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3

CSS高级知识点

2022-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forever_提拉米苏

CSS的盒子模型

box-sizing

box-sizing是用来控制元素的盒子模型的解析模式,有三个值:content-box、border-box、inherit

flex

网页布局(layout)是 CSS 的一个重点应用。布局的传统解决方案是基于盒状模型,依赖display 属性 + position属性 + float属性。它对于那些特殊布局非常不方便,比如,垂直居中就不容易实现。
2009年,W3C 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案----Flex 布局,可以简便、完整、响应式地实现各种页面布局。目前,它已经得到了所有浏览器的支持,这意味着,现在就能很安全地使用这项功能。

  1. Flex 布局是什么?
    Flex 是 Flexible Box 的缩写,意为"弹性布局",用来为盒状模型提供最大的灵活性。采用 Flex 布局的元素,称为 Flex 容器(flex container),简称"容器"。它的所有子元素自动成为容器成员,称为 Flex 项目(flex item),简称"项目"。容器默认存在两根轴:水平的主轴(main axis)和垂直的交叉轴(cross axis)。
    任何一个容器都可以指定为 Flex 布局。
.box{
  display: flex;
}

行内元素也可以使用 Flex 布局

.box{
  display: inline-flex;
}

Webkit 内核的浏览器,必须加上-webkit前缀。

.box{
  display: -webkit-flex; /* Safari */
  display: flex;
}

注意,设为 Flex 布局以后,子元素的float、clear和vertical-align属性将失效。

  1. 容器的属性
flex-direction

row(默认值):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左端;
row-reverse:主轴为水平方向,起点在右端;
column: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上沿;
column-reverse:主轴为垂直方向,起点在下沿。

  1. 项目的属性
.item {
  flex-basis: <length> | auto; /* default auto; 它可以设为跟width或height属性一样的值(比如350px),则项目将占据固定空间。*/
}gqfy116
.item {
  align-self: auto | flex-start | flex-end | center | baseline | stretch;
}
/* 该属性可能取6个值,除了auto,其他都与align-items属性完全一致。 */

本章节主要参考了Flex 布局教程:语法篇

grid

  1. 什么是网格布局
    网格布局(Grid)是最强大的 CSS 布局方案。它将网页划分成一个个网格,可以任意组合不同的网格,做出各种各样的布局。以前,只能通过复杂的 CSS 框架达到的效果,现在浏览器内置了。
    Grid 布局与 Flex 布局有一定的相似性,都可以指定容器内部多个项目的位置。但是,它们也存在重大区别。
    Flex 布局是轴线布局,只能指定"项目"针对轴线的位置,可以看作是一维布局。Grid 布局则是将容器划分成"行"和"列",产生单元格,然后指定"项目所在"的单元格,可以看作是二维布局。Grid 布局远比 Flex 布局强大。

  2. 基本概念
    采用网格布局的区域,称为"容器"(container)。容器内部采用网格定位的子元素,称为"项目"(item)。

<div>
  <div><p>1</p></div>
  <div><p>2</p></div>
  <div><p>3</p></div>
</div>

上面代码中,最外层的<div>元素就是容器,内层的三个<div>元素就是项目。项目只能是容器的顶层子元素,不包含项目的子元素,比如上面代码的<p>元素就不是项目。Grid 布局只对项目生效。

容器里面的水平区域称为"行"(row),垂直区域称为"列"(column)。
行和列的交叉区域,称为"单元格"(cell)。正常情况下,n行和m列会产生n x m个单元格。比如,3行3列会产生9个单元格。
划分网格的线,称为"网格线"(grid line)。水平网格线划分出行,垂直网格线划分出列。正常情况下,n行有n + 1根水平网格线,m列有m + 1根垂直网格线,比如三行就有四根水平网格线。一个 4 x 4 的网格,共有5根水平网格线和5根垂直网格线。

  1. 容器属性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100px 100px 100px 100px;
  grid-template-rows: 100px 100px 100px;
}

上面代码指定了一个三行四列的网格,列宽和行高都是100px。除了使用绝对单位,也可以使用百分比,如25%

repeat()
有时候,重复写同样的值非常麻烦,尤其网格很多时。这时,可以使用repeat()函数简化重复的值。上面的代码用repeat()改写如下。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4, 25%);
  grid-template-rows: repeat(3, 33.33%);
}

repeat()接受两个参数,第一个参数是重复的次数(如3),第二个参数是所要重复的值。除了重复值,repeat()也可以重复某种模式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2, 100px 20px 80px);

这段定义了6列,第一列和第四列的宽度为100px,第二列和第五列为20px,第三列和第六列为80px

auto-fill 关键字
有时,单元格的大小是固定的,但是容器的大小不确定。如果希望每一行(或每一列)容纳尽可能多的单元格,这时可以使用auto-fill关键字表示自动填充。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repeat(auto-fill, 100px);
}

上面代码表示每列宽度100px,然后自动填充,直到容器不能放置更多的列。

fr 关键字
为了方便表示比例关系,网格布局提供了fr关键字(fraction 的缩写,意为"片段")。如果两列的宽度分别为1fr2fr,就表示后者是前者的两倍。fr可以与绝对长度的单位结合使用,这时会非常方便。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150px 1fr 2fr;
}

上面代码表示,第一列的宽度为150像素,第二列的宽度是第三列的一半。

minmax()
minmax()函数产生一个长度范围,表示长度就在这个范围之中。它接受两个参数,分别为最小值和最大值。

grid-template-columns: 1fr 1fr minmax(100px, 1fr);

上面代码中,minmax(100px, 1fr)表示列宽不小于100px,不大于1fr。

auto 关键字
auto关键字表示由浏览器自己决定长度。

grid-template-columns: 100px auto 100px;

上面代码中,第二列的宽度,基本上等于该列单元格的最大宽度,除非单元格内容设置了min-width,且这个值大于最大宽度。

网格线的名称
grid-template-columns属性和grid-template-rows属性里面,还可以使用方括号,指定每一根网格线的名字,方便以后的引用。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c1] 100px [c2] 100px [c3] auto [c4];
  grid-template-rows: [r1] 100px [r2] 100px [r3] auto [r4];
}

上面代码指定网格布局为3行 x 3列,因此有4根垂直网格线和4根水平网格线。方括号里面依次是这八根线的名字。网格布局允许同一根线有多个名字,比如[fifth-line row-5]

.container {
  row-gap: 20px;
  column-gap: 20px;
}
.container {
  gap: 20px 20px;
}

所以,上面的两端css代码效果一样,如果gap省略了第二个值,浏览器认为第二个值等于第一个值。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100px 100px 100px;
  grid-template-rows: 100px 100px 100px;
  grid-template-areas: 'a b c'
                       'd e f'
                       'g h i';
}

上面代码先划分出9个单元格,然后将其定名为a到i的九个区域,分别对应这九个单元格。
多个单元格合并成一个区域的写法如下(将9个单元格分成a、b、c三个区域):

{
grid-template-areas: 'a a a'
                     'b b b'
                     'c c c';
}

下面是一个布局实例,顶部是页眉区域header,底部是页脚区域footer,中间部分则为main和sidebar。

{
grid-template-areas: "header header header"
                     "main main sidebar"
                     "footer footer footer";
}

注意,区域的命名会影响到网格线。每个区域的起始网格线,会自动命名为区域名-start,终止网格线自动命名为区域名-end。
比如,区域名为header,则起始位置的水平网格线和垂直网格线叫做header-start,终止位置的水平网格线和垂直网格线叫做header-end。

place-items: start end;

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省略第二个值,则浏览器认为与第一个值相等。

place-content: space-around space-evenly;

上面的例子中,如果省略第二个值,浏览器就会假定第二个值等于第一个值。

.container {
  display: grid;
  grid-template-columns: 100px 100px 100px;
  grid-template-rows: 100px 100px 100px;
  grid-auto-rows: 50px; 
}
  1. 项目属性

grid-column-start属性:左边框所在的垂直网格线
grid-column-end属性:右边框所在的垂直网格线
grid-row-start属性:上边框所在的水平网格线
grid-row-end属性:下边框所在的水平网格线

假如我们指定1号项目的左边框是第二根垂直网格线,右边框是第四根垂直网格线。如下面的代码,那么将会呈现如图效果:

.item-1 {
  grid-column-start: 2;
  grid-column-end: 4;
}
image.png

因为我们只指定了1号项目的左右边框,没有指定上下边框,所以会采用默认位置,即上边框是第一根水平网格线,下边框是第二根水平网格线。除了1号项目以外,其他项目都没有指定位置,由浏览器自动布局。
这四个属性的值,除了指定为第几个网格线,还可以指定为网格线的名字,比如我们把上限边框的位置都指定为网格线的名字。

.item-1 {
  grid-row-start: header-start;
  grid-row-end: header-end;
}

这四个属性的值还可以使用span关键字,表示"跨越",即左右边框(上下边框)之间跨越多少个网格,比如我们设置1号项目的左边框距离右边框跨越2个网格。

.item-1 {
  grid-column-start: span 2;
}

或者

.item-1 {
  grid-column-end: span 2;
}

使用这四个属性,如果产生了项目的重叠,则使用z-index属性指定项目的重叠顺序。

.item {
  grid-column: <start-line> / <end-line>;
  grid-row: <start-line> / <end-line>;
}

比如项目item-1占据第一行,从第一根列线到第三根列线。

.item-1 {
  grid-column: 1 / 3;
  grid-row: 1 / 2;
}
/* 等同于 */
.item-1 {
  grid-column-start: 1;
  grid-column-end: 3;
  grid-row-start: 1;
  grid-row-end: 2;
}

斜杠以及后面的部分可以省略,默认跨越一个网格。

.item {
  grid-area: <row-start> / <column-start> / <row-end> / <column-end>;
}

本章节主要参考了CSS Grid 网格布局教程

BFC(块级格式化上下文)

  1. 什么是BFC
    BFC(Block formatting context)直译为“块级格式化上下文”。
    “上下文”一般理解为由多个子项参与构建的、遵循一定规则的、独立的环境。所以顾名思义,块级格式化上下文就是块级元素参与构建的、遵循一定规则的独立环境。它是一个独立的渲染区域,内部的布局不会影响到外面。

  2. BFC形成条件
    知道了BFC的定义,那么BFC的形成条件是什么呢?哪些元素会形成BFC,从而创造这个封闭的环境呢?
    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出发BFC:

  1. BFC布局规则
  1. BFC的主要作用
<style>
  p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margin: 0;
  }
  .son1 {
    background-color: red;
    margin-bottom: 20px;
  }
  .son2 {
    background-color: green;
    margin-top: 30px;
  }
</style>


<p class="son1"></p>
<p class="son2"></p>
image.png

这时让其中一个盒子创建BFC,就能解决外边距折叠问题。如套上div大盒子,设置overflow:hidden

<style>
  p {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margin: 0;
  }
  .son1 {
    background-color: red;
    margin-bottom: 20px;
  }
  .son2 {
    background-color: green;
    margin-top: 30px;
  }
  .BFC {
    overflow: hidden;
  }
</style>

<div class="BFC">
  <p class="son1"></p>
</div>
<p class="son2"></p>
image.png
<style>
  * {
    margin: 0;
    padding: 0;
  }
  .left {
    background-color: red;
    width: 150px;
    height: 150px;
    float: left;
  }
  .right {
    background-color: green;
    height: 300;
    /* overflow: hidden; */
  }
</style>

<div class="left">left</div>
<div class="right">right</div>
image.png

要实现两栏布局,根据BFC布局规则的第四条:BFC的区域不会与float box重叠,给.right盒子设置overflow:hidden(非visible即可)。

image.png
<style>
  .father {
    width: 220px;
    border: 1px solid;
    /* overflow: hidden; */
  }
  .father div {
    background-color: red;
    width: 100px;
    height: 100px;
    float: left;
  }
  .father .son2 {
    background-color: green;
  }
</style>

<div class="father">
  <div class="son1"></div>
  <div class="son2"></div>
</div>
image.png

根据BFC布局规则的最后一条:计算BFC的高度时,浮动元素也参与计算。这时候我们需要清除浮动,只要稍作调整,把上面的父元素设为BFC就可以清除子元素的浮动了,最常见的用法就是在父元素上设置overflow: hidden样式。

image.pn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