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挨打之后,袭人为何急忙鼓动王夫人要宝玉搬出大观园?
大家都说袭人贤惠,事实确实如此。不然也不会被安排到宝玉身边伺候了。与此同时,她也是极有心机的,这点可与宝钗媲美。难怪面对黛钗二人,袭人会更喜宝钗,因为她们二人本就有点臭味相投。
袭人道:“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教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王夫人听了,吃一大惊,忙拉了袭人的手问道:“宝玉难道和谁作怪了不成?”袭人连忙回道:“太太别多心,并没有这话。这不过是我的小见识。如今二爷也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况且林姑娘宝姑娘又是两姨姑表姊妹,虽说是姊妹们,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处起坐不方便,由不得叫人悬心,便是外人看着也不像。
首先,王夫人召唤宝玉房里丫鬟,目的只是询问儿子伤势恢复如何。其次,王夫人召唤宝玉房里丫鬟问话,并没特指安排谁去。但此时的袭人却是想了想,继而就径直安排自己去了。虽说只是如此简单的一个举措,却足足透露出袭人的动机不纯矣。她这先是一想再一安排的,可谓是把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用到了极致。
紧接着,王夫人见到袭人的第一句话便是:“不管叫个谁来也罢了。你又丢下他来了,谁服侍他呢?”由此可见,王夫人对袭人照顾宝玉起居是非常满意的。这刚好为接下来袭人为王夫人献计多了一份水到渠成。
同样地,袭人在面对王夫人顾虑时作出的回应,也是非常突显其懂得察言观色与换位思考能力的。难怪她能得到王夫人重用,原因不乏其对王夫人的心领神会功底之深也。
不过,面对王夫人对宝玉伤势的担忧时,袭人为何又要随口一提“宝钗送药”之事呢?这恐怕不是一句简单的随机接话。因为这其中蕴藏着两层意思,一是提示王夫人,宝钗对宝玉是非常上心的。无意间,提高了宝钗在王夫人心目中的形象。二是提醒王夫人,宝钗与宝玉之间似乎走得有点太近。恰好为接下来袭人鼓动王夫人安排宝玉搬出大观园埋下了伏笔。
作为宝玉母亲,不管是关心其伤势,还是其食欲怎样,那都是王夫人天然母爱所趋。可对于袭人来说,却是将计就计的一步棋。她对王夫人安排给予宝玉两瓶香露的事,其回答的竟是:“只拿两瓶来罢,多了也白糟蹋。等不够再要,再来取也是一样。”那她这么说又是意欲何为呢?
王夫人口口声声说得是:“前儿有人送了两瓶子香露来”,意思就是只能给宝玉两瓶的意思。袭人的回答,很明显是趁机给自己,制造再次见王夫人的理由而已。所谓的好感,不都是一回生二回熟而日趋形成的吗?
最后临走前的王夫人询问宝玉挨打之由时,恰逢其实地给了袭人表现得机会。从袭人说辞来看,她是未说假话,不过也没全说真话。其用意仍是一语双关的。其一,很明显袭人是非常认同宝钗与之说得话语,她为了宝玉选择真话不全说。可面对王夫人的问话,她又不可不答,也不敢任性妄为说假话,说明袭人非常懂得变通,同时也是袭人亲宝钗,远黛玉的最好缘故。其二,她学到了宝钗的精髓,宝玉挨打,无论怪谁都不至于挨得这么重,只有自己咎由自取才是最终缘由。换言之,宝玉挨打怪来怪去,不如怪他自己不知进取。虽说咋一看,这是袭人在学习宝钗,其实这也是袭人以退为进的最佳策略,顺理成章给自己诉说宝玉需得搬出大观园找到了最佳理由。
总而言之,袭人在王夫人面前,不管是话里有话的夸宝钗也好,还是假意对宝玉的指桑骂槐也罢,都仅仅是她一心为自己步步为赢的棋局,还真是妥妥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也。
曹公如此详略讲述袭人提议宝玉搬出大观园献计献策之举,其意欲也是不言而喻的。其一,袭人此计一出,不但从内而外地提高了自己在王夫人心目中的地位,还顺理成章暴露出袭人一心想做宝玉姨娘的真实状态,为接下来王夫人顺利抄检大观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二,此计一出,袭人表面的为宝玉好之举,实则是醋意大发,变相宣誓主权。以此机遇把与宝玉最易产生特殊关系的女子撇得干干净净,这连根拔起的狠劲,不愧是贾家自带姨娘潜质流量之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