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当年到底做了什么?我数了数:八件事
真事 / 故事 / 反垄断的故事 / 大公司垄断的故事
曲创(原创)欢迎关注竞争者的垄断梦
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可微软这几天又作为“滥用市场势力”的典型被提溜出来示众,说它打压欺负弱小的网景,blablabla。。。
新一代吃瓜群众因为生得落后,纷纷表示一头雾水。不明白除了Windows 10不分时间场合地点强制升级、Surface不分南方北方很好坏也很难修好之外,难道微软还干过其他龌龊事?
更重要的是,“滥用市场势力”这个表达现在有被滥用的趋势,挺不好的。
今天我们就来摆一摆,当年的微软到底是怎么“滥用”的。

网景为什么把微软吓了个半死?
记得那还是1994年,互联网从一个军方项目向公众开放也只有不到4年的时间,上网的浏览器还只有一个网景的“导航者”:

网景浏览器收费,好几十美元,不便宜。
上网,只是当时电脑的一个极为不重要的功能,可是却引起了盖茨的强烈关注。
盖茨的商业眼光不是一般的厉害:在IBM觉得没用的时候,他看到了DOS(磁盘操作系统)的价值,和个人电脑市场的存在。
于是有了微软的MS-DOS:

这是一个暴露年龄的电脑界面,凡是亲眼见过的都至少30多岁高龄了。
在苹果也觉得没什么用的时候,盖茨看到了图形操作界面的价值,于是又有了微软的Windows:

是的,这有史以来最流行的电脑操作系统是苹果开发的,但却是在微软手里大卖。
从此之后,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的市场份额一直在85%上下,波动幅度很小,直到今天。苹果的Mac OS大约占10%,其余的是Linux这样的小众。
Windows能够流行,原因是大家买电脑是为了用软件的,软件越多越好;软件开发者自然希望用户越多越好,这就构成了一个以操作系统为平台的双边市场:

不同操作系统之间不能兼容,因此绝大多数软件开发者会优先开发Windows版本,其他平台的版本如果没有时间精力,就算了,反正也没多少人用。
网景的浏览器基于Java语言编写,看看Java的口号:

“写一次,到处跑”,“到处”就是多个平台的意思。
Java自带平台属性,只要是基于Java规范编写的程序,都可以在网景浏览器上运行,至于网景浏览器在哪个平台上运行,完全不需要考虑。

听上去很像现在的两个东西,是吧?最后再说。
盖茨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清醒的意识到:
互联网是电脑的未来,不联网的电脑将来基本没用。
上网就需要浏览器,任由网景这样流行开来,Windows在操作系统上的市场份额就会毫无意义,因为操作系统的差别已经无所谓了。
失去了操作系统的市场地位,微软就失去了一切,这是他的命根子。
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
拼命呗!
微软的连环套
第一招:谈合作
1995年5月,盖茨亲自率领微软高层拜访网景,有了以下对话:
“小兄弟你好啊!”
“大佬好!老大好”(激动得语无伦次)
“你们的浏览器搞得不错嘛!“
”where where,离老大差远了,还望老大提携。。。。。。”
“好说好说,这次来就是为了咱们之间合作的事。”
“啊!微软老大主动找上门来合作,还是盖茨大佬亲自来谈,真是太荣幸了,哈哈哈哈哈哈。。。。。。”
“你看啊,操作系统现在有好几个,挺多的。你们每个操作系统都得做,也挺麻烦的不是?
咱们商量一下,Windows上的浏览器以后我们来搞,毕竟自己家养的,脾气摸得透;其他所有操作系统全归你们,你看怎么样?”
“呃。。。这。。。”
网景的几个人再Geek,这个时候也听明白了:听上去微软是来合作,共同瓜分市场的,可这“所有其他”加起来也只有百分之十几啊!
真正的意思是那80%多的市场我们都不能进,盖茨大佬这也太狠了吧?!
(旁白:竞争对手在一起商量划分市场这一行为也是违法的)
网景:拒绝。
第二招:谈收购
划分市场的事不成,盖茨很快再次找到网景,说要收购网景。未来的网景将是微软中的一个部门,他们依然可以在微软大家庭里开发他们的浏览器,同时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这话听着过于美好,所以不真实。但小公司被大公司收购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硅谷发生,由不得你不信。
于是网景的程序猿们开始讨论被收购暴富后买什么房子、什么车。。。
浏览器的更新速度自然慢了下来,新版本开发什么的,等收购完成了之后再说吧。
第三招:暗渡陈仓
网景没有想到的是,他们永远也没有等到微软的人过来和他们谈收购细节。
在网景做着发财梦的时候,盖茨让微软的顶尖工程师们全放下手头的活,集中开发网络浏览器。
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第一个版本的IE就被攒出来了:

此时,网景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IE的销售策略干净利落:免费。
盖茨设想的是,免费的东西,应该被抢吧?网景那好几十美元的东西应该没人用了吧?
可惜,盖茨的脸被自己的工程师扇得啪啪的。
因为赶工期,第一个版本的IE十分难用,虽然不要钱,可用户也不想自虐。
IE的问世不仅没有影响网景的市场,反而衬托出网景的优秀。
货比货得扔,可没想到被扔的是自己。
第四招:和品牌电脑生产商谈谈
曾经,电脑只有两种:IBM的,和与IBM兼容的。
后者包括戴尔、联想(当时还不存在)、HP、Compaq(现在已经消失)、DEC(现在已经消失)等等。这些厂商的生意是买来零部件,组装成电脑整机再卖给用户。
没有操作系统的电脑硬件什么也做不了,于是品牌电脑通常都要预装上Windows,这个得问微软买授权,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没有Windows,电脑就卖不出去。
微软告诉他们,以后还想得到Windows的授权,必须同时预装IE,必须在电脑桌面上放上IE的图标,一眼就能看到的那种。
更重要的是,买电脑的用户如果问他们想上网该如何操作呢?
他们必须这样答复:
“点击桌面上那个IE图标,就可以上网啦!已经在电脑上了,多方便啊,不需要其他软件了。”
第五招:和提供上网服务的谈谈
这些人的学名是“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Internet Access Provider,IAP),相当于咱们这里的联通、电信、移动他们。用户要上网就得开通网络,要开通网络就得找他们。
微软告诉他们,该如何指导用户进行上网操作呢?
“看见电脑桌面上那个IE图标了没有?点击打开,然后就可以上网啦!不需要其他软件了。“
第六招 和做网站的谈谈
当时互联网上的内容远不如现在这么丰富,也没有各种APP,网上的信息集中在AOL、Yahoo!这类大型门户网站,他们也有个学名,叫“互联网内容提供商”(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ICP)。

微软让他们按照IE的格式要求对网页内容排版,排好之后效果很好。
很“巧”的是,IE的格式规范和网景浏览器的不一样,后果就是如果用户用网景浏览器打开这些网页,显示出来的页面就会惨不忍睹。
用户打电话问网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以前看得好好的网页今天成了这个鬼样子?
会得到以下答复:
“哦,这个问题啊,比较复杂。。。
您试着用IE浏览器打开我们的网站试试?就在电脑桌面上,不需要安装的,更不需要花钱买。
怎么样?问题解决了吧?好的哦,那以后您用这个IE上网就行了!”
第七招 把IE和Windows绑在一起
微软嫌在电脑中预装IE,并且提前放到桌面上的显眼位置还不够过瘾,还想玩得更大。
从Windows 98开始,IE变得卸不掉了,不懂技术的普通用户在正常的软件“安装/卸载”菜单里根本找不到IE;
懂技术的专业用户如果通过强行删硬盘文件、删注册表等非常规方式卸载IE,会面临两个结果:要么就是第二天打开电脑后发现IE又重生,要么就是连Windows也启动不了了。
在微软的撮合下,Windows和IE已经变成了要么同生要么共死的感人CP。
后来司法部为了证明IE和Windows的捆绑并非必要,找工程师硬是把Windows的几千万行代码反编译了出来,一行行地扒......
也够拼了。
第八招 和卖软件的谈谈
这个技术上最简单,微软告诉这些卖软件的,如果有用户来问上网需要买什么软件,该如何答复?
“上网啊,你看桌面上这个IE,点开它就行啦,这个是电脑自带的,不要钱,可好使了,你的电脑上肯定有。
网景?那是什么?没听说过哎~~ 上网用这个IE就行了,不需要花钱买别的软件了哈!"
微软输了么?
八招下去,八个陷阱,网景哪里跑?
微软利用了自己在电脑操作系统上的优势地位,强迫各方对浏览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网景展开了全方位的立体围剿。
这不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这是典型的”滥用市场势力”:
运用自己在市场A中的势力,去妨碍市场B中的竞争。
微软八招很全面,可以作为如何反竞争的规定动作教程了。

“滥用市场势力”是顶很重的帽子,不是说个“不”就是滥用了。
微软因此被美国司法部起诉;
微软差一点就被拆分成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家独立公司(如果Jackson法官能再多忍一会儿不乱说话);
微软最终败诉,必须中止这些行为。
但那已经是2002年了。

网景浏览器的市场份额已经落到了大概3%,可以忽略不计了。
难怪盖茨在法庭上很是嚣张:

目的已经达到,官司输赢又有什么关系呢?
微软赢了么?
盖茨一定想不到,杀了网景一个,居然还有后来人:

不争气的IE从来就没有占据过浏览器市场的主流,一直是“用来下载其他浏览器的浏览器”这样尴尬的地位。
从天而降的iPhone把上网的入口从桌面端改到了移动端,接着谷歌不知道什么时候又弄出来个Chrome,一统桌面和移动。
从1.0到如今的Edge,微软的IE保持了高度一致的用户体验差这一特点,能坚持这么多年也是很厉害了。
不过,我们还是得佩服一下盖茨的眼光,他当年担心的事情已经变成了现实:

Chromebook,只能运行Chrome浏览器的电脑,但因为Chrome有丰富的插件(程序),又是可以做很多事的电脑。
没有操作系统,只有浏览器。浏览器这个应用软件变成了操作系统。
本来是平台一边的用户,现在变成了平台。
同样的改变还有这个:

这个:

和这个:

互联网世界中,大家都不甘于用户的身份,都想成为平台。
好戏还在继续。
真事 / 故事 / 反垄断的故事 / 大公司垄断的故事
曲创(原创)欢迎关注竞争者的垄断梦