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股价与人治——刘强东一个人的董事会

2018-10-31  本文已影响20人  1e052eebd24a

企业股价与人治——刘强东一个人的董事会,黄光裕的价格屠夫,杜鹃的代夫出征,董明珠与珠海国资委决策权之争,马云的联邦式平台体制

2018年9月2日,电商大佬刘强东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因涉嫌性侵女大学生被捕,仅仅两天里京东市值蒸发超过70亿美金,彻底暴露了刘强东大权在握。刘强东事件引发了华尔街投资者的担忧,多家外媒不约而同地刊文,表达对京东企业治理结构的不满。

在美股上市的中国科技公司多数采取同股不同权的AB股模式,阿里巴巴也采用这种模式,即使美国本土企业比如Facebook的扎克伯格也采用AB股公司股权结构,这种模式本身屡见不鲜。

但是,京东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则要更极端,刘强东持有大约16%的京东股票,但是他的权力通过加权投票权被放大,刘强东拥有近80%的投票权。京东董事会仅有五名董事,包括三名独立董事、腾讯总裁刘炽平,还有就是刘强东自己。京东在公司章程中明文这样规定,如果没有刘强东在场,董事会不得举行正式会议,除非他自己回避。

一人独大的风险相当高。这种治理方式的问题在于,市场可能很快就会做出反应。通常情况下,人治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溢价能力相对低一些包括IPO之后的PE。因为一旦企业领袖即使这种花边新闻出来,市场也能很快做出负面反馈,甚至引发生死存亡的危机。

什么是“人治企业”呢?人治企业也叫作集权制企业,企业决策流程和决策权都是由最核心的1-2人高层领导决定,而不是依靠企业机制和流程来驱动企业的发展。中国民营企业包括明星级别的企业多数如此,比如当当网李国庆夫妇,百度网李彦宏夫妇,老干妈陶碧华,以及从来不设立公司副总的娃哈哈掌门人宗庆后皆是不同程度属于人治企业文化属性。

人治企业有优势尤其在企业初创期,能够快速统一公司行动力。不过受限于企业掌门人的眼界、精力、时间等方面,也会存在巨大的弊端,包括企业战略、经营方针和人脉关系的传承。不过需要说明的是,企业管理模式并无定论,企业管理是技术活还是艺术活,也尚无定论。

我们说一说最典型的“人治企业”——国美电器。

黄光裕16岁草根创业,走南闯北。当年他与长兄黄俊钦辛苦攒下4000元,借贷3万元,正式开始了国美的创业之路。先后在2004年,2005年和2008年三度获得中国首富的荣耀。能荣膺此殊荣的另外只有万达王健林在2013/2015/2016年三次成为中国首富。

黄光裕的国美过去以价格屠夫著称,在业内被称为是一匹狼。人民网曾这样评价黄光裕:“国美集团董事局主席黄光裕使中国渠道的价值得到极大的发扬,他对优化中国市场流通秩序做出极大的贡献,带领中国家电连锁业逐步走向强大,也为中国民族商业树立了标杆与榜样。”

黄光裕推行的是典型的企业集权管理。据说大区总经理级别的开会,老板在会上指示有不明白都不敢当面问明白,都在会后互相揣摩和讨论。在国美可见黄光裕一人独大,绝对权威的地位。

2008年11月17日,黄光裕被带走调查,事件曝光后,银行开始收缩信贷,祸不单行,供应商也不愿供货给国美。公司现金流开始恶化,从每年100多亿迅速萎缩至10亿元,随时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之后,公司总裁兼第二大股东,兼黄光裕昔日心腹的陈晓为国美引入贝恩资本,不过随后又与贝恩资本联手,与黄光裕家族展开争夺国美控制权。

这场“内斗”被3年刑满归来的黄光裕太太杜鹃终结,她选择代夫出征。首先杜鹃策略性地牺牲部分股权利益,跟贝恩资本达成协议,除掉挑战者陈晓;其次是给予高管股权激励,将核心员工绑定在国美这艘巨轮上;最后是培养新锐管理层,同时恩威并施“杯酒释兵权”,将老干部全部调离核心岗位。三招之后,杜鹃拯救了黄光裕的国美帝国,而杜鹃本人亦被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2017年连续两次评为年度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

2016年末,福布斯杂志以664.02亿元财富标注,将黄光裕家族推上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排行榜的第五位。同年,国美零售列位中国500强榜单第89位,排名持续上升。

不过国美错过了借力互联网的窗口期,导致股价在10年间跌去80%,如今只余170亿港币的市值,令人唏嘘;即使加上国美系旗下另外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也不过275亿元。相对于同样是做零售批发的阿里巴巴4000亿美金的市值(号称“新零售”),不足零头。

其实,是不是“人治企业”并不在于企业领导人是否性格强势和强硬,而是关键看企业内部的管理结构,比如格力电器的董明珠。

从铁娘子董明珠职业轨迹来看,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女强人。不过,格力并不是人治企业。格力整个集团公司都隶属于珠海国资委。珠海国资委对董明珠的决策会有一定的指导和干扰效应。

我们再来对比一下京东和阿里。与其说是两种不同电商B2C模式的较量,倒不如说本质是两种公司体制的较量,京东是人治和集权制,控制经营,控制物流,控制供应链;阿里更像是联邦制,都是外部品牌商家入驻平台。

2018年9月10日上午9点10分,马云发表公开信称,将于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20周年之际,卸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该职位将由现任阿里巴巴CEO张勇接任。受此利空消息影响,当天阿里巴巴约150亿美金的市值被蒸发。但是在随后几天内,阿里股价迅速反弹。由此可以看出,与吃瓜群众关心马云爸爸未来怎么走相比,资本市场更关注阿里巴巴未来怎么走。

以上内容皆是我们“面膜财经”新媒体团队独家原创,仅供分享交流使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