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成为更好的人

我们不要自讨苦吃,我们要自求多福

2016-06-30  本文已影响395人  小时光阁楼
正确地爱孩子,才是王道

近日在读《鲁迅读书》。读书时代,我并不喜欢鲁迅,只觉得他的文章难懂,又是语文课程中偏重要的,总是硬着头皮读啊背啊,心里却已经暗骂了他千百遍。没想到,长到现在,却心甘情愿捧起他的书来读。

依旧是难懂,所以读得很慢。

今天读到其中一篇《捧与挖》,觉得很有道理。

1

文章里面举了两个事例。

一个知县寿辰,因为他属鼠,属员们就筹资送了他一只金鼠作为寿礼。没想到知县收了金鼠之后,就另寻机会对那些人说第二年恰巧是他的夫人寿辰,她是属牛的。

另一个事例是筑堤防洪。为了防溃决,在原有的基础上垒上一点土,没想到越垒越高,最后竟然高过屋顶,一旦溃堤,后果堪忧。

这两个事例就是捧上去的后果。捧着知县,送他金鼠,他便希望再得金牛;捧着堤坝,防一时的危险,却没想是把危险往更大的方向推进。

鲁迅在文中说到:“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绝不至于这样。”

最后一段,鲁迅先生总结的更是精辟: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2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关于一碗牛肉面的故事。奶奶每回带孙子去吃牛肉面,总当着孩子的面把自己碗里的牛肉夹到孙子碗里。有一天,奶奶在端面时就直接把自己碗里的牛肉都夹到了孙子的碗里,孩子吃的时候发现奶奶没有像往常那样把肉夹给自己,于是大声责问奶奶,并大哭大闹。任凭奶奶怎样解释,孙子也不相信奶奶已经把所有肉都给了自己。奶奶无奈,只好再点一碗面。看不过去的店主不愿意再煮面给他们,于是他们一个哭着走了,一个灰溜溜跟着。

以为故事就这样结束了,没想到还有后续。

不久,爸爸带着两人折了回来,点了三碗面,把其中两碗面的牛肉都给了孩子,再往面里吐痰,说自己花钱买的面,想怎么吃是自己的自由。

据说这是真实的故事,但是否真实,我无法验证,但我知道,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无节制捧着孩子的人。

3

放学时,站到学校门口,你会发现,大部分孩子家长接到孩子以后,都是直接把孩子的书包、水壶往自己身上挂。有些奶奶去接孙子孙女,身上抱着一个小的,还提着东西,但仍然接过孩子递来的书包水壶。长辈身上负重累累,孩子身轻如燕,一路蹦跳,疲惫的人还要紧随其后,大声提醒注意安全。

上学的校门口,也是一样,身上背着书包挂着水壶的家长,到了校门口才舍得给孩子自己带进学校。我相信,如果学校允许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室门口,家长们也会心甘情愿帮孩子把书包背到教室门口的。

多少家长吐槽我们的教育不够素质,吐槽孩子们的压力多么多么的大,书包多么多么的重。

教育最开始的地方,不是在学校,而是在家庭。

因为书包重,家长就帮忙背,那么学业重,家长也要负责替学吗?为什么不想办法教会孩子,让书包变轻?每天睡前收拾整理第二天必带的东西,把不需要的学习用品清理出来。我想这样的整理习惯,不单会减轻孩子书包的重量,更会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你们是宁可一直替孩子背着沉重的书包抱怨,还是花点时间教会孩子从整理书包开始,既能轻松背上书包上下学,也能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其实,替代孩子做事,是简单的事,却要持续做下去很久;教孩子自己做事,是很难的事,然,一旦孩子学会了,家长就可以轻松自得了。这就像鲁迅说的那样,两者的劳动力是相差无几的。但在于懒惰的父母长辈而言,或许,直接替代孩子去做,是更省力的事。

别因为怕累着孩子,就自己吃苦捧着孩子,我们也该学学挖一挖孩子的独立意识。捧得越高的孩子,摔下来越痛。当你不捧着他的时候,他自然会学会自己独立行走,哪怕摔跤跌倒,也不过是爬起来拍拍屁股重新起步。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和希望,爱他(她),没有错,但正确去爱,比盲目去爱,对彼此都好!

我们为什么要自讨苦吃,我们应该自求多福才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