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录|留学笔记 2016-07-07
旧年里十一月十一号,这将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重要的milestone,对于我个人来言,赋予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再多的意义都不为过。那天我挥别亲人朋友,踌躇满志,离开生活了20年的祖国来到了德国,进入了后大学时代,开始了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的可能性。
曾几何时常常在晚自习的时候打着提高作文水准的旗帜翻阅《意林》,《青年文摘》,《杂文选刊》等杂志,在这些杂志里最吸引我的主题除了让人奋发向上的励志故事就是描写外国文化的文章,在后者的这些文章里给我留下的印象大概是这样的,德国的教育总是反对过早开发儿童智力、瑞典瑞士的政府很公开透明没有权力腐败、法国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海开的一片灿烂、日本的小孩子在冬天穿短裤子登山锻炼意志。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些文章时,内心被这些新鲜的事物极大地震撼,那种感动就像从未见过下雪的孩子用手抓起一把雪,用手心感受雪水融合的温度后的欣喜。与此同时我的世界观也像母亲子宫里的胎儿一样在渐渐发育,原来世界不只是一个名词那么简单,而是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存在不同的可能性,如同平行宇宙一样。不是十七岁的孩子都像中国高中生一样读书为伊消得人憔悴,他们可以早恋可以颓废可以说走就走,尽管事实证明后一句话是错的。总之从那时开始,我心里就埋下了一颗去远方的种子,那么这颗种子是谁埋下的呢? 可能是英语书封面上的那座洛杉矶金门大桥,也可能是周杰伦的某张专辑mv里面的圣马可广场的剪影,还可能是十岁生日那年拍的那张小小留学生的纪念照这件事,等等等等。
时光匆匆过,过去似乎值是幻觉,梦醒时分我已是二十一岁的我,而不是六岁、十岁、十七岁;同样我好害怕,弹指一挥间我又变成了四十岁的我,八十岁的我。我已经在德国大半年了,和很多人相比我是幸福的,某种意义上,我已经实现了过去的一份梦想,这样看来我果然一个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家伙!那么当今第一要务除了奋发自强更有珍惜当下啊!!
回到主线。在国外的大半年生活中我有很多收获,代价也不少,这里我不说好坏,因为所有的路都是一种领悟。这个过程中我经历了初到异国后对周围一切的新鲜好奇感,同样也包括了不适应和负面抵触情绪,再到后来我经历了适应过渡期,直到现在我才比较心平气和地电脑前敲键盘记录过去。
因为出国前我自作孽地经历了一次真空期,我的德语水平从自信地和德国人交谈断崖式的跌到闭口不说德语保持尴尬的微笑,这为我初到德国产生巨大的内心困惑埋下了伏笔,至今伤口仍有阵痛啊,多么痛的领悟。这里我引用一句从学者钱文忠那里听到的话,与君共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刚下飞机那天,林学长在杜塞尔多夫的机场接机(林学长是我后大学时代的奋斗模范),那天是十二号的凌晨六点,外面天色蒙蒙即将破晓,恰似初到德国的迷茫与期待。我坐上了离开机场前往大学的大巴。此过程中我激动地感受着我所见所闻的一切,机场里面的指示牌全部变成了熟悉又陌生的德文,周围的人讲的全是最地道的德语,机场的气氛安静祥和,暖暖的空气里弥散着淡淡的空气清新剂的香味,不远处一家面包店橱柜的羊角面包在暖色调聚光灯的烘托下反射出可口的色泽。坐上大巴,离开机场,沿途建筑物的轮廓在逐渐明朗的天色里越发清晰。十一月的深秋,沿途夹道的丘陵长满青黄相交且湿润的草坪,时而远方广阔的草坪上矗立着一棵挂满黄叶子的孤独的树,那是我体会并学会拥抱孤独的开始。再后来我来到了我的宿舍,怀着满心对明天的期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一股脑和室友买了七十多欧的生活用品(故事的后来是大部分都被浪费了)。十一月里的每一天总是很短,天色暗的越来越早,街上的路灯在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就已经打开了,直到某一天我根据初中的地理知识开始理解了这发生在北温带的现象。那段时间里,我开始了我的专业课,对专业的的感受是难以言表的,承受着自找的学业压力。语言基础很重要,专业基础也重要。
那些日子里我怀疑自己的能力,很少有社交活动,封闭了内心,怀疑一切,对未来充满彷徨,人在充满负面情绪的时候也总是容易变得越发消极,后来加上拖延症复发,有时候我仿佛可以看见我自己,我知道我干的每一件错事,但是我无力去阻止那个颓废的我去干这一切,我不是一个麻木的人,所以我感受到窒息感,再次感受到极夜般无休止的孤独,难受的时候就像坠入冰冷拥挤浑浊的深潭。这段时间的我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压力(我后来领悟到这压力和烦恼都是自找的),我乐衷于看儒释道相关的书籍视频,希望为自己找到一条明朗的路,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自我救赎,当时的我正处在前所未有的危机边缘。这段时间来,我养成了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针对一切事物喜欢用“哲学”的思维去简化。那么我现在再用批判的眼光去评论一下这件事情,勤思考是好的,但是一定要辅以动手实践,不然容易走火入魔,对道家佛家的误读直接导致消极避世。在实践中会对习以为常的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那种体验是幸福和充实的开始。再附上一段一针见血的人生箴言自勉:“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再后来的适应过渡期里。我开始下厨房做饭菜,我十分享受于这一刚学会不久的生活技能。出国前的十几天里,妈在家里的厨房里教我做饭,我妈是我的厨艺启蒙老师,可能是我吃过不少美味,平时在家里耳濡目染,上手也快,没过几天就熟悉了基础的做饭流程,自此离完全独立更进一步,那几天里我满心欢喜的为父母烧过一两次的晚饭,也更能体会到陈奕迅那首歌《稳稳的幸福》。在德国的那段时间里我尝试着用仅有的食材还原记忆中的味道,或者说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创造新的味道,借此打开自己的内心。后来我意识到,我需要社交,我把目光投向学长学姐们,试图借助浅薄的厨艺搞好外交关系(这样说是因为二十岁后的我发现自己基本上失去了真心交友的能力),结果证明收效喜人。在过渡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再次走进了健身房,这是一家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健身房,是我放松自己最好的场所之一,我爱健身,健身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身体,倾听身体的声音,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以保护好自己的健康状态,健身的过程中我也想清楚了好多迷思,这段时间我信奉自创的一句话,即身理决定心理,这句话在健身中得到了较好的印证,好的身体状态是思维的海底冰山,是一切潜意识自我意识好坏判断标准的起点。过渡期里的第三个行动就是敞开心扉,冷静理性的思考问题,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经历过前两种心理状态的来回交互替换后,我认识到孤独不可避免也无需避免,拥抱孤独吧,对除了孤独以外的任何事物报以感激,感谢他们的酸甜苦辣丰富了我的生活体验,让我的人生看上去多姿多彩。我告诉自己要学会顺其自然,争其必然。做一个率真,阳光,努力,感恩的人。Just do it !
今天写到这里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