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ok职场修养社交

你会不会聊天?!

2016-06-25  本文已影响3222人  斜杠Lady

经常和单位的大姐聊着聊着,她突然就蹦出一句“你会不会聊天?!”弄得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心里一直琢磨着自己难道真的不会聊天?

于是我向闺蜜倾吐心声,问她我是不是真的不会聊天。她哈哈大笑起来,“你和我聊天,没问题,你要是找那样的大姐聊天,可要小心啦!”难道是我和大姐们有代沟?

我的同学小王时不时就向我抱怨“和人聊天怎么就那么难!”原来是小王所在单位的上级部门要临时抽调一批人开展一项学习活动,她所在单位的书记就找到她,准备派她去。直来直去的小王不假思索地说“没问题。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现在我手头上负责的工作就不能再干了,我不能两边的工作一起干呀!”那位资深书记听了,一脸不悦地说那就算了。小王以为这事就此了了,可谁知这位书记在私底下却和很多人说小王的不是,说她不懂规矩,以下犯上,对自己不尊敬,开始有意孤立小王。郁闷的小王得了聊天恐惧症。

每个正常的人都会开口说话,说话除了表达需求外,更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表达思想感情,达到沟通交流,取得共识的目的。正式的沟通通常包括谈判、会谈、面试,非正式沟通往往就是相互之间的聊天。看似简单轻松的聊天,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驾驭的。

聊天真的有那么难吗?

答案是100%的肯定。朋友之间轻松愉悦的聊天,是维系朋友关系的纽带,谈不来的朋友说翻脸就翻脸,友谊的小船一下子就石沉大海。同事之间的聊天看似风轻云淡,其实学问高深莫测,聊不好你的升迁和奖励就泡了汤。恋人之间的聊天更是微妙,一句不合时宜的聊天就可以使恋人分道扬镳。家人之间的聊天每天都在发生,不经意间就会拉大你与爱人、孩子之间的距离。

聊天的困扰都有哪些?

很多人都抱怨现在的聊天比以往更加困难。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聊天的困扰都有哪些?

 祸从口出

朋友潇潇讲述了她与同事之间聊天的噩梦。初到新处室的潇潇受到了同一处室同事T的热情欢迎,毫无戒心的她为了更好融入新集体,经常主动和T聊天,起初的聊天T经常直接向潇潇表白“你这么年轻,好好干,我绝不会和你相争的!”潇潇傻傻地以为T真是个好大姐。T经常向潇潇抱怨单位其他同事的不是,潇潇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地附和。渐渐地,潇潇发现,那些原本与自己无大隔阂、遭到T非议的同事却对自己产生了意见,T反而和这些同事越走越近。潇潇恍然大悟,聊天竟引起了祸端!

 被曲解的无心聊天

同学Andy的单位最近换了一位新领导,单位风气一下子就改变了风格。工作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领导,让Andy心生佩服。有一天,和Andy一起吃饭的同事悄声说领导来了,Andy望了望,随口说了一句“新来的领导身材真好!”同事说,看来入你眼了,两人一笑了之。又一个同事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主动和Andy说“你看到没有,单位门前现在是焕然一新,栽种了很多鲜花,也比以前干净整齐多了。”Andy傻乎乎地说:“还真没注意。这两天整天在屋子里忙工作,哪有功夫关注这些事!”同事抛出一句:“你会不会聊天呀?”扬长而去。Andy愣在那里,半天愣没纳过闷来。一个星期后,有人就偷偷告诉Andy“大家都说你已经高攀上了新领导!”又有人问Andy“你怎么对新领导的工作成绩视而不见?”Andy慌了,她都没和领导说过两句话,更谈何对领导的工作有意见?天哪,这样的聊天太可怕啦!

为什么聊天变得那么难?

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上面这样糟糕的聊天,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感觉聊天不再是轻松的事,很多人宁肯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和陌生人聊天,也不愿和身边的同事同学多聊上两句。

1、中国语境

我清晰地记得08年奥运会时,一位美国领队John对我说“Sherry,it is such a delight to talk with you, especially when you are smiling. I seldom see such smiling from other Chinese face!”(真喜欢和你聊天,尤其喜欢你的微笑,我很少在其他中国人脸上看到如此的微笑!)我当时只是礼貌地表示了感谢,并未多想。但是后来与同事们相处时,我竟发现自己越来越有意回避与他们的聊天。想一想,现在才明白这竟源于聊天的语境。中国有句古话,听话听音,锣鼓听声,意思是说聊天时要分辨出说话人的真实意图。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就是中国的语境。如果你不能做到这点,那么很多时候你就成为了不会聊天的人。而西方人,说话都喜欢直来直去,直奔主题。我与John的几次接触都是这样,就事论事,积极促成双方的合作。但是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即使是在商务环境下,西方人也会说一下客套话,但是这些客套话都是引子。而中国人之间的谈话处处有伏笔。在中国,会聊天的人通常都是察言观色的情商达人。

2、交际性、目的性

在现代高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聊天更加突出了交际性、目的性。以往的聊天更多是家长里短,甚至是海阔天空,现在的人们很少愿意花时间来聊天,聊天成了socializing(社交)的重要手段,聊天的目的性比以往更加凸显。尤其是在中国,聊天就是会说话,就是打通关系的利器。所以,不要再天真地以为聊天就是动动嘴皮子,其实聊天更多时候是在动脑子,达到一定的目的。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聊天。

3、现实版的话剧

观察那些聊天高手,不难发现聊天时的他们经常是眉飞色舞,抑扬顿挫,妙语连珠,甚至是笑声不断,就像在上演一部现实版的话剧。不信,你可以仔细观察观察,与这些人聊天,通常会带给人愉悦,这些人更容易获得领导和同事的青睐。这些人的另一个特点,是善于观察,善于总结,他们往往发现其他人看不到的方面,比如他们会很留意人的装扮,从而将其对号入座,在大脑中检索出如何与其聊天交往。这些人真的是有表演天赋。

4、信息的不对等

聊天之所以不容易轻松做到,不得不归咎于对话双方信息的不对等。首先,对话人自身条件的不对等。一方可能是高知,而另一方则是市侩;一方性格简单率直,而另一方可能是圆滑世故;一方可能经历简单,而另一方则是身世坎坷……通常情况下,对话双方悬殊的聊天很难进行。其次,情感的不易掌控。与其说聊天是语言的交流,不如说聊天是情感的交流。然而,这个世界上,最飘忽不定的东西恐怕就是情感,它稍纵即逝,变化无常。也许就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表情,就会扭转聊天的基调和方向。

如何做到轻松愉快地聊天?

原则一:换位原则

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讲话,聊天就可以轻松继续。比如说前面提到的同学小王,书记与她的谈话之所以谈崩,就是源于她的谈话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总是强调自己的困难,没有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其实她的理由并不过分,只不过她过分地强调了自己。她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表述自己的需求,她可以说“我会全力支持书记的工作。但是我有一个担心,就是如果两边工作都做的话,可能会影响到两边的工作进度。我代表单位去工作,如果影响了抽调工作进度,恐怕对单位影响不好。您又是我的推荐人,这样岂不辜负您对我的期盼。不如让上级部门的人跟我的主管领导说,这样效果会更好。当然,如果单位有工作,可以随时叫我。我尽量在做好抽调工作的同时,也为咱们单位分忧解难。”这样的聊天,估计书记会很受用。

原则二:三思而后说

俗话说,贵人话语迟,聊天更要三思而后说。失败的聊天往往源于不假思索的回复,有些话说得欠妥当,有些话说得太仓促。比如Andy与同事的对话,就是未加思索,脱口而出。“哪有功夫关注这些事!”的言外之意,就是同事无事可干,一心盯着领导,无形中刺痛了同事。既未考虑对方的感受,更可怕的是Andy根本没有考虑过对方是个传话筒,她将这话传播出去,再添油加醋,竟演变成了Andy对新领导有意见。所以,在对方抛出话之后,要停下来,想一想。如果实在是不知道如何回复,那就笑而不答,也不失为聊天的良策。

原则三:感知力

成功的聊天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感知力基础上。什么是感知力?就是知道自己的聊天诉求,也清楚对方的聊天目的,可以随着谈话的推进来不断调整双方的诉求,从而达成聊天的共识。比如说,潇潇就是一个缺乏感知力的人。其实会聊天的人,在T第一次表达“我不会与你争的!”,就应该感知到T是一个口蜜腹剑的小人。嘴里藏刀必定伤人,后来的事情也验证了我的判断。即使在初次的聊天中,不能立刻判断对方的秉性,也要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加揣测出对方的真实意图。可是潇潇愚钝到被T夹持的处境,就是因为潇潇没有认真观察,没有做到思考总结。所以,在我们的聊天中,要通过眼睛去观察对方,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意图,不断思考验证,用感知力来判断聊天对象。

原则四:提前做好功课

如果聊天不只是闲谈,而是向领导汇报工作,和同事谈谈心,就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分析一下谈话的目的,充分了解对方的情况和特点,如何回复对方可能提出的问题等等。如果可能的话,逐条列出对方可能抛出的问题,并写出自己的应答。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同样适应于聊天。

原则五:适可而止

话多是非多,言多必失的道理必须铭记于心。有效的对话,从来不是长篇大论,只有适可而止的聊天才是恰到好处的聊天。轻松愉悦的聊天一定会定格在那短短的几十分钟,甚至是几分钟。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全面了解了对方的谈话目的,双方在愉快的氛围中握手言别,轻声道一声再见,从此就成了朋友,聊天成了下一次见面的借口,真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愿你我都会通过这样的聊天找到真正的朋友!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