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训练营

成事比成功重要

2020-05-17  本文已影响0人  Henry渊

“成事”这个词,我想,还是冯唐老师灌输给我的,因为他出了一本书,名字就叫《成事》,主要是对照着梁启超整理编辑的《曾国藩嘉言钞》对内容做了冯唐式的注解,我买了本纸质版,但看的主要是电子版。

冯唐:《成事》

严格来讲,我也认为成功和成事应该区分开来说,让成功偏向于说具体的人,让成事偏向于说具体的事。

有了区分,也就可以给一个明确的观点出来,成功不可学,成事却可学。

经子鱼老师推荐,关注到了半佛仙人,最近也看了一些半佛仙人的文章视频,个人比较喜欢,所以就会多思量,思量半佛老师的文笔,思量半佛老师的观点,思量半佛老师的文章结构等等,今天看到半佛老师在知乎上最新的一条问答,启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思路,于是截屏,放到这里以示感激,也当一份素材。

半佛仙人——知乎

1

“如何运营出一个有吸引力的微信公众号?”

我愿意把这个问题归类到成事的定义范畴之内,半佛老师已经做成了这件事,回答这个问题自然含金量十足,这就引出我想讨论的第一个问题,想成事的人,必须多听多看、多学多习已经成过事的人的经验,对于天资上等的人,这就是捷径,对于天资普通的人,这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冯唐老师一定是从曾国藩传世的文字当中学到过很多成事的学问的,曾国藩传世的文字当中也透露着他不断向前人和当时其他成过事的人学习的心得体会。

冯唐一介书生在麦肯锡做管理咨询顾问达8年,以合伙人身份转身去某国企,成事经验写在《成事》里;曾国藩一介书生创建湘军,为一个王朝延续数十年寿命,成事的经验写在了他留下来的诸多文字里,我们真的用心学过吗?

我们这一辈人,往往不是经验太少了,恰恰是太多了,没有基础的判断力,总是相信了一些浅而流行的观点。

2

半佛老师的文章是有切实的内容的,《韭菜简史:快招加盟的致富骗局》示范了一个外行想要了解内行所需的基本代价是什么,这本该是常识的现在却需要反常识和反直觉的思考角度才能想明白。

真的是需要反常识和反直觉的思量吗?或许对于绝大多数我们这些放弃了思考的普通人来说才叫反常识和反直觉吧,因为对于积极思考的人来说,那本身就是人家的常识和直觉。

这就引出我想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成事必然要学习别人的经验,但甄别这经验需要付出代价,不加思考的接受认同,而不顾及基本的逻辑,不进行积极的思考追问,这经验要么无效,要么也会是个坑。

我看《腾讯传》,是因为先看过李俊慧老师分析腾讯的一系列文章,这分析也是含金量十足,如果没有这样的示范,我看《腾讯传》基本也是抓瞎。

后来大名顶顶的QQ当年也是借鉴的国外一款叫ICQ的产品,了解腾讯的基本都知道这档子事,但很多人没重点关注的是为什么ICQ被美国有线重金收购后不了了之了,中国的这款产品却不断壮大,成就了一家伟大公司。

李俊慧老师特意强调了这个细节,ICQ所在美国当时个人电脑已经相对普及,而QQ所在的中国电脑几乎还是公共用品,事后单点出来,觉得这很明显啊,其实不然,事前看,不是特意钻研的人极有可能忽略这决定成败的关键点,而马化腾就注意到了,所以,他们团队把QQ的个人用户资料做了云存储的处理,而不是照搬ICQ一样做本地化处理,虽然加重了他们租用服务器的资金负担,但良好的用户体验为他们赢得了获取新一轮投资的资本。

3

曾国藩是成功的,最终他身居高位,甚至都有势能再造一片曾氏江山,冯唐是成功的,他做到麦肯锡中国合伙人,还受请操盘国企运作,同时以文学作品名闻天下,半佛仙人是成功的,他在B站数百万的粉丝,公众号数篇10万+,可这成功是人家的,跟普通人没什么关系。

成功需要的是特殊的局限条件,那成就的高低往往是个人能力碰到了能做成那件事的好运气。

成事却不一样,成事需要我们锻造自己的做事能力,在自己已有的局限范围内把事情办成,但也可能办不成,成与不成,尽力做了,都于我们有益处。

成事的累积或许能让我们成功,但即便不成功,我也相信,多多得成事也会让我们有很好的生活。

所以,成事和成功哪个更重要,你说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