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

小孩子对于死亡的思考,比我们认为的要深刻的多

2019-08-21  本文已影响0人  沉静如海2023

有人认为孩子与死亡无缘,因为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与死亡的距离还很遥远,只有老人才是与死亡接近的。还有人认为应该让孩子避开死亡,因为这个命题过于沉重,思考起来过于困难,应该让孩子远离。还有的人认为孩子们每天精力充沛的生活,没空考虑死亡。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是事实是,孩子们会无可避免的思考死亡,只是很少对大人说起,因为大人往往会露出不愉快的表情,并且认为他们不会说出什么有意义的话。

很多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或者耳闻目睹有人过世的时候,会问到死亡的话题,他们会问:“为什么会死”、“死了以后会怎样?”“妈妈你怕死吗?”并且很多孩子不是不经意提起,有个妈妈说,孩子在夜里一个人睡觉醒来,在安静的夜独自思考死亡的问题,因为想不出,就开始抽泣。

当孩子提出这个如此深刻的问题,大人就不该随口敷衍了。曾经在地铁上,因为快到站了,一个小女孩突然问妈妈:“妈妈,人死以后还会转世投胎吗?”母亲头也不回地拉着身后的孩子,满不在乎地说:“说什么呀,死了就玩完了。”幼小的孩子提出转世投胎的概念,母亲却敷衍而过,孩子心里会怎样思考?

日本镰仓时代的明僧明惠上人,打算在十三岁的时候自杀,并留下了“匆匆十三年,但觉身已老”的诗句。他到了十三岁就觉得自己已经老去,既然难逃一死,他决心舍身饲饿狼,以求冥福。明惠夜里跑到墓地去躺着,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遗憾地回来了,并打消了舍身的念头。

这个故事非常惊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3岁的明惠就觉得自己已经老去,电影《刺猬的优雅》里的女孩决定过完十二岁的生日就结束生命。青春期是“蛹”的时期,在青春期即将到来的时候,作为毛毛虫,可以说已经迎来了晚年,所以孩子会说感到“身已老”。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孩子,我们有时就会觉得,在“性”冲动开始萌发,并与之交战的过程中发生重大的变化之前,孩子已经达到作为孩子的“完善”。作为孩子,体验到这种高度的完善,并预感到这种完善早晚会被打破,为了保护这种完善和纯净,而避免进入大人的肮脏世界,有极少数的孩子会抑郁,甚至自杀。当然,死亡是多种的原因的叠加。

当孩子问到死亡的问题或者遇到死亡事件,家长可以心平气和和孩子交流。有的时候,家里亲人去世,父母会刻意避免孩子和死者道别,甚至提到死亡的话题,但是如果孩子没有通过仪式理解死亡和离开,在心里便无法安放。

电影《狗十三》中小女孩的狗丢了,家人没有理解孩子需要和原本的狗告别,而是带来了新的替代品,让孩子认为这条狗就是之前那条。孩子不但一眼识破,还觉得家人根本不爱惜自己的狗没有同情心。有的孩子因此拒绝上学和不明原因的身体症状,来源于没有经过有意义的追悼和告别,在游戏中和孩子举行告别的仪式,孩子的问题就解决了。

记得小时候,上小学的我们看电视剧会有轮回的概念,就问爸爸:“人死了会下一世轮回吗?”,爸爸说不会,我说感觉会的呀,小鸟,树都是很多人变的。爸爸说:“你想吗,如果每个人去世了会投胎转世,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人的总数量是不变的,那为什么世界上的人越来越多啊。”,嗯,是啊,转世轮回的概念在我心里慢慢消解了,但是总会觉得去世的人肯定会以另一种方式存在。

当孩子思考死亡, 请敞开心扉和孩子真诚交流。对待死亡敬而远之的人,很难体会到真正的心灵交流,只有认真对待死亡,才能赋予生以深度。

你会为孩子提出怎样的问题惊奇?欢迎在评论互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