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听从孩子的兴趣

2021-03-08  本文已影响0人  师予说共赢

特长,可以看成是让孩子一辈子快乐,自信的源泉。

我们要接受一个更大的事实,就是特长,只是我们认为的特长,其实一点都不长。

孩子快乐、自信,更多的是源于实力,与特长无关。

就是种着地,不可能因为回家弹琴或写书法而快乐,幸福是一种能力。

只能说,有个爱好,至少可以丰富一下人生,可以有个缓解压力的方式。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一是家庭环境,比如父母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唱歌,喜欢跳舞,这种环境的影响。另外一个要让孩子多去尝试,多去体验,让他试过很多事情,他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尊重孩子的选择,把他当成一个人,让他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

孩子未来有没有出息,跟家里有没有矿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跟能否吃苦也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这是另外一件事。

关键点就在于同一件事儿,产生的感受链接不同。

同一件事而有的人感受到快乐于是追求。有的人感受到痛苦于是逃避。

所以本质上并不是能否吃苦的事儿,而是能否在这个事情中找到快乐和价值。

对孩子来说,兴趣班只是看起来很美,一旦开始正式学习,就难免遇到困难。而逃避困难是人的本能,这时候,“没兴趣”便成了最好的借口。

干什么都坚持不下去,三分钟热度,然后就说没有兴趣,这很好理解。谁会对一个辛苦,枯燥的事情保持持久的兴趣?大多数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看看那些工作没几年就喊着没有兴趣的年轻人,就知道他们从小就是缺乏耐力和恒心训练的。我估计他们小时候学东西也一定是半途而废的。

人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没兴趣,而是没能力把正在做的事情做好,大多数人声称没兴趣,都只是为自己的畏难情绪寻找一个合理化借口。

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能不能学出名堂也并不重要。不是想把她培养成一个音乐家,而要培养她懂得学习一样东西从不会到熟练甚至到成功是一种什么体验,什么感觉,需要付出什么样的辛苦,要忍受什么样的寂寞和枯燥,要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

学习一种特长是培养手段,而不是培养目的。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

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他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然后绞尽脑汁让他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自然就出现了。

简单地说,就是:发掘孩子的长处,而不是听从孩子的兴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