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影
1
公元618年五月,长安,李渊正式正式登基,坐北朝南,立国为唐,改元武德。
离他表兄杨广在江都遭兵变逼死,刚刚过去两个月。
这一年,李渊53岁。
若要给中国古代史大一统王朝开国皇帝登基年龄从大到小排个名,李渊排第二,仅仅比汉高祖登基时的年龄小了两岁。
不同的是,刘邦在55岁登基称帝之前,已经打了七年的天下,其间经历大起大落,备受磨难,数次死里逃生,才建立了以汉高祖为核心的汉中央帝王体系。
而李渊从617年五月捕杀王威、高君雅,兵起晋阳宫,到入主长安君临天下,只用了一年时间,堪称神速。
这段历史中,李渊与他的三个儿子,各自到底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是否有人被刻意贬低,长期以来,始终存在争议。
此刻,李渊坐在君临天下的宝座,用手掌轻轻抚摩着龙椅,看着阶下山呼万岁的群臣和三个意气风发的皇子,回望前半生,心里到底有何感慨,已不得而知。
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不会想到,仅仅九年之后,就将在一日之内失去两个儿子,十几个孙辈,头顶开国皇帝的光环,隐没在大唐帝国的盛世尘烟中。
从此,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荣耀大唐,历史浓墨重彩的着笔,都落在他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身上。
而李渊,就此成为一个语焉不详日渐模糊的背影。
2
天下李氏出陇西。李渊便是陇西人。
李渊的祖上,可以追溯到百步穿杨飞箭没石的飞将军李广,甚至秦统一六国时的大将李信。尽管史家对此颇有争议,也大都争议在是李广直系还是旁系的枝节上。而“故槐里,徙成纪”的李氏迁徙史,是公认的。
此前李家两代人,皆为国之栋梁,声名显赫。祖父李虎为西魏八大柱国将军之一,北周受禅西魏后,父亲李昞依然世袭祖父李虎的陇西郡公,564年加封唐国公,历任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
两年之后的公元566年,李渊出生。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的诞生往往伴生异象,来证明其注定与众不凡天命所归。甚至被描写的惊天地泣鬼神。
“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这是汉高祖刘邦,了不得,龙种龙胎。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时异香弥漫,神光照射,不折不扣的闪亮登场。这还没完,史称浑身金色,三天未褪。不晓得是不是现代医学所称的小儿黄疸。
明太祖朱元璋更胜一筹,不发黄了,全身发红光,映出满堂红,搞得邻居以为老朱家房子烧起来了,跑来救火空忙一场。
就连北魏武帝拓跋珪、北周文帝宇文泰,一个母亲梦到白光飞进肚子而有孕。一个被母亲在梦里飞天险些冲出大气层,生下来就被一团车盖似的黑气笼罩。
更不用说离李渊时代最近的隋文帝杨坚,出生时“紫气充庭” ,额头五光之枝,掌纹王字之形,第二天就被一闻风而至的神尼断定帝王之命,带走亲自抚养教导。
那么李渊呢?大唐帝国的开创者。
“生于长安,体有三乳”——欧阳修的《新唐书》就这一句话。怎么看都有点莫名其妙的意思。虽然也算表明了异于常人,如上古圣贤一样乳房奇特(周文王曾被称有四乳)。但跟上面列举各位皇帝的出生场景对比,实在是low到了尘埃里。
而成书更早的《旧唐书》,干脆利落:“生于长安,七岁袭唐国公”,连这唯一的异象都只字未提。
低调,实在是低调。
李渊的童年正像这种记载,什么奇事怪事都未发生,既无天赋异禀的神奇,也无落水碰头之类的险事。在繁华的长安城内,在深宅大院中,嬉笑玩耍,习文练武,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出生之时,父亲还任安州总管,在北周、北齐、南陈交界之地守卫边境。无法时时呵护这个最小的儿子。直到李渊5岁,李昞调任咸阳,带兵护卫长安京城。才有了教导亲近小儿子的时间。
李昞被称“性至孝,深沉有识量”,识大体顾大局,顾家有担当。李渊后来的武功成就,尤其是箭术,起初必是受了父亲的教诲,延续了李家神箭的传承。甚至在性格形成上,李渊也遗传了他的父亲。宽容仁厚,开朗洒脱,待人不分贵贱,一贯视之。
然而,与父亲相处的幸福时光对李渊来说,实在是太短了。仅仅两年之后,李昞因病不治,英年早逝。
其时,李渊年仅7岁。
3
说唐朝创立,不可不说隋朝,无隋便无唐。
说李家,亦不可不提杨家与独孤家,这三家世代相交,盘根错节,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北周孝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北周的鲜卑大贵族、柱国大将军独孤信把自己14岁的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在此之前,独孤信已经陆续把大女儿独孤伽蓝嫁给了北周明帝,四女儿独孤伽彩嫁给了李渊之父李昞。
三个女婿,两个皇帝,一个皇帝他爹。独孤信嫁女的眼光,果然火眼金睛。
这样算下来,李渊是要喊杨坚一声姨丈的。7岁丧父的李渊在姨母和姨丈这里得到了更多的疼惜和宠爱。和比他小三岁的杨广,一起玩耍,情同手足。这时的杨广,还不是皇子,家世相当,又有亲情相连,大家庭的温情让李渊灰色的童年重新描上色彩。
这时候,没有人会想到,正是这个小孩,将来会一手覆灭姨丈创下的大隋王朝。杨广更不会想到,自己死后遭后人唾骂千年的“隋炀帝”谥号,是由这个少小无猜的表哥亲手送给他。
北周著名的短命昏君宇文赟登基后,杨坚贵为皇上的老丈人,一路走高,从大将军、柱国大将军到大司马。期间也曾被宇文赟所疑,对着皇后杨丽华(杨坚之女)怒吼:“我要灭了你全家!”。
宇文赟疑心杨坚,召其进宫,并对左右侍卫下令,如果杨坚脸色不对,就手起刀落剁了他。后来的情形证明,在朝中人缘极好的杨坚进宫前得到了线报。在皇帝面前恭敬妥帖,冷静应对,心有惊雷面如平湖,化解了随时可能人头落地的危险。
宇文赟是一个荒淫无度,沉溺酒色,贪恋权力,刑政苛酷的典型昏君。对他来说,皇帝二字就意味着享受,谁有可能威胁了他的皇位,谁就是想让他失去所有的人生享乐,那是他绝不能允许的。
为解宇文赟疑心,杨坚主动提出自己出藩,远离权力中心,到亳州做地方主管,以博得宇文赟的放心。
尽管如此,杨坚的野心从来没有停止膨胀,暗下决心,一定要终结这个庸君昏君统治下的北周。
多年的朝野经营,使他即使身处地方,仍然手眼通天,掌握着朝内的实时动态。杨坚本人的性格极其沉稳,深谋远虑。虽要篡朝,却并不想背上谋反弑君的千古骂名。因此,在亳州手握重兵,损友庞晃几次劝他起兵夺位,他均回应时机不成熟。估计心里把庞晃早定位成一个虽忠心却不足成大事的鲁莽之徒。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尽管杨坚对庞晃一直信任关心,但庞晃本人冲动刚烈,跟同僚关系恶劣,在宫中当了十几年的宿卫,无法升官。直到老年出任原州的地方主管,不久就死在任上。杨坚因他的去世而不临朝,也算对庞晃一世忠心的回报。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杨坚苦苦等待的机会终于到来。他最忌惮的宇文赟,不过22岁,才当了一年多皇帝,半年多的太上皇,就扛不住纵欲过度对身体的透支,病危卧榻,奄奄一息,什么指令都发不出来了。而在位的静帝宇文阐,只是个7岁的儿皇帝。
主少国疑,历来是朝野激荡,权臣改换天地的最佳时机。
很快,御正大夫刘昉与领内史郑译伪造诏书,鼓动一众朝廷重臣,请杨坚立刻回朝辅政。天赐良机,众望所归,杨坚是什么表现呢?
杨坚坚决不干,责任太重,承担不起,我就在亳州好好当总管吧。刘昉说你老小子再别装了,你要真想干点大事,这是最好的机会!你来不来?你不来老子可就干了。
三辞而称帝,通常表示中国人的谦虚美德。可眼下这状况,看来只能辞这一次,再辞怕是就真黄了。
——坚固辞,不敢当。昉曰:“公若为,速为之;不为,昉自为也。”坚乃从之。《资治通鉴》
杨坚再次回到京城之后,官至大丞相。感觉身体被掏空的宇文赟一命归西。杨坚再无顾忌,大权在握,篡位之心丝毫不再掩饰。
先是施仁政,揽人心,一改宇文赟的苛刻严酷之道,躬行节俭,让天下人皆服之。
紧接着,处理内患,将起兵反对他的尉迟迥击败。把宇文家族有兵有势力的藩王骗到京城来,杀掉反意最甚的五王,拉拢鲜卑族中可以团结的力量,至此扫清了一切可能阻碍他改朝换代的力量。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杨坚先是受封隋王,随之,8岁的儿皇帝宇文阐正式下诏,将皇位禅让与隋王杨坚。
这次,杨坚终于演够了辞让三次的戏码,才正式入宫,定国号为隋,封独孤伽罗为皇后,大儿子杨勇为皇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
同年,杨坚将禅让皇位的宇文阐和两个年幼的弟弟,接连秘密诛杀。至此,当年叫嚣要“灭了你全家”的宇文赟全族皆被杨坚所灭。——对宇文家族不加怜悯斩草除根的残害,是刻在一代雄主隋文帝身上无法洗去的劣印。
无论如何,中华大地继秦、汉之后,又一个真正的大一统帝国就此拉开了帷幕。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意见,此时就有一个9岁的小姑娘,听闻北周禅隋,杨坚欺负孤儿寡母当上了皇帝。气得“自投胡床”,又哭又叹,恨自己不是男儿身,无法救舅舅家族之危难。直吓的她爹赶紧捂住她嘴,小姑奶奶可别乱说,是要灭族的。
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情奇女子,便是李渊的未来媳妇窦氏。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