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瞻阅有感 感悟道的方法,修正认知
原文 第十二章 四十九言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清有感:此章,本师圣德道祖:以阐述人之五蕴、六根,所感受到的六识现象及所形成的六尘表相。惟将鼻舌归而为一。
即五蕴:色蕴、受蕴、想蕴、形蕴、识蕴。
五根:眼、耳、鼻舌、身、意。
五识:眼识、耳识、鼻舌识、身识、意识。
五尘:色、声、香味、触、意。
此章所阐述之真义,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之真义一致。
世人,皆以外在的感官感识,来认知宇宙万物。殊不知,外在的感官所感识到的认知,皆为人们所得之表相、假象。
而且所得认知,也仅为感官所感识到的,有限范围。即使以当下的科学技术,所得的认识,也仅为浩瀚宇宙中,渺小到不值得一提的认知。
五色令人目盲。人们,皆以外在感官眼睛——视觉,所看到的形象为真实的,并以此来认知宇宙万物,殊不知,由此所得到的认知,仅为表相。
也正是因此表相,而滋生的贪执、妄念,障弊了人们的内在,对宇宙万物之本质的认识,所以人们就如同盲目一般,无法认识到宇宙万物之本质及道之真义。
人们,皆以外在感官耳朵——听觉,所听到的声音为真实的,并以此来认知宇宙万物,殊不知,由此所得到的认知,仅为表相。
也正是因此表相,而滋生的贪执、妄念,障弊了人们的内在,对宇宙万物之本质的认识,所以人们就如同失聪一般,无法认识到道及宇宙万物之本质真义。
人们,皆以外在感官鼻、舌——嗅觉、味觉,所嗅、尝到的香、味而产生的愉悦为满足。
殊不知,由此所得到的愉悦,仅为表相。也正是因此表相,而滋生了人们对口、鼻欲望的执着,导致人们执着追求,更加强烈的物欲感受,尽而滋生贪执、妄念,造作妄为、恶行。(如:浪费粮食、杀生、过度捕捞等等)。因所滋生的妄念,而障弊人们的内在,对道及宇宙万物本质真义的认识。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人们,皆以外在身体的感受——触觉,而产生的愉悦,为满足。殊不知,由此所得到的愉悦,仅为表相。
也正是因此表相,而滋生了人们,对身体触觉,欲望的执着,导致人们执着追求,更加强烈的物欲感受,尽而滋生贪执、妄念,造作妄为、恶行。(如畋猎嬉戏、情欲等)。因此所滋生的妄欲、恶念而障弊,人们的内在对道及宇宙万物本质真义的认识。
人们,皆以获得更多的金钱、财货而产生的愉悦为满足。殊不知,由此所得到的愉悦,仅为表相。
也正是因此表相,而滋生了人们的贪婪,因贪欲而滋生嫉妒,因嫉妒而滋生瞋恨,因瞋恨而滋生愤怒,因愤怒而导致人们心性大乱失去理智,造作妄为、恶行,酿成恶果。
岂不知,五根、五识所得之表相,而形成五尘的各种感受,所滋生的贪执欲乃万恶之首,令人们内心,妄欲丛生,恶念频起难以自控,导致造作恶行。
人们被如此的表相、假象,所滋生的妄欲、恶念障弊,又怎能感悟到、认识到,宇宙万物及——道之本质真义呢。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所以,得道证觉的圣人,开化引导世人,要修学正法,去欲还本,以眀辨是非善恶,增益正知、正念、正言、正行。
以此减少消除,因外在感官感受,而产生的贪执、瞋恨、愚痴等妄欲。以达到,无有妄欲、妄念、妄行,尽是正念、正言、正行的清净无为之正身。尽而,得道证悟,归复本源。
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仰叹本师圣德道祖极致圆满之正等正觉。
弟子道清虔诚顶礼本师大圣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三叩)
弟子道清:瞻阅本师圣德道祖之圣典,记录所感与大德先知、师兄们共同修学,还望大德先知、师兄们不吝赐教,后学道清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