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孩子的闪光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7215/8244190749f4c194.jpg)
很幸运,今年带的班里有两个学生,是同事的孩子,按理说,一视同仁,天经地义,但是将心比心,特别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孩子如果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成绩也不错,那么,在学科老师的偏爱下,说不定还能更加努力,不为自己考虑,为了家长的期望值和虚荣心,可能会挖掘孩子不少的潜能,让孩子在较多的呵护中,更为优秀一点。
然而,老师的偏爱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孩子学习成绩如果一般,还有一些小毛病时,老师们会看到孩子的不足,放大孩子的问题,家长一听到孩子的表现异常,着急,生气,焦虑,家长与孩子之间假如缺少沟通,理解,包容,那家长的教育会出现错误的评判,或者苛刻的呵斥,如此下去,孩子学习动力减弱,学习信心受到影响,学习成绩也会跟着下滑。处在叛逆期的孩子,与家长的相处就会向着炮火前进,这样与学习于事无补,反倒不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
与此相反,我觉得老师的孩子,应该放在一个远离老师家长的学校,要不不要太多与孩子任课老师交谈孩子问题。有时候,孩子要学会自己认识自身问题,要知道自己发现自我不足,要懂得自己矫正不良习惯。有了家长,老师在身边,眼皮底下,尤其是任课老师就像窃听器,随时监控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外向型的孩子,可能对此不会在意,如果孩子过于敏感,那么,对每一个老师就会特别在意,殊不知会老师面前一套,老师背后却是另一套。如此下去,钻的是空子,影响的却是孩子的成长。
其实,我觉得放大孩子的闪光点,最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无论是什么样的学生,哪怕是老师的孩子,或者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孩子在求学生涯,认知还很单纯,学习培养的是兴趣,激发的是潜能。在学习过程中,老师不要把大人的思想,眼光,认知和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幼儿园孩子就是不知道1+1等于2,初中孩子也有他们学习的短板,还有他潜能的局限性,不可急于求成,也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立竿见影。花有花期,孩子也有他学会知识的时期。陶渊明说: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放之而后解。做老师的,为何要非逼着孩子在当下全盘学会记住呢?
放大闪光点,让孩子学得快乐,这是激发潜能的最好方法。爱屋及乌,学生爱学对他好的老师的课。爱学才有可能有兴趣,才有学会的可能。当真的学不懂的时候,不可操之过急。允许孩子优秀,就必须不要嘲笑孩子学得不好。对考试成绩较差的孩子,用爱心,细心,信心,耐心,恒心,感化,感染,激励,鼓励,帮助,引导,呵护,让孩子学有所获,乐在其中。今天激发不出潜能,刺激他,不放弃,记得赶路,说不准孩子还能在成长中留住最美好的记忆。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7215/11607023c85aa98b.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