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被骗啦,柴烧可不等于柴窑
喜欢陶瓷文化而又不太懂的人很多,尤其是对柴窑和柴烧一头雾水,现在市场上不乏善于混淆概念的商家,如果你问:“这个壶是柴窑的吗?”他就会说:“当然啦,柴烧的嘛,就是柴窑啊。“ 其实并不是这样,柴烧可不等于柴窑。下面就来了解一下二者的区别吧。
什么是柴烧?
凡是利用薪柴为燃料烧成的陶瓷制品,都可称之为柴烧。
柴烧是一种很古老的技艺,烧窑过程复杂繁缛,难度相当高。
柴烧陶壶
柴烧作品可分上釉(底釉)与不上釉(自然釉)两大类。
柴烧作品的材质以陶土居多,陶土的耐热性好,比较沉厚内敛。由于含铁,其与火接触的过程中气氛的微妙变化,会引发器体表面呈现出更加多样的色彩,如果用瓷土进行柴烧,颜色通常是均匀的灰褐色或棕色,为了达到更佳的效果,陶艺家有时会将瓷泥和陶泥混合,调配出属于自己的泥料。
自然釉柴烧杯
自然釉柴烧壶
柴烧的木材很忌潮湿,一般需静置约三至六个月以上,木头基本都靠在窑壁上,利用窑温来保持干燥。
一般烧窑需三到五天,期间需不眠不休轮班投柴,期间很细微的因素,比如投柴的速度和方式、天候的状况、空气的进流量等等,都会影响窑内作品的色彩呈现。
烧陶的时候,完全燃烧的灰烬极轻,随着热气流飘散,当温度高于1200℃时,木灰开始溶融,木灰中的铁与陶坯中的铁形成釉,就会呈现不同的色彩变化。
柴烧费时、费力,但柴火直接在体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使得作品色泽温润且变化多端,且木柴燃烧后的灰烬,落在作品上产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与背火面所产生的阴阳变化,也是电窑、瓦斯窑所不及的。 落灰经高温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这就是柴烧作品的迷人之处。
自然落灰
柴烧陶壶
现代柴烧技法所追求的是木灰烬与土的自然结合,体现出来的是自然朴实的视觉效果以及温厚的触感,千篇一律的工业化已经让人们为之厌倦,返璞归真成为了现代人新的审美。
什么是柴窑?
柴窑是五代十国皇帝周世宗柴荣的御窑。
柴窑号称“瓷皇”,流传下来的少之又少,罕见之极,是五代周显德初年所烧,出自当时的北地河南郑县(今郑州)。
因为那里本来就适合做陶器,而当时世宗姓柴,故名柴窑。当时也称作御窑,从宋朝开始便叫柴窑。
柴窑杯
其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异,滋润细腻、有细小开片,技艺精绝,为当时诸窑之冠。只是柴窑的产品有限,瓷片又薄,所以传世的柴窑器很少见整器,大多为碎片,由于烧造时间短,很难得,更有“片柴值千金”之说。
柴窑瓶
宋柴窑葵口杯
柴窑酒壶 杯
柴窑器,集千峰翠色于一身,达到了古代青釉发色的最高境界。
其釉色历经千载,却仍能历久弥新的如此美丽,是因为矿物金属与宝石的微粒始终保持着天然的活性。
柴窑的烧制成功,是陶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是整个陶瓷丛林中的一颗参天大树。
现在对柴烧和柴窑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呢,更多关于景德镇和瓷器的最新资讯请关注景德壹瓷。(更多陶瓷资讯关注公众号【景德壹瓷】jingdeyici)
文 / 景德壹瓷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