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界
认识Z时刚毕业,我们恰巧面试同一家公司,成了同事。
有些人就是这样,即便不出众,但在人堆里,就是显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Z就是这样的人。或者说她外在的气质让她与众不同,也或者,是当初我观看人的眼光又别他人。
我们因为同进公司的缘分,而彼此熟悉并要好了起来。
也许都是很静的人,与其他大谈电视剧或者研究服装搭配的女生不是一群人。
也许这种不能融入大流的挫败或者别的,让我们的关系越发亲密。
于是我因为干活效率低,总会偷偷得到Z的帮助,或者去食堂的话,我会先去排队占位。难得的周末,我们也会一起相约出来玩。尽管当时工资很低,但不妨碍彼此送些小玩意。
这就是女生的友谊,好起来像一个爹妈生的。
我们什么都说,不过也许很多话后来想想是相当蠢的。
有一天,我们在华莱士。Z请我吃炸鸡腿。她只点了一份,只是安静的看我吃着。吃独食让我心生愧疚感,我将餐盘推过去,喊她一起。或者在点一份给她也行。
她突然谈了口气,说,我有肝病。
试想想当时我内心的感觉。
矛盾,相当的矛盾。
我的表情估计也很丰富,鸡腿立刻变得味同嚼蜡,其实我好像是烫手一般,立刻扔掉了鸡腿。
然后开始剧裂担心。
担心自己会不会中招。而与她熟悉这么久,会不会已经中招,又通过自己,让其他人中招了。
而同时呢,我又很愧疚。我们是好朋友,因为初入社会,虽是同事却有点像难兄难弟的感觉。对于好朋友,我受到的教育是忠诚,无条件的支持,还有义气。
那么很别扭了。
一方面,我不想受到伤害。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从此远离或者说立刻起身说撒有啦啦,那就是证明,我们其实没有那么要好,至少我可能是虚伪的维持这样的关系,我是个自私又不真实的人。
后来,如果不是Z开口说话,我的脑子里可能仍然在打架。
她喝着奶茶,很平静的说我的表现很正常。毕竟她的病,的确是传染的。不过她已经治愈了。只是还需要定期去检查。
换做现在的我,可能信了才有鬼。不过,当时我信了,因为听了她的话后,我明显心安了许多。没过几天我陪她去医院做检查。她表情凝重,我还在身边很没有水准的打气。
从医院出来,我们都想卸掉了心头的一块石头。但时间悠悠走,从礼拜一走到礼拜三,这块石头又回来了。
检查结果就像面临一场毕业考试。只要心里有数,就不会发慌。
但是,我们心里没底。
Z喊我一起去医院拿结果的时候,我拒绝了。
我对自己的这个排斥的行为也无从得知。这也许跟听到Z说自己有肝病那个刹那的心理是一样的。
也许我的思维容易偏悲观,既不好的结果。然而对于亲近之人美好的愿景,既我打心底的希望是,检查结果没事。
这就像理性逻辑与感性七情之间的博弈。
也许很少人会如我一样总是充满纠结。
这是件既浪费精力时间又折磨人的状态,还会影响人做出错误的选择。
那么如何避免呢?
从个人利益还是集体利益还是啥的,生存的准则就是个人利益符合集体利益。
以此为基础,接下来我们要学会厘清一些概念的区分与范畴。
譬如我们有一笔钱,正好可以买房子,解决一家住房问题。而与此同时,有好朋友来借钱。
不借,怕失去这个朋友。借,必须接着忍受现有的住房条件。
其实,这全然只是一个问题。
借不借。
很看中朋友,真心愿意借,不会自己纠结。
很看中房子,也很看中朋友,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才会纠结。
这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之所以会如此纠结,也只不过是我们想着你好我好大家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
我们要问朋友借钱去干嘛?
买车买房?
那就不借吧,因为你自己也急着。房子车子不妨碍存活。
家里出了大事需要钱周转,比如家里老人生了重病?
只怕只要交情好一定会借的。而且会为了救治老迈的父母四处借钱的人,基本孝顺。如果有能力,不会不还钱。
所以,处理事情也好,人际关系也好,不能把很多稍缓或者很多轻症的事情裹到一起,弄出一堆乱麻,来折磨自己。
我们需要清楚事件的边界,才能找到前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