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杉讲透《孙子兵法》》阅读有感(四)
2019-01-11 本文已影响1人
Young先生
1. 打仗一定要选出大刀队、先锋队、敢死队什么的,这才是兵锋。
解读:
要靠兵峰团队打造战事优势。带团队也是同样道理,你的团队里要有技术牛人,作为团队的骨干,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在潜移默化下带领团队。
2. 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抚养的婴儿一样,就可以叫他们一起去跳深溪(冒险);对待士兵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就可以和他们一起去赴死。
解读:
这段话我理解的特别深切,源于一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其中的团长就是把自己的兵看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所以他们情愿在南天门只身深入到对方阵地进行勘察。
3. 你发令的指挥不可以告诉士卒为什么这么做。你告诉士卒为什么,他就要思考,要分析,一思考、分析,就难免要怀疑。他就不能坚定踏实地跟你干。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解读:
这种场景低层管理不常见,更常见的是上层领导的战略指挥。顶层领导制定战略和方针,中下层领导只管领任务,然后分配子任务,再执行任务就好了,没必要跟他们解释为什么做这个战略方针。
4. 胜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
解读:
打仗时为了平定战乱,获得祥和盛世。如果是因为战败而换来了一方净土,那这场战争亦不失为一种成功。
到此为止,这本书的感悟写完了,都是自己的感悟,顺便跟大家聊聊。
以下为我标记的书中句子,觉得很有深意,但是又不知道怎么跟大家说,大家看看自己体会吧,欢迎大家留言谈谈自己的感受。
5. 真正德高者,其才也高,因为德就是最大的见识,这世上没有“有德无才”这回事,“才”是“德”的前提。没有才的人,不可能有德。
“有欲因败丧而展己之才能者”,这种情况也很普遍,很可怕呀!
6. 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般用来告诫士卒,国家养你,你要到战场上报效祖国。不过这话原意并非讲这个,出处是《南史?陈暄传》:“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备。” 三层意思。一是养兵千日,兵养着,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你不用,这气力都在。一用,就用掉了。二是用兵一时,所以一定要等到那关键的一时,敌人有不及、不虞、不戒的时候,迅雷不及掩耳一把用出去,才能制胜。就像两个人拿着刺刀决斗,你刺刀在手里拿着,没刺出去,气力都在。你一把刺出去,没刺着对方,刺刀又没收回来,这时候你就门户大开,气力全无,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对方一抓住这机会,你就完了。所以刺刀的力量在于没刺出去的时候,刺出去就得有结果,如果刺出去没结果,恐怕就要被别人结果了。第三层意思,是上一节说的,防备一刻不能松懈,一松懈,就被敌人端了。
7. 深入敌人重地,最重要的就是从敌人手里获得物资。不过敌人也都明白这一点,全都烧了,什么也不给你留。
欢迎大家访问我的博客:bigyoung.cn
如果觉得有用,麻烦点击一下『好看』,这是我努力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