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里的一盏明灯清风不识字精品杂文选集

牙膏不是全白的

2020-05-14  本文已影响0人  冯俊龙

在《简书》认识蒋坤元,这位作家中的老板、老板中的作家,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以前,在《简书》混得久的简友,都知道“蒋无李”。

幸好是看字,要是听人口说,可能很多人都会说“蒋无理”是一个人,甚至是个无聊的人。真实的“蒋无李”是三个人,而且是三个著名的人。在《简书》,神一样的存在。

他们,现在,都在。

对,敲下这几个字,有些勉强。

因为,“神”一样的存在,会让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的人,有些,不自在。

我认识这三位。

先说让人容易“误入歧途”的“李”吧。

不是“理由”的“理”,是姓李,李砍柴。提起砍柴,想起“十年砍柴”。十年砍柴是写文章的新闻人,我以为李砍柴就是十年砍柴。等我和他接上头,问,不是。

但李砍柴不是浪得虚名,“前新华社记者”这一项,足可以让你刮目相看一直不厌。不过,“神”没有让你一直盯着看的机会,李砍柴忙得脚不沾地,他拿着预支的高额稿费去旅游,我看见他的时候少了。

再说中间的“无”。

《简书》真是个让人感觉性别错乱的地方。这个“错乱”,已经到了使人崩溃的边沿。李砍柴的头像,可以说是青春少年,也可以说不是,更像美少女,后来才确认是男性。

无戒的简介里自称“大叔”。

你见过“女大叔”吗?

“无戒大叔”分享写作课时,居然是女声!

等到有幸识得庐山真面目,“大叔”是个美女!抠脚大汉变美女,是不是让人有崩溃的赶脚?!

接下来的蒋坤元,终于可以让人稍微放心:明明白白的男人头像、清清楚楚的个人简介。

是的,顺着我的文字去《简书》搜索的简友,发现简书蒋坤元的头像已经变了,就在刚才。变成了一本书,书名叫《沉到河底就能采到珍珠》。

蒋坤元是江南人,“日出江花红胜火,能不忆江南”的江苏苏州人。

江南不但风景美,人的综合素质也高。

特别是像拥有200多万简书钻的蒋老板,“小说家,厂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协会会员”这样的身份,其素质、人品、其他,不该怀疑吧?

半年多前,也就是晓得“蒋无李”不是“蒋无理”这样看似无聊的一个人,而是三个“神”的时候,“神仙打仗”了。

奇怪的是,《简书》里很多真正的大咖,比如,唉,不说也罢,反正不是我,对这场“简书大地震”保持缄默。而这场“地震”剧烈震动之后的结果,是市值两角多的简书贝开始下跌,直到今天的不到一角。当然还包含其他原因,并且,我不是《简书》里的“神”,真不知道简书贝为啥要跌?我衷心希望简书贝的价格往上升,因为我给我老婆说,我在简书里储存有一笔巨款,这笔“巨款”能够让我们晚年生活无忧,她一直都相信。

后来,对蒋坤元开始关注,但不多。

我不知道该如何定位蒋坤元。也就不知道该如何称呼他。

引起我困惑的,不是我看蒋坤元的作品不多,而是我看包括《简书》在内的作者的文章不少。

也许是我自己掏钱买的书少,这些年又没有做和文化相关的事,或者出书不收稿费还有可能倒贴,又被写书的作家朋友看成是浑身沾满铜臭味的人,得到“友情赠送”的书籍日渐减少,只好进行免费的电子阅读,网络让我把脑子读坏了。我实在分辨不出现在那些动辄署名“世界著名作家”、“全球华语大奖赛获得者”、“全国优秀作品获奖者”的“作家们”,有哪些地方比我知道的那些作家们更“优秀”?

有对比才有区别。

但对比也需要标准。

牙齿白,是因为嘴唇不白。一个嘴唇苍白的人,只能看到黄牙齿。

和蒋坤元加了微信,才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但我又是不轻易叫人“大哥”的人,想叫“蒋总”或者“蒋老板”,人家又是写书的人;叫“蒋老师”吧,人家可是企业家。

我是山里出来的农村娃,怕在叫“蒋总”或者“蒋老板”的时候,人家说“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写的文章”?在叫“蒋老师”的时候,人家又生气:“你是不是说我生意做得不好”?

凡此种种,实在两难。

但熬夜惯了的我,总是在凌晨三四点钟,在微信朋友圈看见“蒋坤元”冒出来,不管看还是不看他发的内容,我心里都要滑过一个念头:“蒋老师也是夜猫子”。

看他的信息多了,才知道原来是规律作息。这是人家新的一天的开始。

等我要去上床睡觉时,蒋坤元已经要去村里的佛堂念经了。

不知是写在文章里,还是和简友闲聊,我似乎说过“姓蒋的去念经的时候,我才上床睡觉”这样的话或者写过这样的文字。

其实,我也是皈依居士。佛历2543年,清定上师摸顶赐名,取法名智备。

我对我的随口胡诌羞愧。因为看蒋坤元几乎日日如此,我虽然不管是调侃还是乱语,那句话多少都带着不尊重。

那时,我开始称呼蒋坤元为“蒋老师”,虽然直面的时候基本没有。

《简书》里藏龙卧虎,写作大咖一拔一拔,如韭菜般生长起来。

但我看蒋老师好像没“割韭菜”。

也是,自家的“肉包子“都吃不完,来割《简书》的“韭菜”作甚?

我毕竟是做生意的人,想事老是首先拿价值来衡量。

这不但让自己讨厌,也让别人不乐意。

做生意的人,特别是我这样开店的生意人,其实眼光狭隘得很。这也是我断然关店歇业的主要原因。

不过,《简书》改变着我。

停业一年之后入驻《简书》,简友的单纯和热情感染着我。

断断续续加入关于简书的群,让我认识了更多的人,也看到了更多的作品。

发现蒋老师的文章,写的题材和我写的一样。他在《简书》里的文字,数量在增加,然后又减少。便增加关注,原来,他出书了。

忙忙碌碌浑浑噩噩,日子在睁眼闭眼之间消融。有的人在岁月里收获,有的人在前行中失去。

上月的某天凌晨,在《简书》收到蒋老师的简信,是一个链接,说是把我的某篇文章发在他的《正翔语》里。

我知道那是蒋老师的公众号,似乎还有一个名字叫“一百贝”,他在朋友圈天天发。这个公众号主要发简友的文章,蒋老师好像还自掏腰包奖励作者简书贝。在《简书》里经常看见有简友为自己的文章被“一百贝”欢呼雀跃。

正写文章的我,准备在天亮之后再看。

天亮了,我睡觉了。

后来,也想起过“一百贝”的事,但我自己也有几个公众号,还有公司的事,忙得眼睛都生涩起来。

但再忙,也要听《简书》里的「谈写作牛人堂」分享。这些“牛人”的分享不但免费,还质量蛮高。

几天前的周末,照常进群免费分享牛人精华。

开始之前,看见一个链接,是一年前第36期的「纸上电台」分享,我随手转到文件库里储存。

昨夜听完《十点读书》,点开这个链接。

第一次听到蒋坤元老师的声音。

一个男人的奋斗、一个企业家的情怀、一个作家的梦想、一个儿子的责任、一个父亲的希望、一个简友的形象,第一次立体地出现在我眼前。

默默地找到《正翔语》,点开那篇我自己的文章,熟悉的图片、熟悉的文字,让我默默地想,制作我这篇文字的那个人,是不是也像夜深人静的我,伏在电脑前制作别人的文字?

我在微信里给蒋老师留言:“感谢蒋老师对我作品《鸟叫》的推荐。”

看时间已经是早上七点,再一次点开「纸上电台」的分享,在蒋老师带着江南口音的普通话里,我打开牙膏漱口。

牙膏不是平常的白,而是绿中带红和黄、红的条纹,像天空中的彩虹,正要斥责“妖精”的女儿,但突然嗅到味道特别舒服。

不但味道好闻,镜子里的我张开的嘴里,牙齿仿佛比平日里白。

于是比平时刷牙多用了几分钟。

牙膏的颜色白是传统,不白是创新。它的本质就是用来清理牙齿的污垢,帮助保护、洁白牙齿。颜色外貌,或者味道,只是促销的噱头。

每个男人都要热爱家庭、热爱亲人、对儿孙负责,有小爱才有大爱。口口声声说爱世界的人,不一定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孩子的成功才是家庭的成功”、“尽量用自己的能力,让亲人们吃饱穿暖”,这些朴实的话语,是发自内心的善良。无数这样的善良,才会组成一个和谐的世界。

过去的单纯,给了我们陪伴和信心;未来的变幻,带给我们创新和勇气。

漱完口,我又坐回电脑前。蒋老师又要出书了,我也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