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研修日志
经过了第1周的纠结,迷惘,急迫,这一周感觉心比上一周静了很多,也淡定从容了很多。可以安心的做自己手边的工作,孩子也可以适应这里的节奏,可以自己在房间或者跟老师小伙伴一起画画,做灯笼,读书。因为要过中秋节了,大家都在有序的忙碌。各个老师,各个班级都在有序而热烈的准备。
第一,学生工作。周一下午的时候,忙碌的赵老师又一次对我进行指导,要我在做好录音整理工作的同时能够全面的参与班级工作,不能和学生疏远,估计我再次走上讲台,说实在话,因为第一次的课的不成功,我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对于再次上讲台心理是很害怕的,可是赵老师说,就是在一次次的讲课过程中才能提升自己。她还鼓励我不仅要看她的班,还要关注亚军老师的班,注意观察她和亚军老师每天都在干哪些具体工作,是如何处理班级事务和管理学生的。通过这一周的观察,我发现,我们这里,不是老师至上,也不是学生至上,而是师生达成的临时性共识至上。在对学生的管理和事件的处理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中午会带学生吃饭,或者晚上会送学生去宿舍睡觉,所以,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任务(姑且让我这么说吧)完成了,可是,中间处理的方式还是有待改善。比如,对于学生上楼梯和坐电梯时出现的不遵守纪律的情况,除了小声,私底下提醒外似乎就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包括在陪学生吃饭的时候,赵老师,不能让学生有监工的感觉,要让他们觉得我是陪他们吃饭而不是看他们吃饭。我也尽力去做,可是感觉这方面还是分寸感把握的不够。总觉得自己现在学生面前不够自信。我个学生吃饭很难,我私下跟他说过,他看起来也是挺愧疚的,也能感觉到他是发自内心想要改正,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还是吃得很慢,不知道怎么处理,既不能当着大家的面批评,私下说着也似乎也不见效果。跟赵老师交流,她说如果是极个别吃饭特别慢的,那就让他慢慢吃吧,之前有个学生就是吃饭好慢,专门有个老师陪着他在哪里。可是,有时候想着,学生少老师多的话可以这样,如果学生多了顾不过来呢,还有就是他这样会不会传染给其他同学。目前也没想到啥办法,想着还是要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吧。还有一个学生,晚餐为了喝一碗面条,就在那里一直等,等喝完面条时间已经比较迟了。这个处理着也是比较麻烦,从学生角度来说,人家想喝碗面条也没啥错,可是为了一碗面条迟到是不是合适?到这里之后,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站在学生的角度,真的是不容易处理。我们说老师要尊重学生,之前可能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真正要做到真的挺不容易。
第二,课程方面。这周继续听晨诵课,主要是赵老师和春燕老师的。各有千秋,春燕老师晨诵总是给人那么地轻松自由,在不知不觉中就把学生带入了诗歌,诵读,诗意的理解,感情的把握都十分的到位。感觉橄榄树的孩子好幸福。赵老师的晨诵,相应对于诗歌理解的层次就要高出很多,他们一直在讲时光节后,所以初中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流逝还是很能有感觉的。不过初中孩子的诵读似乎没有小学的孩子那么好,他们可能是大了羞于表达,也可能是引导的不到位,赵老师专门在一个自习课上给我留了十分钟,我按照我的方法试了也不是很好(原本以为自己吟的好就能够带好学生)。可能是因为第一次上讲台留下了心理阴影,第二次带学生晨诵的时候,明显自己就感到心虚了。很多东西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亚军老师晨诵课也听了,他们吟的是《诗经》,我的感觉是亚军老师吟的很好,张口就来。这样的话,学生带着相应会好些。之前对于晨诵吟诗的看法这次发生了的变化,诗歌还是需要吟出来的,吟着吟着感情就出来了,最近一直在喜马拉雅上听候长缨老师的吟诵,等自己也能吟的张口就来的时候,再试着在海螺上一节晨诵课。这周还进一步熟悉了备课的流程,课要提前备出来,挑战单学生是头天晚上才能做出来,然后把具有代表性问题的挑战单出示到ppt上。课堂从学生的挑战单开始。之前赵老师说我上的第一节没有学生的维度,我听了两边我的课堂录音,没有明白,这周我慢慢想明白了,是学生维度不够,不能按照自己心中的标准答案来一步步地拔学生,这可能是之前在其他学校上课上惯了,因为之前的课堂是要直接面临考试的,尤其是高考。周二下午吃饭的时候,跟亚军说起来,他说,就是,你有个目标在哪里,不是标准答案,你要听听学生怎么说,不是按照你的思路把学生往上提,而是听听学生在说什么,看如何通过他的思路达到那个目标。我瞬间就明白赵老师说我没有学生维度是啥意思了。这周就上了四天课,赵老师讲藤野先生的时候我替别人值班。听了七年级的三节新闻课,两节董老师的,一节亚军老师的,总体感觉是亚军老师的课节奏更紧凑,目标更明确些,董老师的课知识量很大,自己感觉就是目标性不是很强。比如课堂上放视频,,不是不可以放视频,而是要考虑放视频的目的,不能为了看视频而看视频。要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一上课就感觉到挑战单的设计太重要了。问题的设计既不能重复又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要有梯度。总之,前路漫漫,继续修炼吧。
第三,说说录音,最近把中国哲学的特质这本书录音整理完了,收获真的非常大,不仅对中国的哲学而且对西方的哲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对于中国的儒家学说有了系统的了解。最颠覆我的是对于传统的唯物史观产生了怀疑,记得在大学的时候,外国文学老师就谈到不是时势造英雄,而是英雄造时势,当时觉得这个老师太差了吧,基本的哲学观世界观都错了,那还要怎么讲呢。可是当他问出,你们说是毛泽东开创了一个时代,还是时代造就了毛泽东。那时候不是很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当王校用第一性和第二性来说明这个问题的时候,瞬间就明白了。今天读来更加理解。这其实是在强调人的力量。很多时候,我们过多的关注了环境的,外在的力量,而忽视了或者说是低估了人本身的力量。这个太重要了,很多时候出了问题,不去想自己能做什么,而是想是什么在外的原因造成了这些问题呢,我想这是个价值观的颠覆。仅仅这一点不管是在教育上还是其他工作上都至关重要。这大概也是哪吒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为啥呢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可是,那句话大多数人也就是用它打打鸡血罢了,过后还是一地鸡毛。可是,不是的,这真的是在强调人的力量。我不是说环境不重要,而是说环境应该是第二性的,人应该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我从这本书中读出的对我来说影响很大的一点。从长远的历史发展上来看,历史有必然性,可是仅就某个历史时期来谈的话,历史其实是有偶然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