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辩哲思今日看点

最好的修行是,且把此生风景都看透

2017-01-17  本文已影响179人  凌星虹

好朋友几个聊天的时候,英子苦恼地说,母亲一个人在农村生活,她不放心,把母亲接了过来住。可母亲没住一阵子,就说浑身不习惯,闹着吵着要回乡下。

一回去,稍有风吹草动的小毛病,就打电话来诉说,怕自己可能得某种大病了。英子吓得扔下电话就要往家赶。结果带她去医院一检查,根本没啥大碍,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

英子在家陪了母亲两天,临行的时候,叮嘱她要照顾好自己。可她却说:“这么老了,都快死的人了,还照顾自己干啥!”

英子被这句话噎住了。平日里,母亲就时常把这类话挂在嘴边,常常念叨:“我这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说没就没了……”英子听了,每每心中难过,要使出浑身解数安慰她。

身边的阿华听了连连点头,说她深有同感。她说以前最怕奶奶说:“我可能活不了两年了……”她听着就想哭,但也只能笑着,每次都嗔奶奶:“您放心吧!您的日子还长着哪!”

想着法子逗奶奶转移视线,可老人家一有机会就叨叨这句话。奶奶说这句话说了好多年,终于不用再说了。但她的话已成了阿华心中,对奶奶的一种回忆。

没想到这话题一抛出来,还没个完了。小芙立刻接上:“唉,我公公就表现得特别的明显,一有病痛,就说要上医院。检查了没啥事,连医生都说可以回家静养,他却非要住院!”

如此一来,子女们轮流陪伴照顾,几番折腾,大家都累。可老人家要住院,觉得住在医院里放心,你不让住就是不孝顺了。

唉,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大家应该都对《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印象深刻吧!它令无数读者为之倾倒。闻一多先生誉它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它发出的千古同一问,一下子击中了人们的心,令人心生震憾:“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你以为一生有多漫长,其实转眼灰飞烟灭。你觉得你的一生就是整个世界?可你明明又知道,在你身后,太阳照旧升起,江月年年依旧。

到时,只有“自己”不再感受得到。时过镜迁的,将是“自己”。这样深沉的恐惧,“自己”意识到了,可还是无法挽留时间的脚步。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人为了青春常驻,在“长生不老”上下尽功夫。历代多少帝王,摆脱不了这深沉的恐惧,为了所谓“长生不老仙丹”,尝试炼制各种丸药,甚至不惜祸国殃民。但终究,一个个都成了历史。

所以,再残忍,莫过于时间了。可是,我们又能奈它何?

前几天,有个小兄弟半开玩笑地问我:“你那么爱看书,说说看,这世界上到底有没有轮回?”

我立刻清了清嗓子,正色地说:“我相信有。”

他一怔,怀疑地看着我,呲牙咧嘴地笑:“有?你怎么知道有?”

我特真诚地看着他说:“我相信有!”

“既然你相信有!那么,有些人觉得对自己这辈子很不满意,是不是就可以早点自行了断,好到下辈子去生活呀?”他挑衅地说。

“如果早点自行了断的话,那他下辈子,会过得更不满意吧!”我早知道他要这么问,说得很是慎重。

“为什么?”他见我那“装逼”的表情,不得不敛了神色追问。

“因为这辈子是他的功课,他必须把这辈子的难关攻克了,才不会遗留到下辈子!”我继续“装逼”着。

果如我所料,他听了再怔了一怔,然后就是“哈哈哈”大笑三声。最后“咬牙切齿”地对我说:“要不是我书念得少,我还真被你骗了!”

哈哈哈!我不由也在心中大笑三声。感谢我自己书念得少,可以就这么被自己欺骗了,而且还很心甘情愿地被骗。

记得有一次,儿子在吃饭时,就突然像想起什么重要的事,停下来,认真地问我:“妈妈,你说人死了有没有灵魂?”

我笑了起来,就连初初懂事的孩子,也会渐渐开始对“生死”这个大问,有所好奇和探索了。于是很诚实地回答他:“这个问题,妈妈现在回答不出来。”

他就自己以问作答:“是不是死了才知道?但死了,人又不会说话了?”

我说:“是的。但我们可以相信有灵魂,这个灵魂会活在爱的人心中,永远不死。”

一辈子太短,该当好好珍惜。好不容易来这世上走一遭,如果我们能够把所有的经历当作财富,把所有的磨难当成“作业”和“任务”,一个个闯关,是不是前方都充满希望呢?

这类看法,当然不是我杜撰,有很多的书宣扬这类观点。如果说它只是一种说法,是为了安慰世人的,抑或说是为了欺骗世人的,那我反正选择了相信。

因为如果秉持了这份信念,在这一生中,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将只感到失败和受挫,不会就此一蹶不振;不管遇到多么心塞、多么不平的事,也只会是失望和失落,而不会选择绝望和堕落。

我想,假若秉持这份信念,在人生最后的关头,是否,仍会保有一份从容与希望?

杨绛先生在96岁高龄时,写下著作《走到人生边上》。她首次坦陈自己对于命运、人生、生死、灵与肉、鬼与神等根本问题的思考。

在书中,她提出设问:“我们生存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能是世人的归宿处吗?又安知这个不合理的人间,正是神明的大自然故意安排的呢?

她的结论亦是:“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合理的价值观。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但不相信“灵魂不灭”的人们也可能很“珍惜”生命,可能会说:人活一世不容易,几十年顶多上百年就完了,该当及时行乐。该吃就吃、该喝就喝,想那么多干嘛啊!

可是,有些人往往更容易放弃人生追求,满足于及时享乐;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更容易心生恐惧,害怕时日无多;在遇到难关时,更容易灰心绝望,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那杨先生到底相不相信灵魂不灭呢?在书的末尾,她写道: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同样,追溯到2500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苏格拉底,也同样发出了“我知道我一无所知”的感叹。

古来智者如是。

那么,我们又何必苦苦执著呢?还是就把这份答案,当作是人生最后的奖励吧!

在这一程,我们该干嘛还干嘛,去仔细体会每一份感受。比如,这一刻,我只想记住自己想记住的、相信自己想相信的、去爱自己所爱的,然后选择忘记自己想要忘记的、永远学不会自己不想学的事物……

在这过程中,每个人当都在形成着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着,其实真的都在学习中。

一辈子,短短百年,是要活出自己,发光发热;还是只要悄悄地经过,不带走一片云彩?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见解与活法,到最后承担责任与后果的,也只能是自己。

只是记得,别一直在“悄悄地经过”,又在最后关头恋恋不舍,渴望能多呆一会,抓住一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

把此生风景都看透,且从容。就是最好的修行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