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人圈 | 关于lof替代品中简书和自建论坛可行性粗糙分析
【导语】这世界上有一个群体叫“同人圈”,平常她们在三次元中安安静静的生活,但到了同人圈的世界里,可能就化身为大触画出洒满糖的美图,或者化身大手写出流光溢彩的文字。她们广泛分布在三次元的各个领域,可能白天深埋在故纸堆中伏案,下班就成了准备预售事宜的“太太”;而在二次元中,她们所“萌”的领域也非常广泛,从欧美圈到国产热播剧到日漫都有涉猎。
不知道从何时起,同人圈由于没有考证的原因攻占了lofter一角,在lofter上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城堡。然而事物发展终究逃不过变化,近期其中一个圈子因某些不得不得念头举家搬迁。然而搬到哪里,尚无定论,现有的两种方案是自建论坛(大部分人赞同)和换一个app。
那么本期问题是——对于大体量的社群的搬迁,究竟选哪一种?
首先要明确的一个观点是,lof只要不改变产品定位,绝不可能基于同人圈的性质进行规则修改。因为像林朵太太(下有附文)说的,同人圈的用户交互行为并不符合lof作为图片应用的定位;尽管不维护同人圈的确是会逐渐丧失数量可观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用户本来就不是lof的目标用户。这就好像有人送我一大笔某游戏里的游戏币,然而我不玩这款游戏,那么再多的游戏币也是鸡肋——lof就是“我”,同人圈就是“游戏”,同人用户就是“游戏币”。
看到最近有妹子在讨论众筹论坛。从技术角度并没有问题,也很有些成功的先例。但是个人并不很看好论坛的模式,手痒犯职业病,故写下lof简书对比、自建论坛分析两个小题,欢迎带分析讨论。
【简书与lof】
出于习惯使然,早在开始用lof的时候就对lof和简书有过对比。不过由于他们所属的分类不同,当时只是简单的感慨了一下:
刚去看了,两者分类都是通讯社交了,但是依然不是竞争对手的关系单纯从写手的角度来说,简书是一个对写作者和阅读者都很友好的产品,写文方便,读文也方便。
关于写文。简书的app菜单栏最突出的按钮就是写文按钮了,估计他们也以自己的编辑器为自豪吧。手机端编辑器应该是我用过最舒服的,比lof那个小字到眼瞎的舒服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异常退出自动保存到本地,有私密文章和公开文章。自己的文章可以自己划分文集,发布的文章可以投稿给专题收集(专题类似tag,后面详说)。网页端的编辑器也有专门的写作模式,也可以调整文章顺序和文集分类。
手机编辑器页面 网页端写作模式编辑器页面 比word好用的编辑器?关于读者。简书的首页是由产品方自己控制的,由于产品定位的问题,简书首页是出了名的辣眼睛。但是简书同时也提供了用户自主的地方:菜单第二栏的关注。可以关注作者或专题或文集,前两者就类似于lof上的个人主页和tag。和lof的区别是,在简书上这三者是并列的,打开关注可以同时看到更新。类比于lof就是:喜欢刷tag的可以刷专题,喜欢太太的可以关注太太,喜欢看某篇连载可以关注太太的文集。另外,简书上还有(贴心的?)一键查看全部更新关注,推送形式上类似于lof上“首页”的时间流。
#但是如果关注了首页投稿,“一键查看全部更新关注”时就会被淹没
关注页面 一键查看全部关注专门说一说专题。谁都可以开专题,简书上现在就有6个伪装者专题。专题有管理员(编辑),文章收录进专题可以设置为编辑审核,这样避免了tag的无门槛带来的弊端。至于专题可以随便开会不会造成混乱——根据经验来说,运营良好、更新优质的专题会吸引更多的关注者,所以无所谓官方与否、正宗与否,只要做的足够好就够了不是么。
多说一句。同人圈所担心的管理员为所欲为,何尝不是因为不设置双向监督、对管理很少约法三章呢。这不是某个产品的缺陷,只是人性的缺漏罢了。
第二热门的专题,规则严明 专题页面总览另外,用简书有一个副作用:可以基本避免黑子,其中最大的原因是路径太长。对于黑子,在lof上砸场成本很低,tag不需要关注想黑带tag即可,操作路径就是【发文 打tag 发布】或者【搜索 进入 评论】。简书则不同,如果不关注专题,操作路径就只能是【首页 搜索 搜索专题 进入专题 打开文章 评论】,这是一个比较长的路径,而且每次必须走这个路径,【除非有人给他回复】。由此可见,路径太长会导致时间和操作成本偏高,这能够筛掉一部分没有长性的黑子,同时消磨黑子的热情。有人会说那么会不会有人关注专题去专门为了黑呢?可能性不大,但是不能完全否认会有这种很狂热的,属于少数。
当然,简书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首页辣眼睛,对画手不友好。
【自建论坛】
之所以自建论坛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是因为:
1有成功案例,比如袖底,比如欧美圈有论坛。
2有现成系统,不需要从底层搭建,比如自行搜索“discuz!”。
但是有成功案例就说明可以复制了吗?有现成系统就说明可以复制了吗?
以下分别分析。
一、成功案例。我们来把欧美圈和国产圈做两方面对比。
1用户环境不同。欧美大部分演员和剧组不是很避讳同人和cos;而在中国,不知道是出于版权还是其他原因,官方和演员对大部分同人讳莫如深,只有少部分同人有机会得到官方互动。
2作品本身不同。欧美圈能够经久不衰的热圈子,大多是持续更新的作品的衍生,细数一下是不是如此?而反观国产的圈子,基本都是只有一部,慢慢的热度总会下降。楼诚的衍生*倒是一个“持续更新”的作品,毕竟两位演员短时间不会停止演戏。但是这和欧美圈的官方更新有很大区别,楼诚官方持续无更新,楼诚和东凯*的界限就会越来越模糊,届时的争执是不可避免的。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天朝与欧美对待同人的心态是不同的。林朵太太也曾写过一篇热度近5k的分析文《同人写作,一场注定要分手的恋爱》,我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只能“爱过”啊。
*楼诚:国产剧《伪装者》,明楼x明诚couple
*楼诚衍生:由明楼和明诚的演员在其他电视剧中饰演的角色组成的couple
*东凯:由明楼和明诚的演员组成的couple,靳东x王凯。由于事涉及对真人的尊重,拥趸不多。
二、现成系统。
基于个人习惯使然,我使用过一些新出现的不成熟的app和产品。有些受邀加入,有些自己探索。有些看着它长大,一个个版本的更新;有些看着它夭折,或者走向所有人不看好的方向。因此我对自建任何互联网产品都持有警惕,而自建论坛则刚好包含了全部常见栽坑的必备因素:比如缺少较专业的产品规划,比如代码基本外包,比如桃花源式的期待。当然,并非常见栽坑就必然会栽坑,更无意打击,单纯的从需求和用户两方面分析,希望能为筹备者提供一些思考方向,准备好应对之策。
A.关于硬需求。
新产品的最好构想肯定是完全替代现有lof的功能,让大家至少和在lof上一样开心。在lof上主要的需求是什么呢?
写手/画手身份:产出能有人看,有读者小红心小蓝手和评论的互动。
读者身份:看同人文同人画作,关注优秀的写手画手,查看更新,分享给其他迷妹,而且移动和pc端均便于操作。
lof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但以上这些属于基本的需求了吧。
以最常见的discuz!论坛系统为例,它可以满足以上需求吗?
用过袖底的人只要有思考,肯定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学校的bbs和考研论坛都是discuz!系统的,就我个人的使用感受而言,看图发图都没有lof方便,移动端的体验就更是差了一截。新建论坛和现有的较成熟商业化产品之间差距有很多方面,最显著的就是移动端和pc端兼容性,因此而会流失的活跃用户数,不得而知。
所以,如果坚持自建论坛,最首要的问题是——你到底想留住哪些楼诚党?哪些楼诚党不来也罢?你的论坛打算吸引哪些人?对论坛的一切设计都必须是基于用户的,才能“不负初心”吧。
B.然后就来说说用户。
可能很多人对论坛觉得理所应当是因为晋江的记忆或者袖底。这两者之所以用户流量大是基于覆盖的圈子很多,各个圈子聚在一起组成了整个网站的用户群。自建论坛则是抽离了其中的一个圈子的人,如果真的是以袖底为理想,那么用户数量上的差距是有需要做好心理准备的。
有人会说,很多人是混很多个圈子的,并不会出现太大的用户量差距。那么这里就要介绍一个概念了:漏斗模型(链接里是一篇比较精悍的对漏斗模型的介绍,因为禁止转载所以仅附链接)。这里以楼诚粉为例加以解释:
楼诚粉有一大坨;
楼诚粉中有一部分人不混圈子;
楼诚粉中混圈子的人中有一部分不用lof;
楼诚粉中混圈子还用lof的人中有一部分人不刷tag;
楼诚粉中混圈子还用lof且刷tag的人中有一部分人不爱讨论;
楼诚粉中混圈子还用lof且刷tag又爱讨论的人中有一部分人不易被他人的情绪左右……
所以你看,楼诚粉有一大坨,在本次混战中跟黑子费口舌到很生气的只是一小撮。在一步步添加“限制条件”的过程中,人数在逐步递减,就像漏斗一样呈倒三角,这就是漏斗模型。
还有一个名词叫“幸存者偏差”,即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所以在自建论坛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筛掉了谁。
我不是一个很热衷圈子的粉,就我个人极业余的视角来看,自建论坛至少筛掉了以下几类人:
1由于论坛不好用而犯懒的写手和粉丝(有多少人留在lof是因为lof“一开始还蛮好用的”),
2觉得lof比论坛好用而不愿意转移的写手和粉丝,
3一般不用pc端看同人的粉丝,
4被其他平台吸引走的写手和粉丝(简书上搜楼诚,也是有不错的写手在更的)。
所以,如果坚持自建论坛,请考虑一下——所筛掉的用户是不是真的是无所谓去留的用户?
【最后,想说说人性】
关于论坛的讨论,我看到一些姑娘考虑过邀请码制度等等各种提高门槛的方法。但是我认为,只要人性存在,“撕”就会存在。就算有封闭性质的,也会有喜欢不同画风的人,一样会有撕;只是入论坛门槛越高,论坛成员三观一致度越高,撕出现的时间越晚罢了。
但是门槛越高,被拒之门外的人也就越多,被强行贴标签的人也就越多,管理员的“权限”就越等同于“霸权”。(那么是不是说权力由群众决策更好?请参见《乌合之众》第三卷第四章,选民群体)。
既然无论如何也避免不了观点的交锋,那么亲手搭建的世界就更加脆弱——本以为是万无一失的桃花源,最后却发现依然无法保持和谐,这无异于信仰的崩坏。所以我一直以为,与其去冒险给集体一个人性美好的错觉,不如涉足一个更合适的商业化产品,在复杂的人类中学习如何看待人性中的恶。
【附录——《乌合之众》食用索引】
安利了两天乌合之众没什么效果,情绪化的群众再次验证了书中的观点,非常有趣。
个人很喜欢对照现实案例强化书中条目,故有此整理,当对某些自己不认同的人有以下看法时,请参照阅读相关章节。如果有人喜欢那真是太开心了。
一、那些人(的想法)也太奇葩/不可理喻了……
第一卷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与想象力——群体只接受简单观念/如何让群体接受新观念/群体难以被动摇/群体的伪推理能力/群体的想象力/掌握群体的想象力
二、那些人到底脑子里都是啥……
第二卷第二章 群体意见的直接因素——那些直捣人心的东西/形象+词语和套话+幻觉+经验+理性
三、感觉他们(这次的行为)有组织……
第二卷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的手法——群体的领袖/领袖是如何练成的/领袖召唤信仰狂潮/领袖的权威/两类不同的领袖/领袖的名望/领袖的动员手段:断言+重复+传染
四、他们难道不觉得自己像傻x……
第三卷第二章 被称为犯罪群体的群体——拒绝认罪的罪犯/群体犯罪的历史/犯罪群体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