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文案
标题:扎根土地彰显价值 投身“三农”谱写华章
描述:一个是农学博士,一个是土壤学硕士,6年前孙振中和魏巧,分别从北京大学和中科院辞职,一起回到镇江从事农业生产。
解说:今年41岁的河南周口人孙振中,是一名北京大学的博士后,曾留校任教。他的妻子魏巧硕士毕业后,曾在中科院工作。然而,在2017年的时候,这对"学霸夫妇"做出了一件让人颇为震惊的事情:双双辞去工作,选择到魏巧的老家江苏,当起了新时代的农民。
这个看似惊人的选择,却并非他们夫妻二人的一时兴起。
孙振中和魏巧都出身农家,魏巧的父亲魏云烽是镇江新区的规模化种田大户。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镇江调研期间,赞扬了镇江市农科所原所长赵亚夫。看过新闻后,魏云烽连夜给已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的女儿魏巧打电话,“总书记都这么肯定赵亚夫老先生,你们有没有考虑回来接我的班?”
魏巧回忆,虽然父亲当时是笑着说的,但对她的内心触动很大。每次看到父亲在这么大面积的田里,开拖拉机都得跑上半天,心里其实是五味杂陈的。
魏巧说,“父亲对‘三农’事业有情怀,我外公也是农田水利的高级工程师,我们三代人都有一个梦,就是怎么来圆我们自己的农业梦。”于是她就和学农学的丈夫孙振中商量,希望能够将两人所学回馈土地,丈夫对这个想法非常支持。
2017年,魏巧和孙振中夫妻俩辞去科研单位的工作,回到江苏镇江,在父辈创立的农业公司基础上开启二次创业。回乡第一年,孙振中带人在周边试种了一千亩地,开拖拉机、做机械维修、抛稻种、拉稻种、雇社会化服务队伍,直到水稻收割以及销售,每个环节他都亲自操作。6年来,魏巧和孙振中改经验种田为科技种田,先后以技术培训、就业帮扶等方式带动一万余户农户,累计带动脱贫人数3000多人。
通过脚踩黄土的一线实践,让夫妻二人深知人才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也与当地高校共建培训学校,将课堂开进田间地头。他们希望能够培育更多的“新农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旅游和养殖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最近正是高校毕业生求职找工作的招聘季,也期待更多有理想,有专业,有文化的大学生,投身家乡“三农”一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