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01
《小欢喜》正在热播,豆瓣评分8.1分,由于电视情节过于真实,网友们都说这就是自己高三生活的写照。
方一凡成绩不好,考了全校倒数第一,而他的弟弟林磊却考了全校第一,这个鲜明对比的结果就是方一凡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顿。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最怕父母嘴里别人家的孩子!
后面方一凡分数有进步,妈妈文洁先是高兴,后来知道排名并没有进步,她直接当场给方一凡报补习班,又拉着还没来得及吃饭的儿子出去一顿教训。
方一凡很委屈:“难道我没有努力吗?你饭都不给我吃!”
方一凡学跳舞看一遍就会,而物理题目总是弄不会。
他想报考艺校,文洁分析电视学院和影视学院录取率百分之零点五,难度大,而且对待艺考她也带有色眼镜,所以理所当然地让方一凡放弃。
这些情节和我们父母对待我们的教育方式多相似,学习就是一切,别人家的孩子永远是我们无法越过的高山,父母总喜欢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和我们缺点比。
父母以自己的人生阅历给孩子未来,规划,铺路,为了让孩子少走弯路,这固然是拳拳的爱子之心。
然而,有时候你规划的路未必适合孩子走,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
《当你遇见一个人》的作者李雪爱说过,真正的好心,是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尊重别人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其实也是分层次的。
02
第三层关系,父母贬低孩子
我有个朋友是大家眼里公认的学霸,一次家长会老师表扬她考上全年级第一,说她继续保持很有可能考上北大。
然而我却在校门碰见朋友和她妈妈,她妈妈脸上并没有多少喜悦,反而一脸严肃。
“不要以为考了一次年级第一就了不起,要想考到北大你还得继续努力。你表哥今年要出国留学了,你也得好好努力给我争争气,你和他比还差很多。”
只见朋友本来因老师表扬,有几分笑意的脸瞬间僵住,眼里的几分神采也暗淡了,分明眼里有委屈,还有强忍着的泪。
总听她说妈妈老说她没考过年级第一,这次她努力考到第一,肯定希望妈妈能开心。
没想到妈妈并没有对她的努力认同,反而再一次用家里最优秀的表哥和她比较。
后来她和我说,别人的羡慕赞赏认同都不重要,她这么努力只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认同,希望妈妈夸她一下,哪怕一次也好。
高考前朋友面对巨大压力,在教室里崩溃泣不成声,她不敢去参加高考。
她觉得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办法达到妈妈的期望,妈妈说她不行,她也觉得自己不行没有能力考上大学。
最后还是在班主任的劝说下,她才稳定住了情绪,然而高考那天她并没有出现。
她妈妈知道她不敢去参加高考只是骂她没有用,第二天高考她选择离家出走,并去了外地打工拒绝回家。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孩子的成长中,最需要的就是家长的鼓励和赞美。”
父母总喜欢打击孩子,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励他们进步,然而被一次次否定的孩子会一生都在寻找认同感。
只有孩子从小被鼓励认同理解包围,用爱浇灌内心才能充盈,从而健康茁壮成长。
03
第二层关系,父母控制孩子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为了女儿尽快进入高考紧张备考状态,最终考上清华北大,做了很多努力。
为了怕外面声音吵到女儿学习,宋倩花重金在女儿房间装了隔音墙。
为了方便观察女儿有没有认真学习,宋倩安排下英子的书桌前装上玻璃窗户,只要她想,就可以随时随地观察。
为了让女儿补身体增强记忆力,宋倩特意买了海参大清早就让女儿生吃,尽管女儿表达强烈不满她也充耳不闻。
高三动员大会上,每个人都把自己的愿望写在气球上,英子也写了自己愿望——中国国家宇航局。
可宋倩非要女儿在气球上写考到700分,说现阶段必须学业为重,最终母女俩争抢中把气球弄炸了。
更不要提她时不时给女儿塞去的试卷,以及平时从不停歇的紧箍咒,她吃穿住行都把女儿管的密不透风。
最后懂事的英子再也受不了,甚至每天旷一节课,请假去爸爸那里搭乐高,她知道自己不对,可就是想逃离那种让她窒息氛围。
父母总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去强加自己的愿望到孩子身上,这样的“为你好”让孩子窒息想逃。
只有孩子自己打心里愿意做一件事才更容易把事情做好,而强行让她做一件事,即使这件事是为她好,她心里也是排斥的,这样的结果是事半功倍。
伦敦大学研究表明: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与痛失至亲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应该是平等尊重的,而不是控制被控制的关系,没有谁喜欢被强塞一些理念,孩子也是一样。
04
最高层关系,父母接受孩子
知乎网友说,小学的时候他考试总是九十多分,而一个班上很多人都考到满分,他没有一次能考满分,他妈妈从来没有因成绩的事情责怪他。
反而他有一次忍不住哭着问妈妈是不是自己太笨了。
妈妈说那是因为你是大锅烧水慢,而人家是小锅烧水沸得快,只要一直努力,最后还是你这个大锅比那些小锅厉害。
就是因为他妈妈的鼓励,他重拾自信,最后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
他说,当年他的妈妈如果只是批评,一味否定,他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走这么远,就算能这么走,那也是不开心被动的学习而不是自己去主动学习超越自己。
最近大火的电影《哪吒》中,哪吒生来就是魔丸,注定一生顽劣闯祸还活不过三岁。
所有人都要排斥他害怕他,只有他的父母真心接纳他,从没有放弃他,最终他因为父母的无条件的接纳他获得新生。
哪吒导演饺子说他特别理解哪吒,因为他也有这样一双父母。
他父亲就是医生,自己原本读的医学院,本来可以一生安逸简单的度过,然而他却因为喜欢上动漫,退学转行做自己喜欢的事。
他说当时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只有父母一直支持他,并花钱买了最贵的电脑送他用来制作动画。
一度没有收入的他甚至需要靠母亲的养老金来支持,即使这样他妈妈都没有怨言,最终他凭借《哪吒》成三十多亿票房动漫导演。
也许孩子天生就没别人聪明,也许孩子没有按照自己理想中的模样成长,也许没有按照你铺的路去走。
但不管孩子是什么样子都能被家长接受,这样的亲子关系最亲密,孩子才更能取得成功。
《心理营养》一书里将人的天生气质分为四大类型:乐观型、忧郁型、激进型、冷静型。
我们不能让忧郁型的孩子像乐观型的孩子那样,善于交往,乐观活泼;也不能要求乐观型的孩子,细腻敏锐,深刻透彻。
林清玄说过,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种植物一样,山坡地种竹笋、香蕉,沙地种西瓜和哈密瓜,烂泥巴里种芋头,不同植物适合不同土地,不是只有一个样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身体特质,父母们应该因材施教,不强求孩子没有的特点,学会欣赏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05
毕淑敏说,生命之所以宝贵,不在于它只有一次,而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轨迹。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多欣赏孩子的优点,包容孩子的缺点,多点认同,少点批判。
你会发现孩子的笑容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自信,孩子越变越优秀。
来日方长,希望当年我们受的挫折教育的苦,孩子不用再来一次,希望每个孩子都有最独特美好的童年。
—END—
PS:亲爱的读者们,欢迎加入读者群,在这个群里:会定期邀请教育学心理学大咖为大家分享优质教育理念,期待您的加入。
入群方式:+微信woshihuairen__wow,回复暗号:入群。
—作者简介—
羽木舒亲子育儿,拥有数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专业医生、儿童情商指导顾问,专为0-12岁宝妈们打造育儿宝典,期待您的关注(id:babyyms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