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

你的“教”也许是伤害

2019-12-19  本文已影响0人  周一妈妈育儿

在游戏中,怎样陪伴才真正是高质量?

我在听很多幼教专家讲座中都提到一点,幼儿主导游戏。我曾经很困惑,什么是幼儿主导?为什么要幼儿主导?

后来我阅读到一本书《园丁和木匠》,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在陪玩时应该像园丁,给孩子提供养料、提供环境,然后在需要的时候除除草施施肥,就可以了。我们不应该木匠一样,让孩子按照固定的模式玩游戏,不要“教”孩子应该怎么做。

为什么会这样呢?

书里讲到这样两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试验者给一组孩子一个玩具,对一半的孩子说:这个玩具真有趣,啊,试验者假装触动了一个机关,然后把玩具交给孩子。试验者对另一半的孩子说:这个玩具真有趣,你们应该这么玩。试验者同样触动了机关,然后把玩具交给孩子。

结果怎么样?第一组孩子开始也是触动那个机关,然后随后就开始探索是否有其他的机关。第二组孩子只是反复按一个机关。

所以,当我们表现的像专家,教孩子玩,反而扼杀了孩子的探究欲望。这也是为什么同样一道数学题,有的孩子恨不得想出8种解法,享受其中,以此为傲,还有的孩子只要答案对就不管了,就算过程错了都懒得再思考。其实这就与我们在陪伴时总想直接“教”孩子所谓的正确的方法有关。

那我们真的想教孩子知识的时候,怎么做呢?这就涉及到了第二个实验。试验者想教学龄前孩子三角形特征,于是她把不同形状的图片给了三组孩子。每组孩子拿到的图片是相同的。第一组,不给任何提示,让孩子完全自己玩。第二组,教孩子三角形有三个边。第三组,通过提问,引导孩子找形状共性点。1周后,试验者测试了三组孩子对三角形的认知,发现第三组做的最好。

所以说,如果我们真的想教孩子,那么我们需要引导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探索。此时,我们是什么?我们是支架。

举个例子,真正优秀的美术培训,不会让孩子去画范画,孩子学范画,耗时短,成果好,家长满意,但是,画画本来是艺术创作,是情感的表达,我们的“教”却把他们都扼杀了。那我们教的时候更多应该去引导孩子,比如画火箭,让孩子了解火箭必备技能,然后自行设计绘画出她们心中的火箭,这才是真正的引导、支持,孩子主导的游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