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号暖阳录共觅美好专题

日拱一卒(9月8日)

2021-09-08  本文已影响0人  BL冰蓝世界
韧性城市

今天看了一篇关于介绍“韧性城市”的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结合自己的理解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顾名思义,韧性城市好比一根橡皮绳,在外力下既能拉长,也能收紧,最终自动复原。说白了,就是系统提升城市应对危机能力,即使遭遇灾害,也能张弛有度、从容应对,并且迅速恢复。

提及这个话题,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年关于市政建设比较火的一个词:海绵城市。它主要是以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为主,通过新建扩容、改造升级等手段提高城市泄洪排污能力,就像海绵吸水一样,把强降雨形成的大量雨水吸纳进地下,然后经由地下管道排放出去。

韧性城市和海绵城市一样,都致力于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是个比较小众的研究课题。之所以引发关注,频频出圈,大概率还是因为前段时间,各地暴雨洪涝灾害频发,一些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严重不足,被突如其来的风险打个措手不及。特别是在郑州、新乡两地的特大暴雨灾害,直接导致将近300人丧生,损失惨痛,教训深刻。

在这种背景下,建设韧性城市,提高城市防灾减灾和应对风险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也格外迫切。那么,和海绵城市比起来,韧性城市又有哪些不同呢?对此专家解读说:韧性城市的建设理念,更倾向于采用“蓄、疏、固、垫、架”等综合措施,整体上、多层次应对灾害。

它不仅要求应对灾害的“抵抗力”要强,而且灾害过后的“恢复力”也要强。比如,经历强烈地震后,24小时内供水就能得到保障;特大暴雨后,地区供电能够快速恢复等。安全领域有个概念叫“安全冗余”,就是用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可靠性。这就要求城市在建设电站、水站等生命线工程时,更加注重分布式布局。

但是,城市建设不可能全部推到重来,如何在现有城市基础上打造韧性城市呢?专家继续支招:韧性城市建设其实就是对城市进行“体检”,诊断出薄弱环节后,再有针对性地改善“体质”,从而提升城市“免疫力”。

可见,韧性城市是一项多主体、多领域共建,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城市的管理者要有前瞻性眼光、超前性规划、人文化关怀、智慧化建设,就像一位网友概括的那样:让规划更前置,让城市更智慧,让市政更温暖,让百姓更安居。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时候,提出过一句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期待这一天早日来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