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手指》之人性的救赎

2019-02-08  本文已影响5人  金澜爱写作

作者简介 · · · · · ·
东野圭吾
日本著名作家。
1985年,凭《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此后《白夜行》、《单恋》、《信》、《幻夜》先后入围直木奖;
2006年,《嫌疑人X的献身》史无前例地将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年度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第1名一并斩获;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新参者》获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1名。
早期作品多为精巧细致的本格推理,后期笔锋越发老辣,文字鲜加雕琢,叙述简练凶狠,情节跌宕诡异,故事架构几至匪夷所思的地步,擅长从极不合理处写出极合理的故事,功力之深令世人骇然。
《红手指》是200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是“加贺恭一郎系列”的第7部。

该作采用双角度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中年男人前原昭夫,一天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己正在读初中的儿子杀死了一个小女孩。他本想让十五岁的儿子直巳去警察局自首,但是迫于妻子八重子的压力而放弃。于是,为了帮儿子脱罪,他顶着内心的恐惧和良心的压力,转移尸体到银杏公园的洗手间,并且设计骗局,销毁家里跟小女孩被杀有关的任何罪证。在无法躲开警察质疑的时候,他又嫁祸给自己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给儿子寻找替罪羊。然而,他在最后时刻因良知未泯及母亲前原昭惠对自己爱的呼唤而坦白事实真相。 [1]

该书出版3个月销售100万册,获得日本纪伊国屋“年度最佳图书”。
这本书抛弃了推理小说层层剥茧、步步深人、最终真相大白的套路,一上来就呈现了犯罪现场,揭秘了杀人凶手。然而,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凶杀案件为背景,却把笔墨放在写人性上。照顾老人的法定责任与无形中增加的压力和负担,需要人性中的耐心和孝心去拆解;夫妻之间由于生活压力和时间流逝而带来的冷漠隔阂,需要人性中的理解宽容去温暖;对孩子的爱护与无节制的溺爱如何区分,需要人性中的理智来界定。
这里没有案情的推理,只有对人性的剖析
正如同老话所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每个家庭平静的表面之下都有难以启齿的隐痛
也就是所谓的真相
无论是忙于工作忽略家庭的男主前原也好,还是典型的“窝里横”的儿子直已 还是以溺爱儿子没有原则和底线的妻子八重子
或者就连松宫也无法理解的警官加贺对亲生父亲的淡漠。
而这些都隐藏在人性的黑暗和一些不得已的苦衷之中。
每个人都在逃避内心的创伤
每个人都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去救赎
无论是身为父亲母亲,还是身为儿子
只是这世上的人情冷暖,因为每个人都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导致了出现了很多的盲点和误区,正如同盲人摸象。
无论是男主对妻儿的愤怒与不解
还是八重子对婆婆的自私和冷漠
或者是松宫对加贺的默默谴责

前原以繁忙的工作为借口,(真实的他宁愿留在公司玩游戏也不愿意回家面对妻子的抱怨和牢骚)后来就沉溺于短暂的婚外情以此来逃避家庭的琐碎与烦恼
妻子以溺爱儿子为自我中心,逃避了身边人的感受,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婆婆,缺乏同理心。
儿子以沉迷杀戮游戏逃避自己在校园里被欺凌的角色,逃避这个家庭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而前原的母亲已假装老年痴呆逃避儿子一家三口的冷漠和厌弃
……
如果一个人对目前的生活很满意,是不会对任何东西痴迷。
痴迷的原因就是回避现实中的一些不如意。

很多人都无法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不是想办法去面对去解决而是假装看不到甚至掉过头去。
很多人间的悲剧就由此产生。

而走出人性深渊与黑暗的唯有爱
这种爱可能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也可能是相濡以沫的爱情
或者是不求同生但求共死的友情

其实,这个世界究竟是美丽还是丑陋取决于我们看待它的眼光
你若恨
生活哪儿都可恨
你若感恩
处处都可以感恩
并不是世界选择了你
而是你选择了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