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ABC》

看了B站的《后浪》之后...

2020-05-08  本文已影响0人  夜莺Louisa

看了B站的《后浪》,很煽情,让人激昂,也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年轻,活力,创意,后浪永远在推着前浪。不知不觉,我也是个前浪的人了。这个感觉在这次回娘家中尤为明显。

自从初中毕业,到外地求学,毕业后在外地工作、结婚,我和家乡、爸爸家族的很多成员,例如叔叔、姑姑家的堂表兄妹渐行渐远。他们比我年轻一些,都属于后浪。我甚至连他们就读过的学校、老婆、孩子、聊天的话题都不太熟悉,我像是个边缘人,融不到一个集体。这些天有机会和他们坐在一起,聊天嬉戏,我发现自己错过了很多很多他们共同玩耍的时光。我不禁自问:我是怎么了?我怎么会这样?

国外疫情严重,先生的家族开展了几次“云聚会”,家族成员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之间渴望相聚,连接感强烈。而这种感觉未曾出现在我自己的家族里。当一个人和自己的家族疏远会带来一种断层感,感觉背后没有支持。这些支持未必是在事业上给予一些帮助,是一种归属感,一种不管如何,你回到这个家能感受到和谐及温暖。我发现,越是长大这种归属感越是淡薄了。

这些天,重新思考了信仰里为什么要这样强调“团结”。当一个人没有归属感,我们徘徊于边缘,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可能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不再像我们现在有这么多亲人的称呼,因为除了自己的直系亲属,旁系的可能都不再走动了。从生物角度看,这带来的是血脉的断层;从心灵角度看,这带来的是爱的断层。团结的背后是爱,爱的背后是团结。两者互相作用。没有了团结,是因为人们都没有感受到爱,连接感被对比、嫉妒、不平衡所取代,自然是不想亲近对方。这些,没有意识到的时候也许并不要紧,只是偶尔不知从哪来的孤独让人有些寂寥。真像个浪子。

意识到之后,看着这一切,总算是知道了缘由。我这种边缘人的做法,他们也许早就看在眼里,只是没有说出来。如今我自己意识到了,该怎么做?这么想想,确实觉得自己这些年“太专注”了。专注于自己的追求、信仰、事业、婚姻、生活,却忘记了信仰所教导我们最大的宗旨:团结。

信仰里团结的愿景是怎样的?

是这样的:

届时,世人的内在团结将达到如此程度:所有存在于现时人们臆想生活之中的种种陈规陋习及区分特征,犹如孤立的水滴,在大同之洋澎湃浪潮的席卷之下消抹并逝去。——阿博都.巴哈

陈规陋习,区分特征,孤立的水滴......这些,也许我们随便抓一个人来了解,都有这样的状态。这些将会在“大同之洋澎湃的席卷下消抹并逝去”。“大同之洋”是存在了,还是需要我们去建造?如果它已存在,我们是不是只是等着归顺这个大洋,孤立水滴的消逝只是个时间问题?还是,这个大洋也需要无数的孤立水滴的归顺才得以形成?说到底,是孤立的水滴需要先牺牲自己,不管是归顺还是消逝,它都不再是它了。这么说来,每个人都是要摒弃那自私自利、个人主义,把目光从自己、从自己的小家放大到自己的家族,全人类的族群。

在我认识的很多信仰的朋友中,其实非自己家族的人反而更亲近,原因在于看事物的基准、源头是同一的。这似乎又给这种疏离自己家族成员添加了养分,人总是趋向于寻找志同道合的人,哪怕没有血缘关系。可是,那些和我们有血缘联系的人们,他们最需要我们去团结起来。前提是,我们需要真正明白什么是团结。

这些天,我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自己和家族的关系,我在这个家族里的角色。是不能再以以前的方式再进行下去了,自己的家都不团结起来,都不愿意去连接,如何连接陌生人?是不能再视而不见了。是不能再逃避了。感恩。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聚焦在这个问题上。我也不知道这引领我会做些什么,未来将会如何,但我清楚自己已经从一个无知的层面到一个有知的层面了。

前浪人比后浪人多一点点的,也许就是时间,过多了一点点时间,也多了一点点回首。

二哥送我去高铁站,一路上问了他很多问题。关于堂弟们,他们是如何成长的,读的那所学校,做的什么工作。短短一个小时的车程,这样的一次询问,感觉和二哥的关系也拉近了一些。

在皈依信仰之前曾自己去算过一次命。算命的人说我是个旺夫不旺娘的人。算命不可取,那只是寻求个心理安慰罢了。现在不能再以以前的思维看待算命先生的话了,得换个角度思考和理解。

旺夫,即是夫家的家族,旺娘即是原生家庭。如果我能旺夫,是否可以把旺夫的经验用于旺娘(原生家庭)?想想两个家庭的构架有着天壤之别,又觉得是难以上青天,实际行动起来也确实难以上青天。不过,以前不旺,可能是因为没意识;现在有意识了,说不准也还真的可以旺。人们都说有信仰的人可以改变命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改成是一个旺夫又旺娘的人?我清晰地意识到,这是目前最为艰巨的一件事。

原生家庭是一个记录青春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长大,在这里开始询问很多的为什么。

在我的房间里有很多日记本,已经搬过一部分去我的小家,还有一些供我每次回来消遣时光。现在读着自己的日记不亚于读一本著作。小时候会特别害怕家人会看到,如今我还希望他们能看到。那就是我自己,有什么可怕的呢?自己对自己接纳了,别人接不接纳也没那么重要。所谓君子坦荡荡,也没有秘密,不外乎是人开始长大,开始对一些问题不解,开始问为什么。希望他们看到,是希望他们了解我。在他们了解的过程中是会做出什么批判吗?有也正常,但也不在乎了。那就是我啊,我就是这么长大的啊。

看着那些文字,时间长了感觉写的人不是自己,读起来颇有趣味。青春年代,很多疑惑,也很多纯粹,纯粹得现在看起来有些太理想化了。

下面这一篇,我已记不清,到底是谁让我发出了这么大的对友谊的感慨?(肯定不会是男的)

写于1999年6月30日,初中二年级

想你的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散淡。

念你的情,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消竭。

多么伟大的友情。我愿和你共同托起友谊长桥,让它永远跨在我们俩的心中,永远,永远......

十年后,我们在这片荔枝树下重逢。悦耳的蝉声仿佛为我们的相聚喝彩。这里一切都变了。还记得我们亲手栽的那棵小树吗?还记得我们当时说的话吗?记得你说:“十年后,这小树也许长成大树了。我们也成大人了。”

时间过得真快,眨眼十年过去了。这小树也真的长成大树,我们也真的成了大人。虽然再也无法挽回以前的一切,但是有一样我们大家都没有变,依然还是那么天真、纯洁。那就是我们的两颗火热的心,紧紧依恋的心。昨日的悲欢作为今天重逢的话题。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构成了这首歌数不清的音符。让我们把这些音符收集起来,编成一首岁月歌吧。把心中的梦唱出来!

再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我们或许已白发苍苍,我们还是不忘这一天的相聚。扶着拐杖,走在这铺满荔枝树叶的小路上,留下一层又一层的脚印。回首往事,不管它好与坏,悲与欢,它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小传。

初中二年级......正值青春期。我被自己写的东西疗愈了。我依然想不起这位朋友是谁。当时的友谊是那样纯洁,会想着以后肯定会再相聚的。可是,现在不止十年了,我们连对方都不记得了。青春——纯粹,我们把握着当下的感觉,是那样就是那样,觉得永远都会是那样。谁又会想到,随着岁月的流逝,连那个人的名字都记不得了。那时的自己肯定多少有点鄙视现在的自己吧。纯粹是高尚的,不可冒犯的。

B站的《后浪》说的都是正值青春的人,我们也曾经是那样的人。那时的我们,自我尚未那么活跃,我们依然有很多的“相信”。相信了,就美好了。青春值得歌颂和鼓励,因为世界需要青春去建造。

每个人都有过青春,有些人回首,嗤之以鼻——那些都是水中花,镜中月。有些人却会感动得流泪——原来自己曾经这么可爱过。

回首往事,是坐上时光机,搭载我们回到过去,去看看我们走过的路,说过的话,起过的心心念念。不管如何,就像初中二年级的我所说:“回首往事,不管它好与坏,悲与欢,它都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小传。”它就像佳茗一盏,值得我们细细品赏。也别忘记了,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我们始终在这条河流里,都应该奔涌,而且是朝着一个方向。如果我们是孤立的水滴,也依然可以归顺大同之洋,成为大同之水滴,汇成同一汪洋。

写完,我感觉自己是应该个“中浪”,燃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对,不偏不倚的中浪——接上前浪的班,引领着后浪。

-本文完-

夜莺

一只用文字唤醒人们的鸟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