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准备了一周的课今天终于得以在课堂上呈现了。
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才发觉自己今天的公开课状态太放松了,学生们给力,教师就能顺畅进行教学。
课后,老师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我自己也一直在思索着这堂课的优缺点,现总结如下:
一、单词教学
在学习本课的新词toy时,我将它与boy进行了读音上的对比,我想这样应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记住它的读音。事实证明:这个词在学过之后学生再没有问这个词的发音。
而相比之下,under和behind两个词的学习时,我着重关注了这两个词意思的理解,而对于读音既没有对比学习,也没有拼读学习,只是机械地让学生们反复练习,学生的记忆效果不好。
所以我想,我们常说要在情境中学习单词,其实是对单词意思的理解,而一旦忽视读音的记忆,学生对该词的掌握可能就只会停留于翻译上,这也就是马主任说的教学中问题之一:重读写轻听说。因此,强调情境中学习单词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单词读音的学习。
二、课堂口语
大概是今天的状态太放松,太投入了,以至于我在课程后半段没有注意到我应该使用英语。这也就暴露了一个问题:我平时上课时使用口语频率不高。
三、课堂评价
在整堂课中,我对于学生表现评价仅限于语言上的,也就是口头的。因为我是比较排斥课堂上总是物质奖励的形式。但是除了物质奖励,我却没有认真思考其他形式的鼓励和评价。现在想想:既然有小组,就应该给小组有一定的评比,这是整堂课缺失的部分。
四、情感教育
我在最初选择课题的时候更偏向于后两个模块,因为我考虑的第一个点就是德育的渗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确定第八模块,我还是结合文本内容把德育放在了感恩教育上,又通过介词的学习把收拾整理物品这个习惯的渗透贯穿始终。这是我自己比较满意的一点。
五、有关整合
从一开始接到授课任务,我就被要求上的是一堂单元整合的课,但是对于本模块的整合,我觉得自己做得还是不够。首先,在第一单元活动二到第二单元活动一的衔接几乎没有,这一点我在授课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我没有思索出与前边相关联的过度话语,所以导致很生硬地就进入了练习部分。
对于整合,我觉着应该是能够围绕一个主题且相关联的来进行的。就像我们听的张廷廷老师那节课,两个单元都是围绕一家人的旅行,很自然地就能联系在一起。
总之,我们在单元整合这条路上才刚刚起步,一切都是探索,如何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整合还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
这一部分是我最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还是我没有做好准备工作。
在板书的设计上,我没有打开思路,更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备好这一环节,所以导致授课过程中没有及时书写板书,当想起写的时候,发现活动黑板不好用,我也没有提前试写,于是呈现了歪扭的书写。
说到底,还是在备课环节做得不够,备教材、备学生、备每一个环节。所以我切身感受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只有预设的全面,才能有生成的自然。
虽然说没有完美的课堂,但是在课堂上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追求完美,只有教师用心地备好课,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