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他比帮他更重要
咨询当中有很多这样的来访者,往往他在生活困境当中不知道该怎么办,生活就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出来个头绪。
而咨询师也有可能会被他带走,也有可能会在陪伴来访者的过程当中会对来访者有评价,有自己的评判和否定。也有可能会着急急着想帮他,急着给他出主意想办法。
这就是咨询师的过度卷入。当然这个卷入也有它的正向的部分,说明我们对于来访者很慎重、很负责、也很想帮他。
但是这份卷入往往会让我们很无力,也会产生对自己咨询能力和效果的质疑。
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的觉察,放下稳住自己,问问自己:我的这份着急来自于哪里?这些事儿是谁的事情?我们是否真的看到来访者这个人?他带着这样的困惑而来,他希望我们看到什么?他希望我们什么样的陪伴?在问题倾诉的过程当中,他背后的情绪是什么?感受是什么?需求又是什么?什么是他遇到的卡点和难点?什么是他你眼前最需要去解决的?
我们是否真的看到他、懂他、理解他?是否真的看到这一件看似糟糕事情背后,他的勇于承担、他的认真负责,他对孩子的这份爱、对于家庭的这份担当?他的不容易,他的努力?
还是只看到他对孩子的态度不是那么理想,他仍然没有达到我们的期待,他怎么能这么对孩子?他怎么就没有更好的关注的孩子?怎么没有体会到孩子的感受,没有给到孩子更多的肯定?
当我们内心有很多对来访者的不接纳,有着自己的评判和价值观有我们的预设,那我们就很难真的贴到来访者 去用心的倾听他,感受他,理解他,跟他是一伙的,跟他同频共振,跟他感同身受。
其实在我们觉察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就会感受到,但我们急着把来访者的困惑和问题就如同接过一个包袱放在自己肩上,可能我们会发现我们并不一定比来访者做得更好。
当带着敬畏之心。带着未知、好奇,带着欣赏、肯定去问问他:这么不容易,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最不容易的是什么?最难得的是什么?你最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又是什么?周围的朋友怎么看你的这个状况?他们又会给你什么样的建议?孩子们会怎么看自己的爸爸?他们会认为自己的爸爸有什么优点是别人爸爸所不具备的?……
在这些来访者的优势资源被逐渐的澄清,一点点的强化和扩大的时候,来访者的赋能感就会逐渐的增强,他也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动力,勇气去面对和解决眼下的困难。
也许再回头去看看这个事情,依然没有之前自己那么多的情绪,那么多的无力和无助了。
有时候在咨询当中,懂他比帮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