道理。这不只是解决矛盾的调解机制,是一种理性,也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交往中的理性,哲学家哈贝马斯称之为“交往理性”。

“交往理性”,也就是好好说话这件事,其实是我们生活中规范性共识的源头,也容易掌握。

比如,有对夫妻发生争议:10岁的孩子该不该有自己的手机?丈夫说应该,妻子却不同意。那怎么办呢?他们可以对话讨论,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文化养成等方面找依据,甚至还可以查文献做研究,然后双方在讨论中来权衡利弊。这种讨论,最后未必能达成共识,但比任何其它方式都更有可能达成共识,因为他们都在运用交往理性。

但如果丈夫说,哪来这么多废话,家里的事情我说了算;或者妻子说,孩子的事情我才有发言权,这时候策略行动就压倒了交往行动,哪怕最后双方还是有了一个结论,却不是通过“交往理性”达成的共识,只是前面提到的,没有规范的妥协或宽容。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常常会发现: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和别人达成共识,并不是某个人的“道理”振振有词,说得我们都哑口无言,而是因为在好好说话的氛围下,出于彼此的信任和平等尊重,大家一起把道理讲通了。

我们能合作,能建立良性的公共生活,不是因为消除了主体性的主观分歧,而是通过运用“交往理性”,绕了一个弯,才达成的。

交往理性从来不是一个人的道理,而是大家一起来把道理讲通。讲道理达成的规范共识有真正的约束力,因为这种共识有真正的理由,能够让彼此心悦诚服。

“交往理性”的运用条件,就是去发现人与人之间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谈得好,才可能达成彼此心悦诚服的共识。

延展

可以用理解、真实、正当和真诚达到交流理性,用“有效陈述”的标准来检查一下自己平时的谈话。

其次是交谈需要的“理想言谈情景”,这个情景也有四个条件,总的来说就是保证所有参与者,能够平等地、自由地展开理性的讨论。

如果你有兴趣进一步探索,可以去读哈贝马斯的著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