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的妈妈们
文/一起勇敢
五点半下班,阳光还余光闪烁,路面的树披上绿油油的叶片,精心装扮自己迎接盛夏。风轻抚在脸上特别舒服,心也舒服的多。
骑车走在路边,阳光从树叶缝隙洒下来,淋在身上充满能量。心也乐开了花。
十字路口红绿灯,停下来,骑车队伍排着队。旁边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妈妈回头满脸焦虑的给儿子讲着学习,儿子一脸无奈的点头,孩子的身后背着沉重的书包。
此时这位妈妈的心里是不愉快的,孩子的学习影响她的情绪,她哪有心思欣赏美丽的花开,也不会感慨孩子已经健康长成帅气的初中生。满脑子都是成绩不好,未来灰暗,孩子也因为成绩不好,好多心事无法和父母诉说,分享快乐不可以,因为成绩不好,分享悲伤不可以,因为成绩不好,分享恐惧不可以,因为成绩不好……仿佛这一个尺子,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只要这一项不通过,其他再好全白搭。
如果给家长说不要用孩子的成绩来衡量孩子,家长会觉得跟你毫无共同语言,大家都在努力奔跑,孩子已经落后了,惶恐笼罩,你跟我说,向前跑不重要?没有时间和心思一起欣赏路面的花开,只会觉得花的美丽会浪费孩子的眼睛停留在上面的时间,影响跑步的速度。
骑车继续向前走,从身旁过来的电车同样的情景,也是妈妈边骑车,边回头带着愁容,给孩子讲学习,孩子无精打采的低头回应。
怎么这么多家庭,都画出一样的画面?
女性的情绪,是容易被牵制的,女性引导孩子,更容易制造孩子的焦虑,尤其严格严肃,高标准的女性。紧张的环境孩子的杏仁核会收到影响,处于防备状态,时间久了,孩子会被影响。男性带孩子的时间太少,参与度太低,哪怕有时间参与,被急躁的妻子哄走,她亲自登场指挥。
带孩子的妈妈聚在一起,会倾诉很多不如意,制造者都是孩子。可是,谁痛苦,谁改变,为何让孩子改变,来治疗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病,在孩子身上开刀?还一个劲的埋怨开的刀没治好妈妈的病,必须继续治疗,甚至延长手术时间。
有谁真正关心过孩子,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家长谈成绩,老师谈成绩,亲戚谈成绩,孩子们被这个话题淹没,大学毕业,被工作淹没,然后被家庭淹没。一辈子都在紧张的不被淹没,然后拼力挣扎,直到死去……
走在同样回家的路上,每个人都用不同的心,看到不同的景。有欢喜的,有厌恶的,有麻木的……
妈妈们,把心放到自己身上一些吧,让自己快乐起来,带孩子快乐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