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建构

2020-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殊梵

今晚家长群里读书,分享到重新建构的章节,说到重新建构呢,让我想起我带的团体课上的一个学生的妈妈第一次带孩子来的时候呢,这个妈妈十分焦虑,不停的重复怎么办呀黄老师?总不能再给他转学吧,已经转了两次了,现在老师又让回家观察,我实在没办法了,这孩子真是要不成了!

能感受到这个妈妈当时的焦虑情绪,我先是静静地听着她诉说自己的无奈,这个妈妈足足说了40分钟孩子在学校的各种恶劣行为,这个恶劣呢,也是孩子妈妈口里一再强调的词,能深切体会到这个妈妈当时的那种绝望和无助,因为我不仅是咨询师,同时也是一个母亲,我就和这个妈妈说:“非常理解你的这种无奈,作为母亲,我也曾有过把孩子回个炉再生一次的念头,你能在如此绝望的情况下还坚持把孩子送来,这一点真的让我很佩服,那能不能聊一聊是什么让你想到带孩子来做沙盘的?”这个妈妈说:“毕竟是亲生的呀,总不能和他断绝关系不要他了吧!”

我接着说那我看到你对孩子还是充满希望的,不仅没有放弃,还顶着这么大的压力在努力的想办法,你真的很不容易!”

接着我简单给这个家长反馈一下她说的关于孩子的恶劣行为:“从你描述的这些事情来看呢,孩子现在是暂时还没有学会怎样正确地和他人交往,所以呢一旦遇到不合他心意的事情时,他只会用一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就是——打!我想知道孩子在家里是否也被这样对待过?得到孩子妈妈肯定的答复之后我大致明白了,为什么孩子会出现这些行为问题,于是,我和这个妈妈说,孩子在14岁以下呢,他有时候做出的一些我们无法理解的行为,第一呢是因为他们的大脑皮层掌管理性思维的前额叶发育还不成熟,孩子的情绪呢还主要是有较为冲动的杏仁核掌管,只有我们正确的引导,随着发育的成熟孩子就会慢慢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但是到14岁以后呢,如果他的一些行为还没有得到修正的话,基本上就会形成他人格的一部分,所以说14岁之前的孩子行为还是可以进行一定的干预,进而去影响和修正孩子的偏差行为。”

当我和这个妈妈说完之后,她也开始对自己平时和孩子的互动模式进行了反思,也觉察到自己平时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孩子的那些错误和缺点上,极少去关注孩子身上正面积极的优点。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妈妈在后来的几次咨询中,看待孩子的眼光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那我们也知道父母的改变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

经过这个妈妈自己努力的学习,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了重新的建构之后呢,孩子也通过沙盘游戏,习得了一套全新的和他人互动的认知模式。

几个月后,妈妈也反馈孩子在学校懂得和小朋友和平相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