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才发现自己不会玩

2020-01-29  本文已影响0人  LRE黄环

         慢慢,孩子终于开始规律的喝奶、规律的睡觉,脖子立直了可以竖抱了,可以开始看世界了,慢慢从玩手开始触摸身边的物件,会翻身了,会爬了,会站了。

         看着这段文字,觉得很快,其实身处其中时,每一分钟都很扎实。

         经常听妈妈们说:“日子不得完了。”南方话,意思是,孩子什么时候才长大啊?说明时间的难熬。记得做女孩的时候,见到小孩子都觉得很有趣,可是到了自己有了孩子,却发现每天都和她一起时,竟然不那么好玩了。

        其实我们做父母的很早已经不太会玩了,特别从小接受“教育”开始,在父母的期待甚至管教下,学习学习学习,只有这件事,是唯一大人觉得“正确”的事。于是,到了该和自己的孩子好好玩的时候,都已经玩不起来了。我们自己也变得疲惫、倦怠、有些死板。

        一切都是“责任”,为了给隐形的父母交代,为了给家族一个交代,给社会一个交代,像小时候一样。现在要交另外的一份成绩——“做一个好爸爸、好妈妈”。于是用尽自己的全力,表面尽心尽力,内心却如坐针毡,不享受,不喜欢。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张帖子,上面是透过动态彩操看到宝宝在妈妈肚中的各种动作,还有蹬腿打拳等各种制造“胎动”的样子。宝宝自在的样子着实可爱。

        下面的回复中,几乎80%,都是说这有什么可爱,踢得妈妈好痛,还有一些未婚的女孩子觉得可怕。很多的留言都是说,不享受,没有人关心妈妈。

        我想说,这都是真实的说话。不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天性,没有父母不爱。可是,享不享受却是另外一回事。年轻的父母本身从小就没有在一个关系满足的教育里长大,本身成长的经历当中就有很多的缺失,不足。当孩子没有来临前,这似乎是一个人的事,最多是夫妻两个成年人之间的事。可是孩子来了,父母最大的压力,是不想给孩子不完美的人生,可是自己的生命又确实是经历过伤痛、不足,甚至于现在也处于很多无法改变的状况。这种不足,不想影响给孩子,不想再遗留给下一代。

        可是,越是紧张,越是发现没有办法改变。于是,对孩子的爱,变为一种束缚。为了孩子,要强迫自己一定要打起精神,做最好的样子。但是,心里面却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没有孩子就好了”,如果听到父母说这句话,我们都不要相信,这不是年轻父母的真心话,它不过是一句十足的叹息!叹息,或者说恨自己没有能力,没有爱的能力,没有保障孩子一生幸福的能力。

         有一款APP,是可以隐去真实私人信息的一个互动线上场所。人们会在上面留下自己平时在别的地方不能说的话。有一个妈妈说:“我带孩子内心真的好累,压力好大,快要崩溃了。”后面有一个括号(不能跟其他人说)。

         可以想象这位妈妈平时在朋友圈晒的照片可能都是孩子吃、穿、住、玩。家里也许看上去都很好,但是她的内心,却顶着别人不能明白或者说,别人帮不到的压力。

         这种压力,来自爱。

         这种压力,来自于爱孩子。

         这种压力,使我们都成为了孩子爱的奴隶。

         有什么可以把我们从这样的压力里解脱出来呢?

         爸爸们呢?至少妈妈们还有一个表达的习惯。爸爸们虽然不说,但是心里除了孩子,还有妻子的压力要面对。他很想给自己的孩子一个每天幸福的现实,给孩子一个一生满足的教育,可是,真正要面对的,也正是自己。自身的不足,自身成长的局限。另外,还有如何和妻子相处,和孩子的母亲一起配合。这些都是爸爸们以前没有学过的,不会的。甚至于在自己成长的家庭当中也没有体会和经历过。

         于是,只好,把头埋起来,跟着大流,外面说要怎么做,家人说要怎么做,别别扭扭的执行。本来是孩子小时候最好玩的几年,就这样别扭着过去了。父母心里的爱,被榨干了,只剩下一个声音:“快点长大吧!”

         长大了,我们就可以放松放松了。

         在孩子最好玩的几年,父母却没有玩的心情。爸爸忙着工作,压力大,一回家,只觉得孩子很吵,或者好一点的陪着玩一下,就玩不下去了,想到烦心的事,于是走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回到手机、游戏里去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