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王熙凤
![](https://img.haomeiwen.com/i1255956/f8a863b80fa702e6.jpg)
1
读《红楼梦》,我最佩服王熙凤的一张嘴,是真真厉害。
饶是出现什么样的场面,她都能将话机一转,不得罪在场的任何一个人,还能让气氛变得热闹欢快。
尤其是哄贾母时,说话的时机、态度、用词用句,种种细节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完全是在给读者上情商课。
有一次,贾母身处大观园里的藕香榭,触景生情,回忆起小时候,家里也有这么一个亭子,叫“枕霞阁”。当时,也像钗黛等人一样,同姊妹们天天一起游玩。
结果有一天,失脚掉了下去,差点淹死,好容易救了上来,到底还是被木钉把头碰破了。因此鬓角上留下了一道疤,是指头大的一块窝儿。
这时,且看王熙凤是如何反应的?
“凤姐不等人说”,抓住了第一个发言的机会。
“先笑道”,鬓角留疤虽说不是什么大的伤害,到底不算一件好事,但一笑,就破掉了当下语境走向负面的氛围。
接下来说的一套话,更是妙得很。
“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难怪贾母对她有所偏爱。高情商是一种能力,王熙凤实实在在是靠能力,被贾母多喜欢了些。
2
不过话说两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也是真的。
那次贾母张罗着给王熙凤办生日,想出个大家凑份子的新法子,率先出了二十两,其他人一等矮一等地凑起来。
因李纨是个寡妇,贾母不让她出钱,说替她出,王熙凤马上接话道:“我一个钱饶不出,惊动这些人实在不安,不如大嫂子这一分我替他出了罢了。”
结果第二天,被贾母任命操办生日的尤氏,来问王熙凤取钱,按数一点,却没有李纨的那一份。
尤氏问:“怎么你大嫂子的没有?”凤姐笑道:“那么些还不够使?短一分儿也罢了。等不够了,我再给你。”
尤氏一语点破:“昨儿你在人跟前作人,今儿又来和我赖。”
接着又对平儿说:“我看着你主子这么细致,弄这些钱那里使去!使不了,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
这句话,也算一语成谶了。
3
王熙凤对钱财之物,的确心机算尽。从袭人问平儿月钱怎么没按时发放那一段,也可见一斑。
平儿见方近无人,悄声说道:“这个月的月钱,我们奶奶早已支了,放给人使呢。等别处的利钱收了来,凑齐了,才放呢。”
袭人笑问:“他难道还短钱使,还没个足厌?何苦还操这心。”
接下来借平儿之口,道出了王熙凤的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
“他这几年,拿着这一项银子,翻出有几百来了。他的公费月例又使不着,十两八两零碎攒了放出去,只他这梯己利钱,一年不到,上千的银子呢。”
袭人点题:“拿着我们的钱,你们主子、奴才赚利钱。”
4
但也正是因为王熙凤足够精明,才能掌握分寸照顾大家庭的体面。
袭人母亲病重,家里来求恩典,接袭人家去走走。
凤姐先是吩咐周瑞家的,筹划好出行事宜。
“再将跟着出门的媳妇传一个,你们两个人,再带两个小丫头子,跟了袭人去。外头派四个有年纪跟车的。要一辆大车,你们带着坐。要一车小车,给丫头们坐。”
又是虑到袭人的衣着打扮。
“那袭人是个省事的,你告诉他,叫他穿几件颜色好衣裳,大大的包一包袱衣裳拿着,包袱也要好好的,手炉也要拿好的。临走时,叫他先来我瞧瞧。”
最后面见时,看袭人穿着的青缎灰鼠褂太素,如今穿着也冷,将自己的大毛的石青刻丝八团天马褂子给了袭人。
又看包袱,是一个弹墨花绫水红袖里的夹包袱,里面只包着两件半旧棉袄和皮褂。
于是又命平儿把一个玉色绸里的哆啰呢的包袱拿出来,并包上一件雪褂子。
优点和缺点是一体两面,也只有精明的凤姐儿才能行事如此妥帖细致。
5
更何况,阿凤的心底,并不全是俗物,或者说,人俗到一定份上,反而内心澄澈。
邢夫人的兄嫂因家中艰难,遂上京投奔邢夫人,揣着让邢夫人给他们治房舍,帮盘缠的小心思。
邢夫人呢,就看她不听规劝,非得帮着老公请求贾母,让贾母最喜欢的丫头鸳鸯去做小妾那件事,足以可见她无德无才。
但凤姐儿却并没有先入为主地看待邢夫人兄嫂之女岫烟,反而是冷眼掂掇着其心性为人。
后发现岫烟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凤姐儿因此反怜他家贫命苦,比别的姊妹多疼他些。
如此真性情的阿凤,又怎能不令人动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